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人,官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撫遠大將軍,曾經是雍正皇帝最寵信的大臣。但今天,我們只講他小時候的讀書故事。
年羹堯小時候既調皮又聰明,而且還有一身蠻力。七歲時,父親年遐齡將他送入私塾,指望先生將他教育成才。但是年羹堯的屁股上好像有一根刺一樣,怎么也不能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讀書,更讓父親窩心的是,沒有一個先生能管得住這個愣小子,他就像是吃了一筐爛石榴——滿肚子的壞點子,還動不動就想辦法捉弄先生,搞得沒有一個先生愿意收他入塾。這樣游游晃晃幾年,年羹堯都快十歲了,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年羹堯倒沒什么,每天還是揮槍舞棍地打打殺殺,快樂得像六月里的小狗叼到了骨頭。但他爹心里真是急呀,心想自家好歹是官宦人家,難不成自己的兒子是個文盲?又轉念一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天下之大,哪里會沒人教得了年羹堯?于是,年遐齡到處托人打聽有沒有先生愿意到他家來教書,并許下重諾,凡是能教好年羹堯的,將以一千兩銀子為回報。
嘿,這一招還真靈,年羹堯家里開始不斷出現不同年齡的教書先生。但是,每一個先生都無一例外地呆不上十天,就被年羹堯捉弄得落荒而逃。漸漸地,年府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而年遐齡的心簡直絕望透頂,難道這一次又是大路上栽蔥——白費工夫?
這天,年遐齡正在廳堂喝茶,突然,仆人來報,說有一人前來應聘家庭教師一職。年遐齡雖然明白這次也沒有什么希望,但還是抱著死馬當作活馬醫(yī)的念頭請先生進來。不一會兒,仆人帶進一個老頭。這老頭大約七十出頭,雪白的胡子拖到胸前,一件樸素的布袍卻襯得人有一種不俗的氣息。年遐齡心中暗自喝彩,恭恭敬敬地向老人施禮:“小兒蠢笨如牛,加之頑劣透頂,先生居然肯前來賜教,實在是感激不盡。不過在下想冒昧地問一句,您打算怎樣來教化小兒?”老人微微一笑,手捋長須:“我不是奉承大人,貴公子是可塑之才。如果大人信得我,就請把公子完全交給我?!薄芭叮渴裁词峭耆??”“請大人在僻靜的鄉(xiāng)村,造一所花園,里面必須有池塘、假山、花草樹木;而且準備各種書籍、兵器;以及日用品?;▓@里不用任何仆人,只是我和公子兩人。但這花園的圍墻一定要高,而且不許設門,只要留一個小洞,按時從這里把食物送進來就可以了。只要您能做到這個條件,我保證,三年后,一定讓您得到一個文武雙全的兒郎!”年遐齡沉吟片刻:“先生的條件,我全都答應!請先生費心了!”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年羹堯搬進園子已經快一年了。開始的時候,小頑童年羹堯還挺擔心那老頭會約束他、管教他,沒承想那老頭真是老邁不堪,壓根就沒有精力管他,只是每天從早到晚自己看書,連句話都不多講。這可把小頑童樂顛了,自己就是深山里的野貓,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于是,年羹堯要么把池塘挖個洞,要么把池塘的洞補起來;要么把石頭運到假山上,要么把假山上的石頭敲下來;要么種花,要么用開水把花燙死,反正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一天天就這么過去,從春天到秋天,該玩的都玩遍了。本來種在東邊的花草現在已經移到了西邊,又從西邊移種到南邊、北邊。池塘也是傷痕累累,東一個口子,西一個補丁,甚至池塘里的魚對自己一下子被釣起一下子被放生的命運也見怪不怪了。小頑童年羹堯再也想不出什么新花樣玩了!心情那個郁悶啊,真是沒法形容。他第一次深切地體會到,沒完沒了地玩耍是一件頂頂不好玩的事情!
這天午后,已經吃過午飯的年羹堯沒有出去玩耍,而是呆呆地坐在房間里,而他的那個老師也一動不動地坐著,手里永遠是那本永遠不會厭倦的線裝書。小頑童看了又看,可先生好像一點兒也沒有厭煩的意思,總是那么目不轉睛。年羹堯突然有些羨慕了,陡然發(fā)問:“先生,您整天看書,看書真的有意思嗎?”先生看都沒有看他一下,只是漫不經心地回答:“書的味道好極了,不過不是你這樣的小頑童能夠體會的。去玩吧,別打擾我!”年羹堯撅著嘴:“先生,我能不能跟您學習?”先生抬起頭,看著他:“有什么不可以的?不過,就怕你不肯用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那怎么知道讀書的樂趣!” 年羹堯馬上說:“如果我肯用心,您肯教我嗎?”先生笑了:“傻孩子,你如果是真的用心,我怎么不會盡心盡力地教你呢?”年羹堯歡喜得不得了,“砰砰”地向先生連磕幾個響頭,大聲說:“先生,從今天開始,我一定聽你的話,好好讀書!”先生好像對他沒信心,又問:“你真的認真讀書嗎?”年羹堯牽著先生,來到屋外,抽出一把砍刀,將一棵竹子砍倒,發(fā)誓道:“如果不真心學習,我就像這根竹子一樣的下場!”先生知道這小孩已經完全被自己收服了,心中十分高興。
從這天起,年羹堯像換了一個人似的每天定在書桌前,紋絲不動,甭提有多愛學習了。但這先生也古怪,還動不動就攆他從書桌前出去,教他舞槍弄劍的,說是要把他培養(yǎng)成文武雙全的人才。年羹堯本來天資就高,現在又打心眼里佩服先生,因此什么都一學就會,還能舉一反三,于是,園子里,這師徒二人是其樂融融。
轉眼三年過去了。這天,仆人又從小洞里來送飯。先生對著小洞說:“去告訴你家主人,開門吧!”年遐齡聞訊大喜,親自帶人砸開圍墻。果然,三年不見的兒子一舉一動都是那么彬彬有禮,談吐得體,再也沒有以前那般風急火燎了,知道這孩子已經被先生調教出來了,心中自是寬慰。
這天,年府大擺酒席,招待有功之臣——年羹堯的先生。在敬過酒之后,年遐齡讓仆人端出千兩銀子,對先生說:“先生,這是您應得的,請笑納!”先生笑道:“這世界上,最有成就感的事莫過于將一個眾人眼中不可救藥的頑童培養(yǎng)成一個真正的人才。我做到了,這就是我的報酬?。 ?/p>
當天深夜,先生飄然離去。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姓名,也沒有一個人知道他的去向。
(本故事改編自清朝許奉恩的筆記小說《里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