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又來了。
近來被媒體封為“史上最牛公務員”的云南省巧家縣鉛廠鄉(xiāng)財政所原所長賀天貴,挪用公款賭博,輸光后竟給省長去信,希望能幫他還賭債。
公款賭博,致信省長借錢還賭債,一舉奠定了此人不可撼動的牛人地位。案情一經(jīng)踢爆,眾媒體興趣盎然:或追根嗜賭成性的牛人是如何競聘上崗的?或分析其牛氣從何而來?或揣測省長收到此信的反應,或研究為何鄉(xiāng)政府對眼皮底下的財政所養(yǎng)出這等牛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然而,去剖析一個牛人的垃圾行為意義何在?
正是牛人身上具備的諸多拉扯公眾眼球的娛樂基因,一經(jīng)曝光媒體立馬大作文章,似乎事件本身已不再重要,無限放大那些驚世駭俗的牛事才是關鍵。最牛釘子戶、最牛公務員、最牛開發(fā)商……總有牛人被媒體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牛人在社會各行各業(yè)各個階層不斷涌現(xiàn)。
最牛釘子戶是牛人時代的開山鼻祖。釘子戶牛人與拆遷方對峙3年巍然不動,各大主流媒體專家名記鮮評熱議如洪水泛濫——從社會秩序到公共利益,從制度缺陷到法律常識……總之,牛人事件在媒體的煽風點火下,成了精英與平民、小眾與大眾共同饕餮的輿論狂歡,令人搞不清楚這是鬧劇還是新聞?若是新聞,是娛樂新聞還是社會新聞?
如果第一個最牛事件還有些正面效應、稱謂有些創(chuàng)意的話,接下來的那些媒體賦予的最牛稱號就有些鸚鵡學舌,令人生厭了。最牛開發(fā)商:重慶萬州一房產(chǎn)開發(fā)公司砸爛該區(qū)旅游局辦公大樓進行強拆;最牛車牌號:南京交警查獲一貨車車牌號竟為“牛B74110”;最牛女助理:伊萊克斯總經(jīng)理助理石靖在網(wǎng)上狂發(fā)裸照;最牛女秘書:世界名企EMC大中華區(qū)總裁的高級秘書寫信“教訓”老板;最牛廣告:辦證廣告涂上警車……
很大程度上,牛人已經(jīng)成為屢次捅破大眾心理防線,畸形挑戰(zhàn)社會規(guī)范與正常運行秩序的“非典型”樣本。牛開發(fā)商背后是官商曖昧,是虛弱的地方政府;牛公務員實則是一種道德與是非觀念的淪喪;牛車牌號、牛廣告反映出草根階層惡搞權威的消極心態(tài);牛女助理、牛女秘書則折射出白領階層在“看上去很美”的生活外衣下存在的精神虛脫……我們在這些極端事件中,看到的是一個浮躁社會的種種病態(tài),而令人遺憾的是,媒體在這一過程中不是理性冷眼的旁觀者,而是作為狂熱的參與分子推波助瀾。
隨著公眾的“審?!逼冢襟w自然偃旗息鼓,牛人們最終奔赴各自的宿命——最牛開發(fā)商被處理,最牛公務員被逮捕,最牛車牌貨車被扣押,最牛女秘書被炒魷魚,最牛女助理名聲掃地……被媒體爆炒之后,牛人的宿命必然是回歸原形,承受本應面對的命運,牛的程度與付出的代價成正比。
當有一天我們的視線不再被牛人騷擾的時候,那么社會,及作為其輿論公器的媒體也就回歸到理性狀態(tài)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