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既亡春秋作
寓褒貶別善惡
幫你理解:
隨著周朝的滅亡,派官員進行采詩的制度也不存在了。為了記錄史實以教育后人,孔子著了一部《春秋》,書中通過贊揚或批評來區(qū)別善與惡。
西周末年,周幽王因為貪戀女色而導致國家滅亡。平王遷都洛陽后,中國歷史便進入了諸侯紛爭的春秋時代。從此,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社會也開始動蕩不安。鑒于這種狀況,孔子寫了《春秋》這部書。由于該書影響巨大,再加上孔子的名聲,以致當時的士大夫都認為,能得到《春秋》一字的贊揚,要勝過天子的嘉獎;而得到《春秋》一字的批評,其恥辱則要超過殺頭。于是,孔子不得不感嘆地說:“喜歡我的人是因為《春秋》,而恨我的人也是因為《春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