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兵講卒①
矛盾存在于萬物之中,它分為普通矛盾與特殊矛盾兩類。普通矛盾多為共性,而特殊矛盾多為特性。棋例通則的調(diào)解對象和范圍主要是待判局面中的特例。特例是要特殊規(guī)定、特殊處理的。
兵與卒是過河的棋子中移動速度最慢的棋子,它一步只能前進或者平移一個交叉點,且不準走回頭路。根據(jù)兵卒的特性,新規(guī)則在棋例通則中對其作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它較之《1999年規(guī)則》修正了四點:一是兵(卒)本身直接捉吃對方棋子按閑著處理的條文中,在兵(卒)本身的后面增加了“無論是否借助外力”。二是又規(guī)定了借助外力的特性,即兵(卒)借其它棋子之力通過照將抽吃對方的棋子,按“捉”處理。三是增加了其它棋子和兵(卒)同時捉吃對方的棋子,按“捉”處理。四是發(fā)生互捉時變捉為閑。
圖1,紅先兵二平一,車9平8,兵一平二,車8平9,雙方著法循環(huán)不變。
兵(卒)借外力捉對方的棋子,常見的形式是以其它棋子為根,步步捉對方的棋子。這個待判局面出自1985年10月在南京舉辦的全國象棋個人賽,上海鄔正偉與遼寧尚威的對局。
這是由半途列炮戰(zhàn)至25個回合后演變的局勢,紅方過河兵以車為根,步步捉黑車,黑車無路可逃,無奈只得步步避捉。然而紅方又不違犯禁例,后來黑方只得忍痛割愛,棄車砍兵,弈成和局。
由此看來.從上世紀70年代起就允許兵(卒)以其它棋子為根長捉對方棋子?!?007年規(guī)則》只不過對這一慣例予以明確罷了。
圖2,紅先帥六進一,前炮退1,帥六退一,前炮進1,雙方著法循環(huán)不變。
兵(卒)借助外力捉對方棋子的另一表現(xiàn)形式是與其它棋子聯(lián)合捉子。這是1988年9月于呼和浩特市舉辦的全國象棋個人賽上,于紅木與李洪城弈戰(zhàn)時形成的待判局面。
紅方帥六進一保仕的同時給紅相解開鏈拴,造成靜子紅相從沒捉過河卒到捉過河卒,按捉處理。黑方前炮退1照將是將。紅方帥六退一,應將的著法與紅相捉過河卒無關(guān),是閑。黑方前炮進1,造成過河卒從沒捉到捉紅仕,這是炮、卒在聯(lián)合捉子。因允許兵(卒)借助外力捉子,按閑處理。
本例雙方都是一捉一閑,雙方不變判和。
圖3,紅先車四平五,將5平6,車五平四,將6平5,雙方著法循環(huán)不變。
這是2004年12月在中圍棋院舉辦的象棋國家級裁判員再培訓進修班上,王孔興老師講課時提出的一個待判局面。
紅方車四平五照將為將。黑方將5平6,盤面上雖然存在著車4平6吃兵的殺著,但這個被殺狀態(tài)是紅方車四平五照將形成的自斃。自斃責任自負,因此將5平6是閑。
紅方車五平四,預計下一著兵四平五照將抽吃黑車。這是兵借車之力造成的抽吃,原本也屬兵(卒)借其它子之力捉的范疇。但從2004年以后就把兵(卒)借其它子之力通過照將抽吃得子作為一個特例,按捉處理了。這一次修改規(guī)則也把它列入正式條款,寫入棋例通則中。黑方將6平5,能從下一著起卒4平5,帥四進一,車4進4將死紅方,是殺。
綜上所述,紅方是一將一捉,黑方是一閑一殺,前者為禁止著法,后者為允許著法,應由前者變著,不變判負。
上頁圖4,紅先兵九平八,車2平1,兵八平九,車1平2,雙方著法循環(huán)不變。
這是一個典型的其它棋子與兵(卒)同時捉對方棋子的待判局面,2005年被我選人《圖說象棋規(guī)則棋例詳解》一書中。
紅方兵九平八與兵八平九,以車為根,步步捉車,因允許兵(卒)借助外力捉對方棋子,無可非議。但兵后面的兩門紅炮也在同時捉車,依照新規(guī)則借助其它棋子和兵(卒)同時捉對方棋子,按捉處理的規(guī)定,紅方為長捉。
值得說明的是,《1999年規(guī)則》雖然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在執(zhí)行上也照此辦理。
黑車在避捉的同時,一步是捉有根炮,一步是捉無根炮,屬于一閑一捉,是允許著法。本例應由紅方變著,不變判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