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鄉(xiāng),小村的代表
多像一只鳥巢
新年前后
熱鬧來自四面八方
深圳、珠海、廈門
暖濕的氣息驅(qū)走了寒涼
開春之后
村莊。又長時間空蕩
只幾張嗷嗷待哺的嘴巴
牛哞人歡的場景
也像潛伏的知鳥
老鄉(xiāng)們和我一樣
南飛北漂
青春被當作工具
賣力地謀食在城市的邊角上
好想好想,全中國
疼痛、貧窮、虛空的巢
一如北京奧運的那個鳥巢
被世界關(guān)注
穿透和照耀
布谷(外一首) 趙金貴
布谷 布谷
清脆的天籟
誰聽到了都是一種享受
南方的南方
父親揮汗如雨
用手掌抹平每個腳窩
牛和他相互拉著
像一雙兄弟
鏡面似的水田
紅花草 油菜花
粉墨登場
父親甩動著手臂
把我同種子一同揚起
我成了那束飽滿的
稻穗
布谷 布谷
那清脆的天籟
誰聽到都是一種幸福
老人與火爐
窗外的季節(jié)結(jié)冰了
老人獨坐時間的一隅
黃昏渾濁了晶瑩碧亮
樹沙沙作響
往事像隔壁放學的小朋友
列隊而歸
門前花花綠綠的聲音
漸行漸遠
頑皮的貓
打碎了心中多年的珍藏
酒香彌漫
風醒了
爐火明明晃晃
老人與火爐相互侍候
那壺水那場雪
全都開了
一群農(nóng)民工 王小枚
我很熟悉他們
就像熟悉我自己的父親
因為我們都來自鄉(xiāng)下
他們很少融入這個城市
他們知道這里瞧不起寒磣的自己
即使在這揮灑汗水也只是
虛無的偉大
平時他們受了委屈
只會摔碎手中的磚頭
蹲在角落大口大口的抽劣質(zhì)煙
把淚水和牙齒一起
往肚里咽
可現(xiàn)在
他們要在冷漠和金錢的城市
找個說理的地方
因為委屈,愁怨
像塊大石頭
讓他們無法咽下去
他們沾滿石灰水泥的雙腳
跺在堅硬的路上
讓平日威風十足的轎車
不再那么瀟灑
在冬日陽光的映照下
他們黝黑的面孔
顯得生動自然
雄溪河,春天里的歌唱 鄧伍生
就這樣步人春天
我聽見雄溪河
這串別在小藍工業(yè)園區(qū)腰間
聲情并茂的風鈴
叮當作響
第一聲響雷吆喝之后
蟄伏了整個冬季的雄溪河
開始大口呼吸
然后鼓漲脈管
蠕動生命的暖意
從我睫毛上歡快流淌
布谷鳥銜來的情話
無論清脆和綿長到什么程度
也覆蓋不了河水的喧響
楊柳挺立岸邊
枝枝葉葉的情思被春風拂動
用醉意碰響陽光
岸上所有的道路、車間、廠房
都抖擻精神
并且豎起耳朵
傾聽機器的曼妙音符
以及人們的勞動號子和笑聲
一起加入春的合唱
我知道這雄渾激昂的旋律
勝過天籟清音
是人間不朽的樂章
試想誰能精確丈量
原本荒灘的十八萬平方公里
如今聳起的遐想有多高
瘋長的愛情有多長
此刻在雄溪河
流浪的心可以安家的地方
我看見一路流動著的歌聲
正顯示春天的方向
紅土地上 余 舟
月亮灣的碧水如寶石般
明凈
綠色的原野上
哪一塊沃土不是生機勃勃
充滿收獲的希望
贛水之畔
阡陌縱橫之間
一塊沙地裸著
顯得蒼涼突兀
令人心疼
一塊沙地 與一望無際的田野
在贛江之水的兩岸相依偎很久了
一塊沙地
在江南綠色的丘陵平原上
或許是一道景致
樸素的老表以農(nóng)耕為主的老表
能在沙地上插種什么
又收成什么呢
花兒盛開的時節(jié)
一群精壯的后生乘著風
踏踏實實地在這里安營扎寨
贛江之畔月亮灣的南邊
雄溪河逶邐而過——
在這塊沙地上
普普通通的后生漢子
委實把它弄了個天翻地覆
我不知道這碧水、村舍、原野交錯
之間 是否還會有神話般的奇跡出現(xiàn)
今日的“小藍工業(yè)園”
已是最瑰麗動人的畫面
我不知道詩人的胸懷有多廣闊
而“小藍工業(yè)園”的規(guī)劃建設(shè)者們
在沙地上揮灑的奇跡
分明告訴我們
老表的智慧與胸襟
無疑也是時代的強音
伸出手 一雙雙勤勞溫暖的手
握著 感到力量
還有憨厚樸實的熱情
一張名片
上面是淡淡的藍
藍藍的淡
“小藍”——哦“小藍”
老表農(nóng)家女孩的名字
令人遐思無限
——遠景亦然展現(xiàn)
火紅的事業(yè)如火如荼
我的可敬的老表
坦誠、執(zhí)著不畏艱辛的兄弟
是你們滾燙滾燙的熱情感染了
紅土地上的一草一木
是你們不懈努力創(chuàng)造的奇跡
令歌唱的旋律如此高亢、嘹亮
充滿新時代火熱的激情
啊——“小藍”
“小藍工業(yè)園”將展示一首又一首
神奇的詩篇
紅土地上的老表們
會在這塊充滿希望的熱土上
播種五月的春天
放歌小藍 求 風
(一)
這是一顆希望之星
工業(yè)園,在一片豐腴的土地上
建設(shè)起來的工業(yè)科技新城
那是凝聚著最新創(chuàng)造
和無窮智慧的藝術(shù)宮殿
她集中了各方之優(yōu)勢
化大地之精靈
匯人民之力量
形成了藝術(shù)群雕式的杰作
(二)
碧波蕩漾的象湖
風光迤邐的澄碧湖
柳綠花紅的金湖和玉湖
將工業(yè)園那飄飛的音符
巧妙地組成了一支抒情的樂曲
流暢的街道
展示著小藍的科技世界
琳瑯滿目
盡放異彩
一棟棟高樓大廈
脫盡往日的蕪雜與平常
一座座豐碑
矗立在流光溢彩的土地上
(三)
樹,很像人的精神
花,又恰似人的面容
草,更近似人的情緒
在綠化的總體設(shè)計中
樹。花。草
實際面積不少于百分之三十
人,是大自然的寵兒
讓現(xiàn)代科技的文明
和大自然的質(zhì)樸與多彩
緊緊地結(jié)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