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大聯(lián)賽西甲、英超和意甲近期在歐洲賽場的爭奪可謂白熱化,從競技角度看,區(qū)別可能不明顯,但從俱樂部的運營角度,可能許多球迷并不是很了解這三大聯(lián)賽的俱樂部收支策略實際是不盡相同的,那他們分別是怎樣建立強大的運營、管理機制和完善的收支策略,使得俱樂部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呢?
西甲是目前世界第一聯(lián)賽,從近年來西甲球隊在歐戰(zhàn)中的出色表現(xiàn)可以看出其運營模式還算理想。像巴塞羅那和皇馬這樣的超級豪門屬于會員制結構,由會員選出主席,再由主席決定主帥,雖然話語權掌握在主席手里,可一旦成績不理想或是主席倒行逆施,就可能會引起會員的集體倒戈,因此,如何將收入盡可能合理地花掉,是每任主席的要務。經(jīng)營這類俱樂部,主席和主帥可以擁有巨額資金,購買自己需要的球員,但也需要承擔無法把錢轉化為成績所帶來的慘淡結局。當然,如果俱樂部負債過多,也會引起眾多會員的反感,皇馬前主席桑斯在任時也曾為球隊帶來過冠軍杯和漂亮足球,但就是因為負債累累而被佩雷斯奪去大權。有錢,怎么花才算到位?怎么花才能讓會員爽?這是皇馬和巴薩的難題。
西甲其他大多數(shù)中小球隊為股份制,像塞維利亞、瓦倫西亞、拉科魯尼亞等俱樂部就是其中經(jīng)營的翹楚。股份制俱樂部由股東決定主席人選,由于是股份制結構,主席必須向股東負責,因此這類俱樂部不太可能大手大腳花錢,追求盈利是俱樂部的目標,再不濟也要盡量減少虧損。這類俱樂部在轉會市場上出手吝嗇,但憑借轉賣球員經(jīng)常能有不小收益。拉科魯尼亞多年來在歐戰(zhàn)中成績出色,俱樂部也通過賣出當家球星收益頗豐,但過多拋售實力型球員,而本身造血機能跟不上也導致了球隊競爭力的突降。倒是瓦倫西亞和塞維利亞這兩家俱樂部,一直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有進有出的策略,既有盈利,又保持了球隊競爭力,可算是模范中產(chǎn)階級。
從熱刺1983年成為英格蘭第一家上市俱樂部開始,英超絕大多數(shù)俱樂部都以股份制為主,只是最近幾年隨著外資的入侵,使得切爾西、曼聯(lián)、利物浦等俱樂部先后成為了外國老板的私人財產(chǎn),但無論是外資還是股東所有,英超俱樂部的經(jīng)營只有一個目的—盈利。英超球隊的主帥也同時具有經(jīng)理和教練兩方面的屬性,處理俱樂部經(jīng)營、轉會事務和操持球隊訓練、比賽在他們的工作中同樣重要。
前兩年的切爾西應該說是英超的一個特例,因為像阿布那樣愿意拼命砸錢的大鱷已經(jīng)很少見了。曼聯(lián)被美國人格雷澤收購后,每年的投入反倒不如從前,可見美國人的經(jīng)營更趨于謹慎,利物浦也基本確定由美國人??怂购图新?lián)合執(zhí)政,利物浦球迷又一個阿布的夢想基本破滅。阿森納一直是英超的經(jīng)營典范,由于教授溫格操刀的經(jīng)營十分穩(wěn)健,過去5年每股股票價值從1000英鎊激增到了目前的6800英鎊。溫格在轉會市場上的精準眼光確保了俱樂部以最小的代價取得了最大的收益。和四強相比,英超中小球隊雖然注重盈利,但在引援上舍得花錢,這與英超新轉播合同的利好形勢有很大關系。
意甲俱樂部在上世紀90年代初曾流行過一陣上市熱潮,拉齊奧和羅馬是那段日子里燒錢的代表,但克拉尼奧蒂混亂無序的經(jīng)營導致拉齊奧俱樂部產(chǎn)生巨額虧空,并最終走上瓦解之路,直到眼下也未能恢復。羅馬老板森西也將全部身家投入股市,最初也曾有過簽入巴蒂斯圖塔等球星的大手筆,但繁華過后只能勉強維持,走一步算一步。
全球經(jīng)濟的萎靡不振使得許多上市俱樂部走入衰落期,就連私有制為主的大多數(shù)俱樂部也開源節(jié)流、謹小慎微起來。AC米蘭老板、前意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眼睜睜看著愛將舍甫琴科被阿布挖走,卻舍不得把3000多萬英鎊拿來兌現(xiàn)另一名超級射手,直到冬季轉會才低價簽下羅納爾多。國際米蘭主席莫拉蒂也不肯花大錢了,或買或租,倒是從皇馬淘了些寶貝,又從遭難的尤文圖斯打劫了伊布、維埃拉。其實,這兩位巨頭并不缺錢,只是經(jīng)濟不景氣的大環(huán)境使得他們不得不修身養(yǎng)性,采用更實用的手段來構建俱樂部。豪門球隊尚且如此,中小球隊更是沒米下鍋,要么自力更生,要么低價引援,在低成本的基礎上維持俱樂部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