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邰筐,七十年生于山東臨沂。在《人民文學(xué)》《詩刊》《詩選刊》《詩探索》《天涯》《上海文學(xué)》等刊物發(fā)表詩歌若干,并被選入各種年度選本。曾參加詩刊社第22屆青春詩會,個人詩集《凌晨三點的歌謠》入選中國作協(xié)“21世紀(jì)文學(xué)之星叢書”(2006年卷),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另著有詩合集《三個刀伏手》、《我們柒》。
在網(wǎng)吧
1號機的小姑娘在指揮勁舞團
2號機的小男孩在演繹劍俠情緣
3號機正在征服魔獸世界
4號機在大話西游
5號機在誅仙
6號機在遨游夢幻國度
7號機在續(xù)寫武林外傳
8號機模擬著并不存在的天堂
9號機在和一個網(wǎng)名叫上帝的人聊天——
有人在跑卡丁車有人在創(chuàng)造熱血傳奇
有人在大話春秋有人渴望大唐風(fēng)云突起
有人在漂流幻境有人在搞私服游戲
有人寄情星戰(zhàn)前夜有人去了機甲世紀(jì)
有人在踢勁爆足球有人在玩天龍八部
有人在講述絲路傳說有人登上霸王大陸
有人在私語在打盹在抽煙在吵架在說狠話
偶爾夾雜著一兩聲尖叫和噫語——
樓上連著樓下,大廳連著大廳
座位連著座位,電腦連著電腦
逃學(xué)的孩子,附近商業(yè)學(xué)校的畢業(yè)生,夜總會收工的小姐
街頭小混混,無所事事者——
徹夜不歸、通宵達(dá)旦
煙頭、瓜子皮、飲料瓶、面包渣、方便面盒子
一樣混濁的眼神一樣混濁的空氣
一個縮小的社會,帶著游戲時代的胎記
當(dāng)然也有例外者,就像現(xiàn)在靠門口坐著的
一個小資模樣的女性
就一直被自己寫的一首愛情詩所感動
她沉浸在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的憂傷里
并最終發(fā)出了一聲優(yōu)雅的抽泣聲
02:26
茶館里的掛鐘突然不走了
時針和分針停在了02:26上
我想,肯定是電池沒電了吧
就換上了一節(jié)嶄新的
五號電池,金鑼牌的
秒針又噔噔地走了起來
幾天后,我發(fā)現(xiàn)掛鐘又不走了
時針和分針仍然指在02:26上
我這次堅信是電池質(zhì)量的問題
又換了一節(jié)南孚的
誰料想,不久表又不走了
還是停在02:26上
這是偶然和巧合嗎
還是黑夜給我的暗示
我突然對過往的生活產(chǎn)生了懷疑
世界真是這個樣子嗎
真是我們眼中的樣子嗎
我隱隱感覺到
這掛鐘后面、這堵墻里,好像
隱藏著一股固執(zhí)而倔強的力量
那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對立
呵呵,事不過三啊事不過三
我索性摳出了掛鐘里的電池
讓它永遠(yuǎn)停在了02:26上
這是不是你喜歡的方式
我問過了
去濰坊的車
臨沂長途汽車總站一天有六趟
華豐汽車站有兩趟
王莊和水田兩個個體車站
一天各有一趟
我隨便跳上哪趟車
愛情就會以90邁的時速
向你靠近
就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某個時刻
來個突然襲擊
一下子出現(xiàn)在你的面前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我問過了
臨沂火車站北站,每天都有
北去的列車
在諸城換車去你那兒
還要50分鐘吧
這一段時間
足夠你東窗換新衣
西窗巧打扮
趕過去或許已是傍晚
人約黃昏后
執(zhí)手看淚眼
這種古典的浪漫或許
正對你的口味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要是我自己開車去
我的右腳
就變成了愛情加速器
一個多么心急的人吶
120邁,140邁,160邁——
風(fēng)馳電掣還嫌慢
恨不得把自己變成
一支射向你的丘比特之箭
讓你心甘情愿地
受愛情的傷中愛情的毒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如果我騎著摩托去
我還可以冒充一個現(xiàn)代騎士
抄近路,闖情關(guān)
條條道路等閑過
手把油門像揮馬鞭
滿面灰塵正好可以
讓我多一份滄桑
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我還可以騎著一輛破自行車去
這是降低愛情成本的最佳方案
既不用油又不用電
只需要足夠的力氣就夠了
就可以
在奔向你的道路上
一圈一圈又一圈
一路丁零當(dāng)啷
一直騎到你家門前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
我還可以步行去
遇水涉水遇山爬山
累了便可以隨便坐在哪兒歇會
這是多么好的自由之旅啊
路程漫長
正好是對愛情的考驗
你要是實在等不及了
就朝我走吧
我們就會在半路相遇
就會攜手一程又一程
長亭更短亭
這種方式,不知你喜不喜歡
花園村酒館月下口占
夜是月圓夜
月照花園村
花園村其實是一座房子
呵呵,“一座鮮花盛開的村莊”
是誰,給荒郊外的小酒館
起了這么個酸秀才的名字
離城三十里
茅舍一片,銀杏林邊
祊河水潺潺
驅(qū)車前往啊驅(qū)車前往
一群俗人
帶去一個城市的狂歡
林中對酌何須酒
月光已將你手中的酒杯斟滿
秋蟲鳴琴,落葉一片一片
憂傷一片一片。離鄉(xiāng)的老姚
突然說了句
離中秋,還差三天
(選自詩集《凌晨三點的歌謠》)
○評論:
邰筐的詩是綜合和豐富的,他對這時代的見微知著的描繪和講述,我相信會打動更多的人,并且?guī)椭麄冇洃浵逻@段充滿著人間悲喜劇的歷史。
——張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