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張 亮
“好累啊,我昨晚睡得很早,還特意把鬧鐘往后調了1個小時,睡了整整10個小時,但是好像沒起什么作用?!边@些天,素素一直在抱怨說自己很累,感覺自己像沒了電的MP3,雖然勉強能啟動,卻無法正常地播完一首歌曲。
時下,越來越多的人正經歷著與素素一樣的煩惱。我們感到疲憊不堪,于是探尋各種各樣的方式,想讓自己舒舒服服地睡個好覺,希望第二天醒來能夠精力充沛。然而,事實卻往往不是我們所希望的那樣。
身體疲勞還是精神疲勞?
“去年的這時候,我的財務狀況和感情方面都出了問題。大概有半年時間,我一直感覺非常累,每天回到家早早就上床,卻總是似睡非睡,或是一個接一個混亂的夢!第二天醒來,情況沒有任何好轉。一個周末的下午,朋友約我陪他去東單體育館打球,打了足足兩個小時,那天晚上,我睡了那半年來惟一的一次好覺……”
我們在經過一天搬運家具的勞動或一場網球比賽后,身體會感覺疲勞,甚至可以說“累得要命”。這種情況通過睡眠是很容易得到修復的,而且,這種疲勞也促使我們更易進入良好睡眠——熟睡。法國健康暨醫(yī)學研究院下屬的專門研究睡眠和睡夢的研究員瓦拉科斯特(valaxt)博士說:“在熟睡中,人的體內分泌出生長激素,促進蛋白質合成,并加快細胞更新?!币粓鍪焖?,立即幫助我們恢復元氣。但這種簡單自然的方法對神經或精神疲勞沒有作用。精神疲勞可能是由于煩心事造成的暫時意志消沉或是長期以來的抑郁。你總是感覺沒有精力、注意力無法集中、行動遲緩、易怒、心情陰郁、全身無力……而人在長期精神緊張的情況下很難進入熟睡狀態(tài)。
另外,研究睡眠問題的精神病學專家魯瓦揚,帕羅拉博士指出:“在疲憊與睡眠的緊密關系中,精神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是從事自己非常喜歡的王作或事情,即使減少睡眠時間,我們也不會感到十分疲倦。但當我們處境困難,某方面出現(xiàn)危機,焦慮不安,心神不寧而導致睡眠不佳、斷斷續(xù)續(xù)時,疲勞感則會一天比一天加重?!?/p>
嗜睡,另一種失眠
與睡不著相反的是“嗜睡”。艾媛26歲,在一家外企工作。她說:“從3月份到現(xiàn)在,我一直覺得困,睡不夠,甚至討厭醒?!?/p>
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潘集陽認為,嗜睡其實是一種失眠。很多人先是因為對外在困境執(zhí)著不放。將焦慮帶入睡眠,繼而又因為睡眠不佳,開始對睡眠執(zhí)著不放,總覺得是因為沒有睡好、睡得不夠才使自己如此疲勞,于是,很多人會在白天試圖彌補,形成嗜睡。怕睡不好的心理讓許多人又患上“睡眠期待性焦慮癥”,晚上一上床就擔心睡不著或睡不好;或是盡力讓自己快入睡,結果又適得其反。這樣日復一日的地獄般的惡性循環(huán)讓人精疲力竭、痛苦不堪。
“小死一次”,才是真正的擺脫
如何擺脫地獄般的惡性循環(huán),擺脫疲勞?很多人選擇服用幫助睡眠的藥物。但心理咨詢師提出。可以用“修身養(yǎng)性法、呼吸法、放松療法”,讓我們直面緊張情緒。歸根結底,如果我們的內心能夠做到真正的“放下”,也許才是擺脫疲勞的良方。德國民間將睡眠叫做小死,意思是讓你暫時死一次。死意味著“徹底放下”、“拋開”和“丟棄”。但如果我們總是不愿放下、不愿拋開,抓住一切東西不放,可能很難真正進入夢鄉(xiāng)。放下對一切得失的焦慮,包括成功、財富、戀情甚至是睡眠本身,這樣你才能真正輕松起來。
人生的任何行為都必須符合生命法則尤其是精神法則,而精神法則與社會法則、市場法則及個人愿望不一定一致。當二者發(fā)生沖突時。學會“放”與“取”,對我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假如一個人因為追求個人愿望而患上失眠癥,那他就是擁有全世界、住在天堂里又有什么用呢?
睡得好的幾個方法:
● 作息規(guī)律,飲食均衡。睡前避免煙酒和咖啡。
● 經常運動,但不要在晚間進行。運動會使身體溫度升高,而睡眠需要體溫適度下降。
● 用柔和的色調裝飾你的房間。不要在臥室放置綠色植物和鮮花。它們會吸收空氣中的氧,并可能使人過敏。
● 選擇既不過軟也不過硬的床墊,使脊柱保持平直舒展。枕頭也不宜過硬或過軟,盡量貼合頸椎的生理曲度。
● 可服用一些維生素B1,B6,B9,B12。維生素B有助于大腦運轉,每天攝入100~300毫克復合維生素B即可。
(摘自《心理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