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第2條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關心當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樣文化,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痹谶@條目標和當前文化熱潮的影響下,湖北省宜昌市中考語文試卷在全國率先全部以文化散文為素材來命題,從而形成了2007年中考一道亮麗的風景。全卷四篇閱讀文章,均以“經典之旅”為主題,分別對《詩經》、《論語》、唐詩、宋詞進行了重點解讀和賞析。中考閱讀試題全部取材于文化散文,在全國可謂開了先河,也在全國語文界掀起了不小的波瀾??梢赃@樣預測,在2008年的中考中,取材此類散文來命閱讀題將成為很多中考語文命題人的首選,應該引起廣大師生的高度關注。如何去應對此類散文閱讀試題,拙文擬從2007年宜昌市中考語文試卷的四篇選文中擷取一篇為例,來加以詳細說明。
考題回放:
樊修章
①一說起唐代,我們立即就會想到唐詩。唐詩,是中國詩壇的長江、黃河,以廣闊的流域面積灌溉著中華民族的國土。據統(tǒng)計,全部唐詩,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詩五萬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刷術剛剛發(fā)明,印書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誰知道有多少詩歌流失了呢!盛唐重要詩人王之渙,就只剩下了六首詩,那么,整個唐代流失的數字,又有誰能統(tǒng)計出來呢?
②唐代實行科舉,進士一科尤其受人重視。考進士要考詩賦,詩做得好就有飛黃騰達的可能,讀書人誰不想到這擂臺上一試身手?流風所及,連和尚、道士等稍有些文化修養(yǎng)的人,都敢大大方方站出來賦詩一首,有不少人甚至還留有詩集。
③唐代,連政治連哲學都透著詩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詩歌時代。唐代的詩壇,不僅詩多,詩人多,而且還挺立著一隊令后人肅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韓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盡長江滾滾來”,這一個接一個登場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詩人創(chuàng)作時,都極力想跳進他們的磁場,卻又________;或是極力想跳出他們的磁場,卻又________。
④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來了,放聲一唱,就是“( )”,看看這胸襟氣度!在交通和通訊工具都不發(fā)達的古代,山那邊是什么樣子都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不可能若比鄰的。而這只有人充滿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地活著,不會有政治地震與任何外力來阻隔人相會的愿望,才能從容不迫地唱出這樣的豪情。
⑤于是陳子昂來了,像巨人一樣挺立在幽州臺上,面對著無限的時間與無限的空間,如春雷炸響一樣高唱著“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多么悲壯的歌聲,像從歷史的深處騰出,不僅一聲就喚醒了永遠輝煌的盛唐詩,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華大地上產生審美的沖擊波!
⑥于是那一群氣勢磅礴的邊塞詩人來了,他們是盛唐的儀仗隊,顯示著盛唐的國威。王昌齡來了,高唱著戰(zhàn)地進行曲:“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于是高適來了,他的千古絕唱《燕歌行》如錢塘江潮一樣噴涌而來:“漢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男兒本自重橫行,天子非常賜顏色?!庇谑轻瘏砹?,這個渴望建功立業(yè)的詩人滿懷激情地高唱著:“走馬西來欲到天,辭家見月兩回圓。今夜不知何處宿,平沙萬里絕人煙?!边@群邊塞詩人,或歌頌在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爭中一往無前的昂揚斗志,或訴說戰(zhàn)爭的艱苦和殘酷,都那么英姿颯爽,氣勢灼人。因為他們是盛唐的詩人——盛唐詩壇的風云人物,噴發(fā)的是永遠震撼人心的邊塞英雄交響曲。
⑦終于,李白來了,他配合時代的最強音,以驚動千古的氣勢唱出了“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黃河滾滾狂濤向海里傾倒時才能找到的感覺。正是這個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超級巨人,把盛唐精神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
⑧然而,盛極一時的唐王朝終于釀出了“安史之亂”,這一場延續(xù)了八年的戰(zhàn)爭,把盛唐氣象一下掃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來了。這個悲天憫人的詩人,雖然到“安史之亂”爆發(fā)那一年已經四十四歲,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義,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氣質。他用嘶啞的歌喉唱出來的是“()”,是一片中唐的血淚,是目睹盛唐氣象破滅的悲哀。
⑨于是韓愈來了。這位個性極強,想把盛唐氣象召喚回來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詩人,開創(chuàng)了一個奇崛險怪的詩派。他大聲疾呼,用詩一樣的語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則鳴”的千古名言,顯示出想用地震的強力重新推出一個高峰的魄力。
⑩于是白居易來了,一出場就倔強地唱出了“()”的堅韌,顯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個極有活力的存在。他發(fā)起了聲勢浩大的新樂府運動,詩歌的風格淺顯平易,與韓愈的奇崛險怪雙峰并峙,使唐詩呈現出又一個氣象萬千的新天地。
{11}然而,唐王朝畢竟走上了無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詩也從中唐的再度繁榮跌進了晚唐的衰颯。中國歷史上的這一道輝煌,終于黯然熄滅了。
1.瀏覽全文,請用簡短的語言為這篇文章命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仿照第①段中畫線的句子再寫一句話,來形容你心中的唐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請根據語意將“無從著手”和“無能為力”分別還原到第③段中的空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將下面的詩句分別還原到文中加引號的括號中。(填代號)
A.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依次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邊塞詩人”是唐朝時期最重要的詩歌流派之一。請任寫其中一位詩人的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細讀全文,完成下列部分詩人與詩歌特色對應表。
試題解析:
試題1:此題意在考查考生“把握文章的大意和主旨”的能力。因此,一是要把文章讀懂??v觀全篇,可知文章寫了唐朝的詩人和唐詩,而落腳點在唐詩。二是要扣住幾個關鍵詞來概括,如“唐詩”、“不朽”、“輝煌”等。三是要符合文章題目“新穎、亮眼”的要求。
試題2:此題屬于仿寫題。此類題要求考生在完全理解原句的基礎上來完成。對原句的理解一般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理解它的意思,二是弄清句式特點,三是看句子用了修辭方法沒有,如果有,是哪種或哪幾種。所寫仿句一般要與原句的句式和所用修辭方法一致。參考示例:唐詩,是中國詩歌里的啟明、北斗,以璀璨的光芒照耀著中華文化的星空。
試題3:此題旨在考查考生“根據具體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句”的能力。完成這類題要做到:理解原句甚至原段落意思,理解詞語意思,然后據意填詞。參考答案:無從著手無能為力
試題4:解答此類題,一是平時要注重積累,并能靈活運用;二是要理解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從積累的古詩中遴選恰當的詩句作答。做此類題要防止張冠李戴,如把李白的詩句錯誤地歸入杜甫名下。參考答案:CAB
試題5:解答此類題的思路應為:一是直接從選文中去找,也許答案就在文中;二是回憶我們學過的課文,很多考點來源于課本;三是從平時積累的文學常識中去搜索。參考示例:岑參、高適、王昌齡等。
試題6:做此類題,只要認真閱讀選文,抓住關鍵語句就行。如果選文中找不到答案,就要從平時的積累中去尋找。同時,還要善于揣摩表中已填項,根據已填項的內容、形式、字數去思索未填項的內容、形式、字數等,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答題從內容到形式都準確無誤,做到萬無一失。參考答案:
題類探究:
文化散文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題目的類型,除了以上閱讀題所涉及的類型外,以下類型的題目出現的概率也很高(所舉題例均為2007年宜昌中考語文閱讀試題):
1.由描繪詩的意境的散文語句寫出原詩句。如下題:“下邊句子與一句寫杏花的唐詩意境十分相近,請寫出這句詩。原文中句子:或是遠遠的人家墻頭透出一枝嫩紅隔著新綠,嬌艷可人。(出自散文《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考生首先要理解原散文句子所描繪的意境,然后據此展開聯想,并從平日的積累,特別是從要求背誦的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因為,命題人常常聯系教材內容來命題,而且,對于記誦的詩文名句,一般來說課文中的最熟悉。此題的答案是: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2.由于文化散文常引用古詩文中的語句,所以,常會出現對古今詞語結構和含義進行比較的閱讀題。如下題:“《詩經》曾對后世語言產生過深遠影響,如‘桃之夭夭’、‘蒹葭蒼蒼’、‘楊柳依依’這類詞語,至今讀來仍瑯瑯上口,韻味悠長。請在你所積累的詞匯中另寫兩個和它們結構相同的詞語。”考生應先審準題干要求,抓住關鍵詞“結構相同”,這樣才會明確方向,有的放矢;然后分析所引用的幾個詞語的結構。這樣得出答案就水到渠成了,如“白雪皚皚、細雨霏霏、涼風習習、松濤陣陣”等都可作為答案。
3.描繪出詩詞意境。這類題要扣住“描繪”一詞,不能寫得太概略,要寫得具體,生動形象。如下題:“根據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的意境,發(fā)揮你的想象,把下列句段補充完整。句段:那天的清荷一定有著特別的風韻,那天的亭閣一定有著別樣的風景,那天的_________________一定有著______________。因為,有了你們作為風景的主人?!弊龃祟愵},一是要理解所選詞的意境,找到詞中的一些意象,或通過聯想補充一些恰當的意象;二是讀透原文段,從中找到一些答題的規(guī)律;三是用生動的文筆描繪這些詩詞中的意象或補充并描繪意象。這類題也可歸入仿寫題。此題答案示例:那天的暮嵐一定有著透明的馨香。
4.由于這類散文常引用文言詩文,所以,將文言詩文知識放在這類散文閱讀中去考查,可謂是這類散文閱讀設題的一大亮點。如下題:“請你讀于丹的《〈論語〉的溫度》,解釋‘予欲無言’中‘欲’的意思,并請用‘/’為下面的文句斷句。需斷句的句子是: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這類題既可以把它放到原散文中根據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來理解作答,也可以單獨來理解作答。答案為:前者為“想或想要”;后者為“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5.由于這類散文關涉到歷史、文化,所以,考題中也常常涉及到歷史知識、語文常識、文化知識的考查。如下題:“請仔細揣摩文意,然后將‘儒教’、‘儒術’、‘儒學’分別填充到文中的空白處?!比绻忌鷮Α叭褰獭?、“儒術”、“儒學”這三個概念毫不知曉或一知半解,就難以準確地完成此題。
由于文化散文文化氣息濃郁,蘊含考點極多,以上所舉僅屬常見題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