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對英文縮寫術語不太懂的消費者最近也對CPI略有知曉。CPI越來越影響著百姓大眾的生活,了解它,可以幫助我們判斷一下今后的物價趨勢。
據(jù)有關部門透露,今后兩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趨緩,11、12月居民消費物價漲幅在5.5%-6%之間,低于目前的水平,全年CPI約上漲4.6%。
今年以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各類物價水平也持續(xù)升高,特別是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居民消費物價(即CPI),漲幅逐月擴大,1-10月居民消費價格上漲4.4%,從目前走勢看,全年漲幅將高于預期目標1.5—2個百分點。為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國家發(fā)改委、相關部委以及各級地方政府配合出臺一系列物價調控政策,大多數(shù)機構預測,隨著政策調控和糧食豐收農副產品供需緊張局面得以緩解,進入10月份物價漲幅將有所趨緩,但是物價走勢出人意料,10月份的物價漲幅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有所反彈,上漲6.5%,與8月份最高漲幅持平。本文擬就10月物價反彈的原因及今后兩個月物價走勢作一簡單分析。
從今年3月份以來,CPI漲幅連續(xù)8個月超過3%的警戒線,8月份CPI更是創(chuàng)下十年新高,達到6.5%。雖然9月份有所回落,但10月再次反彈,與8月份持平,是1996年以來的最高水平。10月份物價漲幅加大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
食品價格漲幅擴大是主要推動因素
受糧食和豬肉供求緊張局面的影響,今年以來,食品價格一路攀升,由于食品價格占居民消費物價33%左右的權重,因而食品價格上漲直接推動了CPI的快速上漲。隨著國家積極調配和動用儲備糧肉,抑制亂漲價,更為重要的隨著今年夏糧和秋糧獲得較好收成,農副產品緊張局面有所緩解,9月份物價漲幅有所回落。但10月份由于豬肉消費量明顯增加,價格連續(xù)幾周上漲,10月份豬肉價格上漲54.9%,而且受季節(jié)變化因素的影響,蔬菜價格漲幅較大,本月上漲29.9%,此外,與居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油脂以及肉禽及其制品價格也分別上漲了34.0%和38.3%。10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7.6%,比上月漲幅提高0.7個百分點,食品價格反彈成為推動10月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按照權重計算,僅食品價格就拉動10月價格上漲2個百分點。
成品油及燃料價格上漲推動了價格上漲
今年以來,在世界經濟快速增長需求增大和供油國問題不斷供求增幅有限等因素的影響下,國際油價連創(chuàng)新高,目前每桶已達95美元,直逼100美元的大關。為減輕國際油價持續(xù)上漲給國內供油企業(yè)造成的成本壓力,國家發(fā)改委陸續(xù)上調了成品油和液化氣、天然氣價格,引起居民消費的進一步上漲。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10月31日發(fā)出通知,決定自11月1日零時起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價格每噸各提高500元,上浮8%后的全國平均零售價分別為每噸6460元和5960元,折合每升約分別提高0.4元和0.46元。11月16日國家發(fā)改委再次通知,將工業(yè)用天然氣(不包括化肥和供熱用氣在內)的出廠價上調了約50%,每立方米由0.8元上調到1.2元,天然氣的出廠基準價格上調了0.4元/立方米,加價幅度遠高于政府先前為天然氣設定的年度加價目標10%。由于各地天然氣與成品油的比價關系不一,各地政府可以自主決定天然氣零售價格的上調幅度。
根據(jù)統(tǒng)計,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中,水、電和燃料價格等價格上漲了2.9%,比9月份1.9%的漲幅提高了1個百分點,漲幅擴大幅度甚至高于食品價格的提高幅度(食品價格漲幅比上月擴大0.7個百分點)。水、電和燃料價格大幅上漲成為推動10月份居民消費物價再現(xiàn)高峰的重要因素。
消費品價格小幅持續(xù)上漲是CPI上漲不可忽視的因素
按照大類劃分,我國居民消費物價有城市價格和農村價格之分,有食品價格和非食品價格之分,還有消費品價格和服務價格之分。最近幾年,由于我國工業(yè)生產能力急劇增加,許多行業(yè)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工業(yè)品生產呈現(xiàn)嚴重供大于求的狀態(tài),因而,工業(yè)消費品價格也持續(xù)走低,前幾年居民消費價格中的消費品價格長期處于低增長甚至負增長的狀態(tài),服務價格漲幅相對較大,成為價格低迷的主要原因。而今年以來,服務價格走勢較為平穩(wěn),但是由于工業(yè)品出廠價格的回升帶動消費品價格逐月升高,由1月份的2.3%提高為10月份的7.8%,參見圖1。服務價格占居民消費價格的比重約為25%左右,消費品價格所占權重約為60%-70%,此類價格漲幅緩慢上升對CPI的上漲有較大推動作用,不容忽視。
工業(yè)品出廠價格升高是導致消費品價格由降轉升的主要原因,今年上半年工業(yè)出廠價格較為平穩(wěn),與居民消費物價呈現(xiàn)背離走勢,但是7月份以來工業(yè)品出廠價格連續(xù)升高,7-10月漲幅分別為2.4%、2.6%、2.8%和3.2%,特別是10月漲幅較大,引起多方關注,也間接推動了本月CPI的上漲水平。工業(yè)品出廠價格漲幅加大受如下原因的影響:一是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高速增長,1-3季度GDP增長11.4%,經濟高速增長,生產需求增大,帶動價格上漲。二是今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市場油價屢創(chuàng)新高、國內鋼鐵、煤炭等資源性產品隨著需求量增大、價格穩(wěn)步攀升,能源、原材料等上游基礎價格上漲,導致下游生產企業(yè)材料成本提高,隨之上調出廠價格。三是近兩年,國家在收入分配上更多向居民傾斜,在國家按時發(fā)放和提高農民工工資、提高城市最低工資標準、增加企業(yè)現(xiàn)有職工和離退休職工工資標準等等收入調整措施的作用下,企業(yè)用工成本明顯提高,是工業(yè)品出廠價上漲又一重要原因。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價格上漲將更多地表現(xiàn)為成本推動型,而不是需求拉動型。
雖然10月份價格漲幅有所反彈,但從總體趨勢,今后兩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趨緩,以及11、12月居民消費物價漲幅在5.5%-6%之間,低于目前的水平,全年CPI約上漲4.6%。
判斷今后兩個月物價走勢趨緩主要依據(jù):一是糧食豐收農產品供求緊張的局面得以緩解,食品價格漲幅將趨于平穩(wěn)或略有回落,引導物價漲幅趨緩。二是國家控制價格上漲的政策將逐漸發(fā)揮作用。三是去年11-12月物價水平較高,去年的高基數(shù)給今年的低增長創(chuàng)造空間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