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養(yǎng)殖戶,在取兔皮時,因沒有掌握好取皮的要點,使兔皮沒達到商家的要求,導致不必要的損失。如何取皮、制皮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術。根據本人的經驗,歸納如下七要素供大家參考。
(1)取皮要看質量,不要認為皮越大越好,一只2.75公斤重的兔,其皮足夠尺寸,只要皮毛好即可殺之取皮。有的人認為其重量小,非等到3.5公斤左右方宰殺,此舉不可取,不但浪費飼料,而且既耽誤時間又不能增值。
(2)獺兔正在換毛期不能取皮,此皮一文不值,要等到換毛后,毛質恢復到換毛前的密柔、光亮時,方可取皮。
(3)兔皮剝下后,沒有及時搓鹽晾干,而是在烈日下暴曬,即成為“曬干皮”,就不能鞣制了,以致成為廢皮。
(4)不要把皮抻撐得太緊釘在墻上,這樣皮張纖維會受損,影響皮毛密度。
(5)剛剝下來的新皮要及時搓鹽晾干,避免因管理不善而腐爛脫毛,成為廢皮。
(6)獺兔皮毛上有尿漬或糞漬的不能取皮,一但取這種發(fā)黃的尿漬皮,在鞣制過程中很難去掉尿漬。尿漬嚴重者,鞣制時再與其他污漬粘在一起,還會形成搟氈皮。
(7)取下筒皮后,從腹下割開成為片皮。割開時必須做到兩邊對稱,不可割成偏皮而降低價值。(貴州 林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