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一張年畫就需要這么多步驟,在年畫館里選定你想要的年畫,在印畫師傅的幫助下,你就可以用幾個小時的時間,親手制作畫了。無論是威武的門神,還是富貴的娃娃,都可以跟你一起回家了。
9月29日,我們冒雨來到安丘青云山民俗游樂園,因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傳人——72歲的張殿英老先生按計劃要到他的年畫館工作,一直到國慶節(jié)黃金周結束,他才會再回濰坊家中休息幾天。這個1998年就創(chuàng)辦的年畫館在張殿英的經(jīng)營下,已成為青云山民俗游樂園的重點景點。
沿著山路一直向上,就到了齊魯民俗村,張殿英的年畫館就建在村子東面的一處院落里。在木版年畫傳統(tǒng)制作工藝技術中,張殿英試制成功了失傳多年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復了古代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畫”。2004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2006年9月.他的作品《農(nóng)家樂》和《風箏都之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張殿英老人給我們詳細介紹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淵源。
民間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數(shù)百年來幾乎覆蓋了年節(jié)時所有的中國家庭,被稱作是農(nóng)耕時代老百姓家庭的“墻上電視機”。木版年畫作品內容吉祥如意,除兇趨吉,催人上進,迎合世俗生活期盼祥瑞的心理,如今已成為中國一些地域乃至整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在一些外國人眼里,年畫甚至被當作東方圣經(jīng)圖解。木版年畫按地域來分,有
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濰坊楊家埠年畫。楊柳青年畫比較華麗,過去以達官貴人為顧客,有的年畫要幾兩銀子一張;桃花塢年畫是為市民階層制作,滿足市民的審美;楊家埠年畫則是服務于農(nóng)民,滿足農(nóng)民的需求,它們風格各異,在各自的地域引領風騷數(shù)百年。楊家埠年畫在色彩上大膽使用黑白、紅綠、黃紫三組對比色,形成艷麗明快的調子。在形式上構圖飽滿,對人物施以美的夸張,用有限的畫面表現(xiàn)豐富多彩的內容。
據(jù)張殿英老先生介紹,楊家埠年畫最早叫濰縣年畫,在明代就開始制作出售。明代制作木版年畫使用的是小案子,生產(chǎn)紙馬,年節(jié)時用來祭祀。比如臘月二十三燒灶王升天紙馬,大年初一燒回宮紙馬。過去老百姓有句俗話:有錢沒錢,買畫過年,就連楊白勞也要買張年畫過年,“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是歌劇《白毛女》里少有的歡快唱段,表現(xiàn)的就是勞動人民過年時的情景。最早的年畫多以神像為主,清代初期由于戰(zhàn)亂人口銳減,年畫多以美女、娃娃為主,這表明人們希望增加人口的愿望。到了乾隆年間,出現(xiàn)了戲出故事年畫,有《空城計》、《華容道》等像連環(huán)畫一樣的年畫,用來講解過年過節(jié)時唱的戲文。年畫到了清末開始衰落,那個時候開始出現(xiàn)石印年畫,物美價廉,沖擊木版年畫。同時因為經(jīng)濟原因,出現(xiàn)黑貨年畫,用墨印制,人們買回家可以自己著色,是最早的DIY年畫。
張殿英還向我們展示了他新發(fā)明的“年畫工具百寶箱”。這是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考究小箱,里面既有精美的楊家埠年畫畫冊,還有刻刀、木版、拓紙、顏料等整套木版年畫制作工具。
“有了它,就可以自制賀年卡、生日卡、請柬、紅包、名片、藏書票……這是古老文化與現(xiàn)代時尚的結合,符合個性化時代文化消費趨向?!睆埖钣⒄f,“只有讓木版年畫成為現(xiàn)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實現(xiàn)這種民間藝術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
1 創(chuàng)作畫稿。畫師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畫在毛邊紙或薄綿紙上
2 雕刻木版。雕刻木版主要包括立線、剔空兩種手法,容易掌握??坦嫀煻ǜ逵梅酆答ぴ谂倨降睦婺净蚨拍景迳希舢嫺迥€剔去空白處,完成墨線版,畫師將墨線版印出畫樣,再在畫樣上點出顏色,刻工再接點出的不同顏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一般為6塊版。一個顏色一塊版,像掛歷那么大的版大約用20天時間,小版則和32開的書差不多大, 個星期就可以雕刻一套。
3 套色水印。采用無標記手工摸版的方法,工具簡單,對版方便。只要有印畫案子、紙、顏料、刷子、壓紙?zhí)俗?、盤子、盛色容器這些工具和材料,就可印畫。刷工將每幅年畫的墨線版和套色版準備齊全后。開始將數(shù)百張紙壓在刷印畫案的固定位置上,再把畫版仰放在紙的左邊,用手翻紙,蒙在涂勻顏料的畫版上,右手用板刷刷畫版上面的紙。如此一張一張在固定位置上將紙刷完,然后再換另 顏色版。依樣刷完紙張后,再換版,直到全部完成幅畫后為止。先印小色塊,一般是紫色最小。黃色面積最大,最后印刷。木版年畫采用水色印刷,每印刷一個顏色都要晾干才能再印另外一個顏色。用紙采用專門的年畫紙。印完之后述要整理、加工、托裱、手繪。游客一般只能印黃色版。
4 手繪包括:粉臉、做頭、鉤道子、打項子、描眉、開眼、圈臉等,多為一揮而就的程式之法,易教易學。
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刻版師傅的指導下自制畫版,不過用時較長
延伸旅游
1 青云山民俗游樂園
民俗游樂園就在安丘市東1公里處的青云山上。這座占地三千余畝的游樂園,在全省縣級城市中是最大的一處。園內山體起伏,地勢幽深,溝壑蜿蜒,繁復流變。山頂處有兩眼天然的石泉,久旱不涸,長澇不溢,相傳兩泉直通渤海,因此被稱為“海眼井”。
游樂園一共設有“五區(qū)兩園一村”:江南秀色區(qū)、邊寨神奇區(qū)、黃土高坡區(qū)、天山牧場區(qū)、北國之春區(qū),春華秋實園、兒童游樂園和齊魯民俗村,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融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國內著名風景風情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游樂場所。
在這片昔日的荒山上,出現(xiàn)了江南水鄉(xiāng)的秀麗風光,西南邊陲的奇特風情,山東鄉(xiāng)間的淳樸風俗和神奇山谷的野生動物,樂園里的娛樂項目。特別是齊魯民俗村,游人進入之后,便能獲得一種“農(nóng)家樂、樂陶陶”的感覺。做農(nóng)家人,干農(nóng)家活,吃農(nóng)家飯,更是城里人一種難得的體驗。上了炕頭,可以學著剪窗花、繡荷包、糊風箏;廚房里舞根面杖,搟皮子、包餃子;院里的活兒也有趣,如剝花生、喂雞兔;女士們更喜歡挎?zhèn)€籃子,踏著無名的小花小草走向菜園,一邊割韭菜、摘茄子,一邊觀看彩蝶翩飛緊聽蟈蟈歡唱。
這里有著大自然的恩賜和民間的樂趣,她們要從天籟與靜謐中尋回屬于女人的世界。青云山民俗游樂園,是濰坊“千里民俗旅游線”上的一枝新蕾,一朵奇葩。
2 十笏園
十笏園坐落于濰坊市濰城區(qū)的中部,原清末大地主丁善寶的一座私人花園,建于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十笏,是以十塊笏板形容此庭園之小,這座以小巧著稱的晚清園林,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卻有假山、池塘、曲橋、亭榭、書房等多種建筑,且布局得當,安排合理,緊湊而不擁擠,充分顯示了園林設計者的精妙構思。
園中主要建筑有硯香樓、十笏草堂、春雨樓、讀書堂、碧云齋、人造假山,以及回廊、曲橋、荷花池等。此外還有多處名人書畫題刻:清鄭板橋竹石圖、題竹、芝藍圖;清翟云升臨摹韓愈草書橫幅;清末濰縣狀元曹鴻勛書碑與題匾等。濰坊市博物館現(xiàn)設園內。
3 山旺“萬卷書”
山旺,位于臨朐縣城東北。這里展示出的是1000萬到2500萬年前大自然的絢麗畫卷。山旺的地層中,有著豐富的硅藻土頁巖,層層壘壘,薄如白紙,被人們稱為“萬卷書”。頁巖中保存有豐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人們又稱其為“萬卷書”中的“象形文字”,它真實地記載著當?shù)販嫔Q葑兊臍v史。山旺化石蘊藏極其豐富,千姿百態(tài),種類繁多,已發(fā)現(xiàn)的有十多個門類,189科,其中古植物有苔蘚、小草榆、中華柳椴等;動物有蜂、蛾、魚、蛙、龜、豬、鹿等。
1976年山旺首次發(fā)現(xiàn)了完整的珍奇罕見的鳥化石,引起了轟動,同時被命名為“山旺山東鳥”,填補了我國第三世紀鳥類化石的空白。山旺化石的完好精美著稱于世,狼蛛和足爪、足千、蜻蜓的翅膀、蝙蝠的翼膜、老鼠的須毛,都印跡清晰,歷歷可辨。
4 老龍灣
老龍灣風景區(qū)是山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級旅游區(qū)。它位于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西南60公里處的冶源鎮(zhèn),交通便捷,是山東省“千里民俗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北國江南,魯中桃源”。
老龍灣古稱“薰冶湖”,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匯流而成,因傳說灣內有泉眼直通東海并有神龍潛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點:“泉多、水清、四季恒溫”,有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和古老的傳說。老龍灣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浮山石墨千秋畫,冶水無弦萬古琴”的佳句。《水經(jīng)注》載北魏時“薰冶水已成名跡”。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著名散曲家——“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馮惟敏辭官歸隱故里,“結廬薰冶水上,名其曰‘即江南’”(即今“江南亭”),直至去世。
老龍灣風景秀美,其景色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尤以冬景最佳。每當隆冬時節(jié),灣內霧氣蒸騰,恍如仙境,形成“冶源煙靄三冬暖”的奇觀,被譽為“北國江南”并人“天下七十二名泉”之列。據(jù)史料記載:自春秋名劍工歐冶子在此鑄成“龍泉”寶劍以來,圣人孔子、秦始皇贏政、漢朱虛侯劉章、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北宋名相寇準、文學家范仲淹、明書法家雪蓑道人等皆曾游覽過老龍灣,并留有大量的文章和書法作品。
5 石門坊
石門坊,亦稱石門房,又名石門山,位于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山勢曲折南向,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逢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王(伯陵)為朝廷忠臣,人們?yōu)樽纺钇涔Φ?,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到了唐代,增建廟宇,刻佛像,已成為名勝之地,黃冠緇流,騷人墨客,云集于此,遁跡觴詠。宋、元、明時建成佛塔、神龕。清代、民國時期,續(xù)增摩崖刻石,新建文昌殿,構成了古代建筑群。
石門坊有八洞:龍洞、三元洞、仙人洞、懸天洞、尊天洞、串門洞、盼僧洞等。其中尤以龍洞、三元洞為最。洞勢各異,驚險誘人。
石門坊群峰環(huán)翠,壁立千仞,嶙峋夔石,青者如黛,白者如堊,峭者如削,剝者如脫。紅葉黃櫨遍布山崗峽谷,每值深秋,霜打紅葉,潑染山紅;叢櫨間柏,漫紅嵌黛,丹青麗雅,瑰麗如畫。重陽時節(jié),中外游客慕名觀賞石門紅葉,絡繹不絕。
6 云門山
云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qū)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撥笏,松陰蓋足,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jié),云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若隱若現(xiàn),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
在主峰云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云窟”。云門山松柏如海,郁郁蔥蔥,危崖峭立,景色迷人,位居青州府城南,好似一天然屏障。云門仙鏡,歷來頗得佛、道兩教的青睞。云門山的陽坡有大、小石窟5個,造像272尊。在云門山陰,有一海內罕見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壽”字,人稱“云門獻壽”。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寫”。云門山后東側,還有冀陽周全開造的“萬春洞”。云門山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登上云門山巔,向西眺望,駝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巒起伏,十分壯觀。建云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蔚為壯觀。
7 仰天山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fā)總面積為2400公頃,公園山勢雄奇,地貌怪異,寺院古老,文物豐富,森林環(huán)境優(yōu)美,建筑遺跡遍布山間,名人題刻俯仰皆是。仰天山以森林掩古剎的景觀被載入《世界名勝大全》。
仰天山是一座天然植物園,有木本植物41科79屬130余種,草本植物800余種。仰天山是一座天然動物園,有陸生脊椎動物128種,珍稀動物22種。怪異的地形地貌,穩(wěn)定的森林結構,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森林小氣候。
仰天山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資源。山體洞穴縱橫交錯,是江北地區(qū)發(fā)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地下蘊藏著大量的廊道、大廳和千姿百態(tài)的鐘乳石。仰天山奉獻一片純凈的綠陰,一方返璞歸真的樂土……
魯菜,魯菜和齊菜在口味上有著極大差別,通過味覺不難區(qū)分,而濰坊在古時為齊國之地,飲食文化多有齊菜之風,口味咸鮮,自古以來,濰坊又多名人墨客,這些人對濰坊飲食文化的形成和推動具有相當大的作用。如清代的鄭板橋與濰坊的中華名小吃“朝天鍋”就有著很大的關系。
濰坊的菜系在魯菜三大支柱的陰影下,雖然并不出名,但其很多有特色的菜和風味小吃,卻為人們所稱道,如“朝天鍋”、全羊宴、雞鴨和樂、濰城火燒、芝畔燒肉、馬宋餅等都是濰坊市的著名小吃,而且有好幾種都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以風味獨特而深受人們所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