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一塊滾石
“Well I love your screams ofpassion,In the long hot summer night”,還記得2005年格根塔拉草原狂飆而至的摩托隊卷著黃沙嗡嗡轟鳴天南海北趕來的背包客扎起帳篷百里連營。2007年鄂爾多斯草原向沙漠宣戰(zhàn)唱響綠色奧運曾經(jīng)響當當?shù)哪r三杰隔了14年再次同臺聚首。戶外與搖滾,就為了這個,我要去走一道。盡管主辦方一頭霧水搞不懂我啥意圖,猶豫又斟酌沒了音訊,我自掏腰包還是上了路。Google一下,百度一下,鋪開地圖再找一下。鄂爾多斯這次不是羊絨是個市,一個原來名字叫東勝的市。從北京出發(fā)披星戴月十個小時,我如一塊滾石終于奔到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陵。
戶外人愛搖滾,愛搖滾的人戶外吧
有音樂靈魂不會寂寞,搖滾的靈魂是現(xiàn)場。策劃者說草原是自由狂野的,搖滾是自由狂野的,沒有一種現(xiàn)場比草原更自由狂野的。我說自由狂野的不僅是搖滾,還有戶外和愛戶外的人。盡管玩搖滾的不一定是OUTDOOR,但玩戶外的多數(shù)是喜歡搖滾樂的鐵桿粉絲。這不碰到長征隊伍中的胖洪,那邊還有包頭七星戶外的朋友。
戶外人愛搖滾,搖滾人都戶外,那么謝天笑就不會瘦得像根桿怎么看都似大煙鬼,何勇就不會沒幾年就胖得走了樣,戶外人愛搖滾,愛搖滾的人都戶外那么搖滾樂現(xiàn)場放到哪兒都不成為問題即便是上山下海,2002年麗江雪山上就不會凍僵一批,2003年賀蘭山脈就不會走丟一批2005年格根塔拉就不會因為沒地兒給手機充電急死一批,這次鄂爾多斯就不會因為淋雨病倒一批。
伍德斯托克中國夢想
有人說中國原創(chuàng)搖滾樂現(xiàn)在離我們越來越遠,所謂的搖滾盛會帶給人們身心越來越狠毒的摧殘,這一次在成吉思汗長久的凝視之中草原遭遇搖滾,搖滾卻與戶外擦身而過。零零落落的帳篷、稀稀散散的摩托、平平整整的水泥地,高高立起的圍布更是完全遮擋住僅有的青青草原。
戶外與搖滾真的是風馬牛不相及嗎?記得出發(fā)前我還和一個玩摩托的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說:“或許是上學的時候中了太深老崔的毒,《假行僧》總是讓我想到背包客背起行囊趕火車換汽車蓬頭垢面支帳篷鉆睡袋?!彼f:“最貼近搖滾精神的是摩托。聲音同樣是能發(fā)出巨大的聲響工具同樣是進口的性能優(yōu)于國產(chǎn);玩家同樣是大多不喜歡穿西裝打領帶的窮哥們,環(huán)境同樣屬于非主流;以常人的眼光都是些奇怪的家伙,自我的精神同樣是沖破束縛,追求自由?!?/p>
1969年美國小鎮(zhèn)伍德斯托克的搖滾音樂會,幾十萬人在一個牧場的泥濘中狂歡,三天成為永恒。今天“伍德斯托克”已是一個文化的象征,一種搖滾的精神體現(xiàn),一次戶外與搖滾交融的典范。即便是國內(nèi)搖滾的范兒比那些國內(nèi)的流行歌手有自己的想法,但中國的搖滾樂依然缺少一種讓人震撼的精神;大雨滂沱中看似的鐵桿迷中有多少人是為精神狂歡,有多少人是為撒點野呢?復制伍德斯托克,雖然必然會在中國上演,但不是現(xiàn)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