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總是說,紐約是全聯(lián)盟最具復古味道的籃球都市。其實這是有原因的。就好像在紐約,如果你要體會籃球,有兩個地方你不得不去:一個是位干曼哈頓第八大道和第42街的表迪遜廣場花園,一個是位于第八大道和第155街的洛克公園。尤其是后者,雖出身草根、面目卑微卻充滿傳奇,堪稱是平行于NBA真正的籃球圣地。
位于紐約布魯克林區(qū)的洛克公園,并不像人們充滿恐懼中形容的那樣。尤其是到了傍晚,街道上的行人稀稀落落,百人很少,黑人的確很多,毫無曼哈頓中下城的繁華和喧鬧。而來到第155街上,破舊斑駁的洛克公園,突然就站在你面前??雌饋硭坪跏翘胀?,如果不是掛在鐵柵欄上面那塊“霍爾科比·洛克操場”牌子的提示,和外面掛著的“禁止吸煙”的鐵牌子,和1976年奧運會女籃銀牌得主吉爾·馬奎斯的格言,你很難想像這里就是赫赫有名的洛克公園,看起來這里更像是個操場。走進洛克公園的正門,左側(cè)就是用鐵絲網(wǎng)圍成的籃球場,過去用瀝青鋪就、堅硬無比,偶爾滲進球員血漬的籃球場——那是堅硬冷酷的提醒,如今早已被很清爽、紅綠相間的主顏色所替代,干凈而略顯柔軟,似乎湮沒了一些野性。卻無法抹殺曾在這里衍生的一些自由而跳動的靈魂?;@圈上也都掛著嶄新的球網(wǎng),這似乎也和我們印象中銹跡斑斑的籃圈,有著很大分別。但惟一的不變是,洛克公園的看臺還是很狹窄,據(jù)目測,最長也不過20米左右,最多也就能容納二三百名現(xiàn)場觀眾。如果你不是提前四五個小時來到現(xiàn)場,基本上是很難占到場邊座位的,但我們都知道,幾乎每場經(jīng)典洛克賽事,都能吸引幾千名球迷。那么其中的秘訣在哪里?原來是和洛克公園咫尺相隔的一座立交橋在起作用。每逢有比賽,都有很多球迷會跑到立交橋上觀看比賽。不只如此,大樹、建筑物的窗戶,都會伸出很多腦袋來。
提起紐約街球,就不得不提“紐約街球之父”雀坎比·洛克。可以說如果沒有洛克老先生,不要說紐約街球,恐怕連NBA也不會有今天。
你可以說霍竣比·洛克是一個和籃球并沒有多大干系的人。他畢生沒有打過一場職業(yè)籃球,最值得炫耀的經(jīng)歷就是他曾是東哈林區(qū)本杰明·弗蘭克林高中的明星后衛(wèi)。1926年3月2日,霍坎比·洛克出生在紐約貧民窟,從小和祖母相依為命。正是因為有這樣感同身受的經(jīng)歷,也為他日后大力倡導紐約街球埋下伏筆。洛克曾參加過二戰(zhàn),難得的軍旅生涯,也讓他在挫折面前從來不肯輕易認輸。
復員后不久,霍坎比·洛克就拿到了高中畢業(yè)證(他曾在弗蘭克林高中中途輟學)。但洛克不甘屈服命運,他開始在紐約上夜校。勤奮好學的洛克,只用了三年時間就修完了四年的大本課程,并獲得了學士學位。有此資歷,洛克有機會在市政府謀得一份文化指導員的工作,同時兼任一座公共體育中心的籃球教練。在現(xiàn)實生活中,洛克深深感到紐約貧民窟的犯罪、吸毒與暴力橫行,為了讓廣大黑人青少年們遠離罪惡,洛克開始積極運作,最終成功組織起一個不同年齡段的籃球聯(lián)賽。黑人孩子們不但可以在這里提高球技,而且可以在霍坎比·洛克那里汲取很多做人的道理。
到了1946年夏天,年僅20歲的霍坎比·洛克。開始舉辦室外籃球錦標賽。最初賽事的規(guī)模很小,只有四支球隊,惟一的裁判就是洛克本人。但可悲的是,當?shù)卣]有意識到洛克此舉對社會的積極意義。當時洛克為了這項事業(yè)已投入了很多金錢,弄得幾乎傾家蕩產(chǎn),他不但要自己掏錢買哨子,而且還要向街上的孩子們借來籃球比賽。不過船到橋頭自然直,后來洛克遇到個自己生命中的貴人:約翰·亨特。亨特是個純粹的賭徒,很多收人都是不正當?shù)?,但他熱愛籃球,并無私給予霍坎比·洛克很多幫助?;旧?,球員的運動鞋和球衣,都是他出資購置的,他甚至還租車幫助球員們到客場打比賽,
1947年12月,年僅21歲的霍坎比·洛克走進結(jié)婚禮堂”在愛妻瑪麗·格林的幫助下,洛克的事業(yè)有了很大改善。聯(lián)賽不但搬到條件更好的圣尼古拉斯豪斯球場,洛克也有了屬于自己的辦公室,他每天都幾乎要在那里工作十多個小時。不過在當時,黑人球員還在受到很大的歧視。但正是霍坎比·洛克孜孜不倦的教導,才使得他們中的很多人避免犯罪,逐漸走上籃球正途。在他的幫助下,托馬斯·桑德斯、拉爾夫·巴寇特和“山羊”等人,都先后在大學中呼風喚雨。當然,洛克最成功的個案,還是成功挽救了昔日的籃球天才埃德·華納,一時傳為佳話。
七年后,洛克的籃球聯(lián)賽動靜越來越大,不但初步實現(xiàn)了職業(yè)化,而且吸引了各路籃球好手慕名而來;直到1965年,紐約市政府終于同意把洛克聯(lián)賽搬到155街和第8大街的交界處,也就是現(xiàn)在的洛克公園所在地。在洛克統(tǒng)治的年代里,他不允許比賽帶有一點的商業(yè)化味道,因為洛克公園一度都沒有一塊廣告牌匾。不過到了1965年3月,由于長期勞累過度。年僅38歲的霍坎比·洛克不幸死于肺癌。為了紀念洛克對美國街球所做出的杰出貢獻,1969年7月13日,洛克聯(lián)賽的舉辦地被紐約市長約翰·林塞正式命名為洛克公園;1970年7月26日,洛克公園連同周邊地區(qū)被一起命名為霍坎比·洛克廣場。
不過在霍坎比·洛克之后,洛克聯(lián)賽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n到了1982年,聯(lián)賽終于在NBA和犯罪的雙重沖擊下走到了盡頭。但就在這個時候,又一個人站了出來,他就是哈林區(qū)出身的黑人饒舌歌手格雷戈·馬瑞斯。他在蒙特·莫里斯公園創(chuàng)建了“藝人經(jīng)典賽”,簡稱EBC。不過由于融進了很多商業(yè)元素。這也和霍坎比·洛克先生的原意背道而馳。但不管怎樣,美國街球總算傳承了下來。
其實不只是紐約,在美國的其他城市,也跳躍著街球的靈魂。像在華盛頓,那里的街球就是出名的強硬,不過那里除了弗朗西斯,成名的人物不多。除了沃克公園,費城的貝克球場,華盛頓的城市聯(lián)盟,都是相當有名的街球斗牛場。最值得一提的莫過于贊成桑尼·希爾,在63歲時創(chuàng)建了“桑尼·希爾聯(lián)盟”像張伯倫、“J博士”歐文,以及科比的父親:“甜豆”喬,布萊恩特,都曾在那里留下自己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