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這個年齡,二十歲上下,很多所謂的缺點和錯誤,都是可以原諒和包容的。比如你因為年輕而過于莽撞,由于莽撞而制造出很多的荒唐。二十歲的致命傷只有一個,就是你過于冷漠。如果二十歲的生命沒有激情,那么你到老的時候會非常非常遺憾。
有一個寓言家的故事說得很好:兄弟兩個人家住在八十層的公寓上,這一天倆人很晚才回家,他們都粗心忘了看公寓的通知了,這一天停電。兩個人背著重重的大包走到一層,一看電梯不開,那怎么辦呢?兩個人年輕,就爬吧。然后就有說有笑背著包開始爬。爬到二十層的時候,太累了,兩個人商量說算了,咱們把包放在二十層,等有電梯了,再下來拿,空著手走。商量以后,覺得身輕如燕。開始又有說有笑地往上爬。到四十層,太累了,兩人開始抱怨,其中一個說,你怎么不看通知??!另一人聽了說,你也沒看通知??!你是不是看了忘告訴我??!兩個人就開始互相爭爭吵吵又到六十層,到六十層,吵也吵累了,哥倆說就剩最后這點路了,留點力氣別吵了,好好爬吧!就開始一步一步往上挪。很安靜地爬完了這最后二十層,終于到八十層。當站到八十層門口的時候,突然想起鑰匙放在二十層的包里了。
這是個寓言,就是我們假定人生如果是八十歲,它可以分成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人意氣迸發(fā),背負著志向和夢想,不辭勞苦,一路很輕松往上攀登的時候。二十層是什么時候?是人要走進社會的時候,也就是你們各位,等到或者兩年或者四年之后告別師大出去謀職的時候,到那個時候,你會覺得舉步維艱。在這個社會上闖蕩多難啊!然后你們都會想一想,把這些少年夢想像一個行囊一樣忘在一邊吧,等我們真正安身立業(yè),在社會上可以有自己的位置了,我再回來取這個包,然后大家開始往社會走,這個時候你仍然可以意氣迸發(fā)的。等到四十歲那個時候,所謂上有老下有小,一個家要靠你撐著,在單位正好是要提職的時候,升職稱的時候,要買房子的時候,所有的壓力在你身上。人四十歲的空間不夠大,覺得人到中年怎么這么難呀!然后又覺得這個社會待我不公平啊!上任的新官沒有一個比我強的,我怎么那么倒霉呀!開始指責抱怨,嘮嘮叨叨。到六十歲,終于覺得人生到晚年了,可以休息了,從容走一段吧!沒有再可以抱怨的了,所以人心得以安靜,從容地走到八十歲。
在人生的盡頭,驀然回首,發(fā)現(xiàn)了一件事,就是你的鑰匙遺落在了二十層,你的那個夢想從來沒有跟隨過你。當你一路奔波的時候,你以為把它存在一個地方,但是你回不去了。其實這是一個悲慘的事情。我們在二十歲要懂得這個道理,你可以扔下很大的一個背包,但是記住鑰匙要帶在身上。也就是說到了任何時候,那種年少的夢想,你自己不應該恥笑,更不應該被他人恥笑。一個人年輕時候的這種勇敢,有可能在多年之后會拯救你自己的。這里有著一種智慧的光芒:那種仁義的情懷和一種巨人的勇氣不應只在年輕的時候才有,雖然有時候顯得很荒唐。
(楊愛珍摘自于丹在北京師范大學敬文講堂的演講,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