在世界樂壇上,流傳著 “15天就寫出一部交響曲”和“15年才完成一部交響曲”的美談,令人感慨萬千。
把莫扎特譽為天才的作曲家,一點也不過分。那是在1788年的夏天,他剛剛32歲,接連創(chuàng)作出了三部交響曲 —— 第39、40、41號交響曲,而且每一部都是得意之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其中的《“朱比特”交響曲》(第41號)僅僅用了15天,堪稱世界之最。莫扎特曾經(jīng)這樣說過:“認為我的藝術(shù)從來不費功夫的人是錯誤的,沒有人會像我花那么多的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
然而他的天賦的確是罕見的,就像是“把音樂從記憶的口袋里取出來,再用筆寫下來”。在莫扎特流芳百世的交響曲里,人們在領(lǐng)略到他那完美嫻熟的作曲技巧的同時,還能感受到他那像陽光一樣的偉大靈魂。
相比之下,勃拉姆斯的《C小調(diào)第一交響曲》卻用去了多得多的時間。他29歲開始動筆,但在完成第一章之后就停了下來,而且一擱就是15年。之所以如此,全在于他面對貝多芬的偉大成就和舒曼的殷切期望所引發(fā)的冷靜思考所致。
在這15年當中,勃拉姆斯認真地剖析自己,始終對贊美聲保持清醒的頭腦;與此同時,潛心于貝多芬音樂的研究,沒有因為這位音樂大師的存在而裹足不前。最后,他終于完成了《C小調(diào)第一交響曲》的創(chuàng)作。
它是勃拉姆斯最為出色的作品之一,給浪漫時期的交響音樂增添了多姿多彩的新景象。透過《C小調(diào)第一交響曲》,人們可以觸摸到他嚴肅外表下的那顆善良博愛的心,一顆充滿人道主義的心,它因此被稱作《貝多芬第十交響曲》的杰作。
馬勒高度評價說:“創(chuàng)作一部交響樂,就是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辈徽撌?5天,還是15年,莫扎特和勃拉姆斯在奉獻珍貴的藝術(shù)瑰寶的同時,也把他們巨大的人格魅力留給了我們,令人永遠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