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式指揮刀的誕生緣于三軍儀仗隊禮服的改制。
1992年初,中央軍委指示為三軍儀仗隊改制新式禮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后勤部軍需裝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查看世界各國儀仗隊服飾資料時,發(fā)現(xiàn)各國儀仗隊普遍在儀仗司禮中佩帶指揮刀,于是建議三軍儀仗隊在換裝新式禮服的同時,執(zhí)行隊長和分隊長佩帶儀仗指揮刀。建議上報后,得到了軍委領導的同意,并指示上報指揮刀的設計圖樣。
軍需裝備研究所的科研人員來到中國軍事博物館,找來法國、日本、美國、瑞典、意大利等國家儀仗隊現(xiàn)用指揮刀的資料,反復分析對比,且根據(jù)我國國情和民族特點,設計出5種指揮刀外形方案,并將它們上報。中央軍委采納了其中一種指揮刀方案,即后來的92式指揮刀的外形方案。方案獲準后,需要制作樣刀供儀仗隊訓練時試用,并且要與新式禮服同時使用,時間異常緊迫。
科研人員在全國各地四處尋找軍工企業(yè)和刀具生產(chǎn)廠家,但均因技術要求高、工藝要求新、研制經(jīng)費少等問題而被婉言謝絕。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見到了浙江慶元縣中山寶劍廠生產(chǎn)的“龍泉寶劍”,并與廠長沈從岐商議生產(chǎn)指揮刀事宜。曾經(jīng)是全國公安部隊“五好戰(zhàn)士”標兵、受到毛主席等國家領導人接見的沈從岐,憑著對黨和國家的忠誠,毅然接受了研制指揮刀的刀柄與護頭結合以及鎖刀結構的艱巨任務。
經(jīng)過8個月的奮戰(zhàn),7輪制造刀樣,10次送北京審查,終于在1992年9月6日通過了中央軍委領導的審查,并獲得批準,將其命名為92式指揮刀。1992年9月30日,時任中央軍委主席的江澤民同志簽署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儀仗隊自1992年10月1日起,執(zhí)行隊長和分隊長正式佩用儀仗指揮刀。從此,92式指揮刀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的正式裝備。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3年后,我們的人民軍隊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儀仗指揮刀。92式指揮刀被譽為“天下第一刀”,這里寄托了國人對國產(chǎn)軍刀的殷殷之情。
沈從岐在中山寶劍廠老技工的支持下,攻克了許多工藝、技術難關。為保證指揮刀在迎國賓司禮中不出故障,萬無一失,他創(chuàng)新出刀柄與護頭之間的“過盈配合”和自行開鎖的彈簧銷鎖刀技術結構。
92式指揮刀主刀長100cm,寬2.5cm,主刀由刀身、護手、刀柄和刀鞘組成。刀身選用優(yōu)質(zhì)不銹鋼制成,刀形為筆直的獨特造型,象征中華民族泰山壓頂不彎腰的英雄氣概;護手采用合金精工鑄造而成,外鍍黃金,外觀正視是展翅欲飛的金鳳凰,側視則是純潔美麗的和平鴿,鳳凰與和平鴿合二為一,表意天下和諧;刀柄采用高級合金鋼制作,外用真皮手工包覆,并以合金裝飾線纏繞,底部鑲嵌紅寶石;刀鞘選用不銹鋼材料制成,鞘身刻有九龍騰飛與萬里長城圖案,代表九州大地與華夏騰飛。
由于92式指揮刀特殊的“地位”,它也因此獲得了諸多殊榮。
1993年10月1日,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啟用92式指揮刀作為天安門國旗護衛(wèi)隊升旗指揮刀。自此,每天清晨,當共和國的第一縷陽光映出天際,在神圣的天安門廣場,威武的國旗護衛(wèi)隊隊長手擎升旗指揮刀,護衛(wèi)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92式指揮刀為國家和軍隊爭得了榮譽,成為國威、軍威的象征,1997年3月8日,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遲浩田同志揮筆為該刀題寫了“威武文明 壯我軍威”的題詞。也就在這一年,沈從岐先生就該刀向國家專利局申請專利,并獲得專利證書。
92式指揮刀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指揮刀,是為迎接國賓和參加國家重大慶典活動而專門研制、裝備的。它第一次迎來的國賓是1992年10月訪華的南非黑人領袖納爾遜曼德拉總統(tǒng);它參加的第一次國家重大慶典活動就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經(jīng)中央軍委批準組建了陸、海、空三軍儀仗隊,執(zhí)行隊長和分隊長都佩用92式指揮刀。1997年6月30日23時50分,在香港威爾斯親王軍營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接管英軍香港防務儀式上,92式指揮刀作為駐港部隊儀仗隊指揮刀,見證了接管香港防務的全過程。
在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后,這把當時三軍儀仗隊執(zhí)行隊長使用的92式指揮刀成為珍貴文物,如今,這把刀已由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為香港回歸那一刻凝重的記錄。
編輯/鄭雙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