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的上面是“尹”字,“尹”在古時有治理的意思,后來引申為做官的通稱,如令尹、京兆尹等;下面的“口”字表示發(fā)號施令。因此,“君”最早指的是各級擁有土地的統(tǒng)治者。
君主制國家建立之后,“君”除了指國家元首,還指一種封號,如戰(zhàn)國時的孟嘗君、平原君等。
古時候,人們有時把天、太陽、神仙等稱為君。
君又是對人的尊稱。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這里的“君”就是王維對元二的尊稱,此外,在古時,子孫可稱父輩、祖輩為君,如把父母稱家君,亡父稱先君。妻也可以稱夫為君。如《孔雀東南飛》中:“十七為君婦,心中常悲苦?!?/p>
君還有主宰(Zai)、支配的意思。如古時稱心為天君,即一身之主。
綜上所述,“君”字的意思是十分廣泛的,在閱讀古詩時千萬不可把“君”字僅理解為君主或皇帝。
練習:
請同學們想想下列詩句中的“君”指的是何人?
1.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2.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3.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4.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