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簡介:
蘇蘭朵,滿族。吉林松原人。1993年畢業(yè)于吉林師范大學中文系。遼寧省作家協(xié)會簽約作家。現(xiàn)為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國家注冊心理咨詢師。詩歌、散文作品散發(fā)于《星星詩刊》《詩選刊》《詩歌月刊》《綠風》《詩林》《散文百家》《海燕都市美文》《鴨綠江》《芒種》《創(chuàng)世紀》等。作品入選《2006中國新詩年鑒》等多部詩歌選本。詩集《碎·碎念》獲第五屆遼寧文學獎詩歌獎。
一帖緩解腰痛的膏藥
我想成為膏藥背面那張紙
白色黃色都無所謂
我看中的是
她與你親密的程度
我想,有一天
我們也會分開
因為,一片疼痛的皮膚
將比我
更需要你
西瓜
你看男人多像那些西瓜
外面青黑
里面鮮紅
外面堅硬
里面柔軟
外面苦澀
里面甘甜
只是從外面到里面
千山萬水
不真實的城
四季在想像中瓜果飄香白雪飛揚
你的思想,間或一些口吃的句子
是不停升起的彩云
使城墻有了顏色,河水生出葦草
人們似乎一直在熟睡,所以沒有路
不真實的城
金色的河水奔流不息
牛羊漫步山坡,放牧飄著花香的南風
你的存在是一種理想
人們于是播種收割
在一些日子之后,翻看古老的字或書
就像坐在柴火旁,閱讀夜空中的星星
我從遙遠的北方來,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
那不真實的城和傳說中金色的河流
總是從我的夢里經過,就像鵝毛般的雪花飄舞
嘩嘩,嘩嘩,
嘩嘩嘩......
我不能停止思念——
即使此刻整夜坐在河邊
星星一遍一遍將河水點燃,彌漫著彩色的炊煙
即使七月清涼的雨使你漸漸清晰
甚至胸口的溫度
我的思念還是會漸行漸遠......
和你在一起
像一件純棉的休閑裝
套在身上
走在夏日黃昏六點半
有葉片的街上
泊在你舒適的聲音上
每個故事都變成了
遙遠的村莊
生動的童年映照著
泥草墻上的片片玻璃
一汪溫暖的小河
柔順地伏在肩上
秋風中的稻谷
隨意地撣著衣裳
微笑是河底的軟泥拿捏不起
卻觸摸在記憶上
你就是個有想法的泥瓦匠
每一塊磚都壘在別人的心上
任憑誰的喜樂哀傷
你只活在屋頂上
咖啡館
你坐在那兒
坐在我想念你的日子里
撫摸著我等待你的心情
你喝著我喝過的酒
看我看過的雜志
依靠著我依靠過的午后與黃昏
而那些曾經看我吸煙的人
現(xiàn)在看你吸煙
他們永遠不會知道
我們之間的故事
我們只對坐了片刻
用兩塊硬幣測了一下
人生,就像這個片刻
我們互相測了一下然后
匆匆走遠
18年芝華士
那瓶酒是否在陪你來見我的路上
先一步下了車?
她一直待在袋子里
你想讓她在見到我之前
好好睡一覺
但是你一定忘了臨睡時
給她一個溫柔的撫摸
這在后來被證明是值得的
而在此之前
她已經陪了你很久
久到你決定帶她去見證一場愛情
18歲的好年華
是我們心中一個青蔥的死結
這其中有些重要的日子
全都留給了你!
是啊,
在啟程之后她就不曾出現(xiàn)
在啟程之后她就只出現(xiàn)在
你的想像里
所以她也可能從來就不曾存在或者
她想用這種方式見證
另一種長久
這場相遇
對峙的時間實在慢長
迫不及待想開啟
那最后的旅途和最浪漫的憧憬
都像她預言的那樣
行將消失
是的
我記得她
或許比記得你更久遠
在你的講述中
我充滿了深深的悲傷
(選自《詩潮》雜志)
○評論:
安靜的獨語
就話語方式來看,蘇蘭朵的詩多是由“我”講述給那個顯在或闕如的“你”的。這使人很自然地聯(lián)想到在女性詩歌中比較普遍的普拉斯式的自白風格。只是如果仔細體會的話,便可領悟到蘇蘭朵的那種緩慢和致密與自白風格之間是存在著某種微妙的差別的。事實上,自白在西方被普遍地視作是一種自我認識的方法,在宗教中與“懺悔”相對稱,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在面對女性詩歌時,人們常常把“對自白話語的意識同詩歌的意識混同起來”。這批評的是在女性詩歌中過分強調性別意識,而忽視了對于詩歌本身的重視,以至于造成千人一面的結果。蘇蘭朵把她的詩集《碎碎念》對應地翻譯為“BrokenWhisper”,whisper的準確意思是低語、耳語、私語,這恰好非常到位的總結了她的話語方式。蘇蘭朵的聲音更低,更輕柔,而假如我們進一步檢視現(xiàn)代漢詩不算太長卻異常豐富的傳統(tǒng),很容易就會把這種風格同《野草》以及《畫夢錄》的“獨語”的姿態(tài)聯(lián)系起來。
詩歌是一種通過想像來建構世界的方式,詩歌的語言來自于情感,但是優(yōu)秀的詩歌決不是情感的噴射,反而會顯得有些矜持和內斂。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些敞開胸懷歌唱現(xiàn)實的詩歌在時過境遷之后往往顯得落寞而孤獨,反倒是像何其芳《預言》、馮至的《十四行詩》這樣感情較為雍實、平和的作品源源不斷地散發(fā)著語言與心靈對話的魅力。我想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臧棣在評說趙野的詩歌時認為“詩歌是安靜的。而優(yōu)秀的詩人則更要達到這樣的境界,深入詩歌的安靜。越是安靜,越是動聽?!碧K蘭朵的憂傷是安靜的。安靜已經成為蘇蘭朵詩歌的一種情感基調,成為她觀察世界的一種情感尺度。這種詩歌語言中的“緩慢” 又和“獨語”的姿態(tài)相配合,表現(xiàn)出了一種空虛、透明性和稍有一些可怕的孤獨性,讓人讀來回味綿長,不覺有所留戀和玩味。
蘇蘭朵的電臺主持人職業(yè)具有某種社會中心地位的色彩,但是蘇蘭朵的詩卻表現(xiàn)得相當“邊緣”,這或許是感受與表達之間一種有趣的錯位。但是就詩歌本身而言,邊緣化卻又承諾著某種質量,它意味著以一種寫作的緩慢來冷靜對待詩歌的時尚和潮流,以自己的方式無限接近蘇格拉底所說的那種真實。
——馮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