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敏,又名于小民,遼寧大連人。入伍以來,先后就讀于大連軍醫(yī)學(xué)校、解放軍藝術(shù)學(xué)院、北京大學(xué),研究生學(xué)歷。1988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出版散文集《山高水長》,長篇紀(jì)實文學(xué)《喜馬拉雅的回聲》。作品多次獲獎;其小說《一路仰望》被改編為電視連續(xù)劇《仰望昆侖》。現(xiàn)為西藏軍區(qū)文藝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作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
這條街位于拉薩大昭寺的斜對面,我是第一次在晚上光顧。
前些年白天逛過幾次,記得總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道路還不寬。路兩邊一家挨一家的小店鋪,花花彩彩的,多是出售藏式首飾和藏式服裝,也有那么幾家出售藏地音樂光盤和印度、尼泊爾、不丹等鄰國的工藝品。
我的關(guān)于西藏的許多寶貝和故事,就是在這條小街上一不小心揀拾到的。
故事之一:土紙
我?guī)状蔚竭@條街上來,大多是為買一種非常漂亮的紙。那家小店一點(diǎn)都不起眼兒,它無聲地招攬了我的,就是摞在最顯眼的柜臺上的那幾大卷紙。
在店門外,我起先以為是布呢,感到那一匹匹布真是別致獨(dú)特,色彩不很鮮艷,卻有一種朦朦朧朧的媚惑,有一種古舊的韻味,一種樸素的時尚。我被吸引著,推門而入。我快步地走向那高高的一摞子,我感到那是一些少有的純棉布,朦朧感應(yīng)來自它們溫暖厚實的布紋,與花色無關(guān)。它平實不宣地用它表面的細(xì)密而不太規(guī)則的褶脈,吸納了投射來的光,就有了一種霧絨絨的感覺。我走到近前,伸出手觸摸它們——啊,它們,竟然不是布!是紙!
是很厚的紙,所以看起來像布,像那種過去年代凡常粗紡的土布。比如說它的白吧,粗布的白都是黃悠悠的,在泛黃的表面還皺里疙瘩地粘散著小黑點(diǎn)一樣的小顆粒。頭幾次入水后還要縮水,縮了水就更顯其厚。但每洗一次,布表面附著的小顆粒就會脫落一些。待到不再縮水,小顆粒又逐漸減少至無,布就白了很多,而且也要薄上一些,于是看起來也沒有先前那么結(jié)實了。
我手里第一次摸到的這種紙,就像脫過兩三次水的那種土布一樣,厚到有兩層那種布的樣子,表面也有點(diǎn)皺里疙瘩的——但是糙而不陋——這一點(diǎn)于我將它們一張張展開時,就不鳴自宣了。
你看到它們,會即刻承認(rèn)它們絕對是民間小作坊的產(chǎn)物,因為這種紙只有憑靠手工才能加工出來。我至今還想象不出它們到底是被怎么加工出來的。但我能夠想象出小作坊的樣子來,像許多西藏的民間小作坊一樣,在陽光下面,那占地不大的一方世界,一片橘黃色的忙碌(橘黃色的忙碌,是我對西藏最深刻的民間色彩記憶)。
那些民間小作坊制造出來的紙,它們的圖案,竟都是實物,花有玫瑰花、太陽花、小野菊等花瓣,葉子、樹枝、草,都泛著原有的綠。這些真花真草,嫣紅翠綠,都靜悄悄地壓在紙漿里,在乳白色的紙的脈紋間,毫不張狂地若隱若現(xiàn)。
原來朦朧就是這樣被制造出來的。
原來凋零的花瓣和離了根的枝葉,也彌香駐翠。
你會說,難道要是山水圖案的,莫非能夠搬山引水?
其實你在這隱隱約約的花草間,已然能夠看到山水。
你真的能夠看到風(fēng)啊雨啊小溪啊以及霧嵐和晨露。
——這么輕盈而厚重的紙!
——它們是西藏民間小作坊手工制造出來的土紙!
我把每一種花色和葉形的紙都選了一張買回家。喜愛得常常鋪開欣賞,吸嗅那上面花草的芳香,同時,感受民間生活的沸騰,領(lǐng)略奇特的風(fēng)景。
開始我始終沒有找到這些紙的用場,只是當(dāng)了收藏品一樣,束之高閣。后來我買一件精美的藏式工藝品,準(zhǔn)備送給好朋友,苦于沒有匹配的包裝,就取下一張土紙,包裝了禮物。這竟然引來朋友對包裝外殼的一派驚喜,半天不肯打開土紙看禮物。
以后每逢我買了藏地較為藝術(shù)的禮物送好友,就不再發(fā)愁包裝問題。我用這些奇特的土紙,包裝過精美的手制銅器,閃亮剔透的水晶串珠;還包裝過舊鞋跟一樣銹跡斑斑的古錢幣,浸了墨汁抹了酥油做舊的所謂古董;以及脫膜工藝泥塑或陶制的佛,等等。那些或舊或新的西藏寶貝,經(jīng)由土紙的包裹和襯托,都那么顯好,耐看,有品位。
這種令我十分中意的土紙,使我傳遞的素手,留有余香。
故事之二:尼楠
其實早在幾年前,我曾于晚上探望過我上述所云的這條小街。我使用“探望”這個詞,是描繪我身體的姿勢,我的確是以伸長頸項、身體微傾這個姿勢,原地不動地將這條筆直的小街的黑夜的此端和彼端一眼望斷。
——它是黑黢黢的,仿佛這整條街都在酣眠。白日里那么沸騰的一條街,夜晚竟是如此寧靜。
這天我因太忙,晚飯沒顧吃上,待到活計完成,已是夜深人靜,我的肚子已是饑腸轆轆。和我同行的小姐妹,給我介紹了一家宵夜館,它就在這條夜晚寧靜的街頭。我沿著小姐妹的指向走進(jìn)小街,我發(fā)現(xiàn)它今不同昔,變化不小。首先是看到了燈光,然后是川流不息的人群。說與白天的不同,就是燈光的所在。如果那夜有星光,也是區(qū)別所在。
但那夜沒有星光,下雨。但雨水沒有擋住穿梭不止的人流。我這回開始清楚了,這條小街近幾年陸陸續(xù)續(xù)開起了多家茶室和餐館,成了拉薩夜晚又一個消遣集散地。
這家餐館靠外,離街的端部不遠(yuǎn)。平房,門臉不大,牌匾不很明顯,中藏英三種文字標(biāo)記,深藍(lán)底上書“雪域藏餐”。門口燈光下,用小黑板寫下的當(dāng)天主要菜譜,全部是英文書寫。室內(nèi)裝璜簡單而富有情調(diào),墻上懸掛的畫都是手繪的油畫,用彩模糊,令我這不諳繪畫藝術(shù)的外行一時欣賞不出主題何在。配合著桔黃的燈光,這餐館給人一種走廊的感覺,又像是中間地帶,你無法得出它到底屬于哪一域的風(fēng)格。深色系為主的格子桌布,空氣中彌漫著烤蛋糕和奶茶的味道,軟香、溫淳,還有舒緩的曖昧的音樂。食者大多是游客,外國人居多,英語是交流的主體語言。
我沒有打算在此用餐,只想帶食物早點(diǎn)回家去。我徑直走到吧臺,要過食譜。食譜有中文和英文兩種版本,我自然是看中文。食譜分了幾大類,有中餐、藏餐、印度餐、尼泊爾餐、意大利餐、法國餐、英國餐。
我刻意在尼泊爾餐系里翻查,我被一種叫做“楠”的食物吸引住。是在主食一欄里,倒數(shù)第三行,只一個字——楠。價格五元。我記得“楠”是一種植物的專用名詞,楠木是一種貴重的建筑材料。在這里被確定標(biāo)明一種食物,真是令人匪夷所思。我輕叩高高的吧臺,吧臺里面一直低頭忙于什么的那個人抬起頭來。
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小伙子!一副異域的面孔。
他望著我,熟人一樣打了一聲招呼:嗨——
我笑了一下,熟人一樣給他回:嗨——
我說你大概不是中國人,他說自己是尼泊爾人,是這個館子的老板,名叫拉茲。他告訴我他的名字的時候,表情有點(diǎn)怪異的得意,使我懷疑其真實性(不過這沒有關(guān)系,名相并不重要)。接下來我讓他給我解釋一下食譜上的“楠”。他顯得有些吃力,解釋半天我還未聽懂。我這才發(fā)現(xiàn),他的漢語不算好,他也知道這一點(diǎn),他就把英語夾雜進(jìn)來,這一下更是解釋不清了。于是他索性把英文食譜推到我的面前。我參照漢文食譜,對應(yīng)“楠”的是PIE。噢,那應(yīng)該是餅之類的食品。我又聯(lián)想到楠木,我猜測可能具有楠木樹漿的味道吧。我當(dāng)即要了兩份。
年輕英俊的老板從吧臺里走出來,到廚房交代去了。我仍站在吧臺邊等。我側(cè)過身來觀看館子里用餐的顧客。差不多都坐滿了,男男女女的,有說有笑,都顯得很悠閑自在。老板回來,告訴我需等一會兒。他說他可以陪我說說話。
他問我是做什么的,我說是寫STORY(小說)的。他一下子非常高興,興奮地脫口而出:太好了。我問太好什么?他說要我?guī)兔?。他幸福而有些憂愁地告訴我,他愛上了一個中國的漢族姑娘,但他們交流起來非常困難,那個女孩對英語一點(diǎn)都不懂,而女孩說的漢語他幾乎一句都聽不懂。我想那個女孩一定是方言很重的,中國地大,語音繁雜,的確非常豐富。我對他表示同情。他想用漢語文字表達(dá)他的LOVE,問我可不可以幫他寫LOVE STORY。我想他說的STORY,應(yīng)該是故事或表述。我應(yīng)承下來。
我們也笑笑地交談,在桔黃的燈光下,他用半漢半英混雜的語言,我也如此。我用并不流利的英語與他交談,好在英語都不是彼此的母語,談話很輕松愉快。
我的“楠”被送過來,兩個托盤。一個托盤上用錫紙包裹了兩件。還有一個托盤,裸著一張餅。沒錯,原來他們的“楠”就是我們的餅!但用英文PIE標(biāo)注是牽強(qiáng)的,因為這餅是沒有餡兒的。老板說這張餅是送給我的,我買的兩張帶回家去吃。他叫我趁剛做好吃下。我掰下一塊,熱熱的,放進(jìn)口里,的確很香!有純正的麥香味和恰到好處的微甜。熟了的白面,勁道而爽口,沒有一絲油膩的感覺,完全是無油狀態(tài)下文火硬烙出來的。那被凝固在一塊兒的面?zhèn)儯€真有樹漿凝固成膠的感覺呢。準(zhǔn)確講,這種食物應(yīng)該翻譯成“餅”,如果按照我對一些民族的理解,至少它應(yīng)該翻譯成“馕”,就是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dāng)作主食的一種烤制的面餅。但我注意到這館子里的這種楠,狀似楔子,大長三角形,想必仿若楠木的葉子吧。由此來看,叫“楠”有其道理。
我香香地吃下一張“楠”。懷抱用錫紙包好的熱熱的兩張,告別餐館。老板把我送至門外,大聲對雨中的我說:LOVE STORY。
故事之三:LOVE STORY(故事)
雨中的街旁,我的先生默默地坐在他的車?yán)?,默默地等我。他這樣默默地等我,已經(jīng)好一會兒了,自我進(jìn)到餐館到我出來,他一直在車上。像今天這樣長時間等我的時候不多,一是我很少太晚回家,二是他工作總是很忙。像今天這樣主動來接我,更難得。
我懷抱著熱熱的兩包“楠”,快速地跑過去,上了車后,嘭地一聲把車門關(guān)上。我這個下意識的帶勁兒的動作,是想把雨狠狠地關(guān)在車外,因為雨是越來越大了。我坐下來的第一個動作,就是抖落我頭上的雨珠。我先生在前座,頭也沒回地說,小鳥在抖落打濕的羽毛吧?
不知從哪年哪月開始的,我先生這個從前爽朗的家伙,變得沉默寡言。但他說出來的話,就多出了造型式定格式的總結(jié)語。使人聽起來一驚,會感到他內(nèi)在的激情。我在西藏充滿雨水的夏季,會比其它缺氧的季節(jié)感到好過。而我的先生,無論何時,總是那個樣子,沉默寡言,不冷不熱。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夏季的熱愛,我會說笑多起來,能吃能喝。他有時看到春風(fēng)野火一樣扭著一尺七寸蠻腰在他面前竄來竄去的我,會冷不丁地說上一句:這個小妖精!
車行至回家的路上,我突然間感到車外的雨有了變化,玻璃被打得噼里啪啦地響。我打開車窗,看到拇指甲大小的冰雹密集地自天飛速而落。冰雹中的世界頗為壯觀,遠(yuǎn)處的房舍都不見了,白茫茫一片。路旁盡是氣宇軒昂的大樹和挺拔剛健的小樹,正是枝繁葉茂的時節(jié)。冰雹中的樹,仿佛都要連根飛起來。冰雹打在上面,迸濺起來,滿樹像開滿了無數(shù)細(xì)小的白花,又像燃燒了的白色烈焰??諝庵杏幸环N透明的香,來自于路旁這火樹銀花!
一陣更密集更猛烈的冰雹撲落下來,銀花融釋,熄滅焰火,翠綠的樹葉被打落一地。
我先生見此,梗著脖子,長出了一口氣。命令一樣提醒我:快把車窗關(guān)上吧!接著說,我就看出要有這場大冰雨嘞。
噢,他今天來接我的全部意義就在這里。
車行駛的速度慢下來,車輪仿佛不斷地被粘住,每前進(jìn)一步,都需費(fèi)力地拔起車輪,又粘住,又拔起……它膠著在冰雹的幕布里,像船艱難地行駛在風(fēng)浪滾涌的海上。
平淡的生活,竟把他打磨成預(yù)知風(fēng)雨的人!
莫不是因為我們走近的當(dāng)初,他說好了要風(fēng)雨同舟,就漸把自己修成了未來的先知?
我記得當(dāng)初,他寫給我的第18封信上,最后一頁,只一行字,使用了漢語拼音和英語的混寫,表達(dá)了他對于我們未來的設(shè)想。那一句話,我當(dāng)時不知何意,還是我的懂得破譯密碼的兄弟,告訴我那句話應(yīng)從尾至始,就是倒過來看縮寫,意思是“請與我同行”。
我與他宿命的玄機(jī)就在這里。
我真的記住了我對雪域餐館老板拉茲的承諾,只是因為第二天要出門,沒顧上給那個男孩子漢語書寫LOVE STORY。待到回來,我根據(jù)他所述說的一些故事和他的愿望,寫了LOVE STORY,給他送去。
那個餐館仍在,但換了主人。經(jīng)營的不再是以藏餐為主的西餐,而是單純的藏餐了。
新老板不知道拉茲的情況,說與原來的店主沒有聯(lián)系,也沒有聯(lián)系的方式。
我出了門,門口的小黑板上,是用漢文和藏文寫下的當(dāng)日主要菜譜。我又想起從前這里的“楠”,那種純正的麥香味和恰到好處的微甜。還有那夜的冰雹。我掏出我在白紙上寫好的LOVESTORY,借用了新老板的膠水,我把它貼在了門口的房檐下。
我知道這特殊的雪域處處傳說愛情。
我想把這個平凡的故事講出來。
后來的某一天,我看見了拉茲。他就在距離他原先經(jīng)營的餐館大概有三四百米的拉薩電影院旁的一家餐館里,還當(dāng)老板,還是以藏餐為主的西餐館,還有那種叫做“楠”的餅,味道一點(diǎn)都沒變。
他笑笑地迎向我,大聲說謝謝。他說那個STORY的女主角,她看到了白紙上寫下的LOVE STORY,她找到了他。
故事的結(jié)局不是我所關(guān)注的。
況且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結(jié)局。
我那天是因看一場電影而發(fā)現(xiàn)了拉茲的。那個電影的名字叫《無極》。
電影之中那個雪國來的奴隸昆侖,為了愛情,他飛奔的速度硬是把時間都給超越了。
語言不應(yīng)成為相愛的障礙。我有個觀點(diǎn),之于相愛的人,完全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語言,甚至完全無須語言。
當(dāng)然,這個難度是相當(dāng)大的。
我祝福他們。
責(zé)任編輯 張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