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連是我國的名貴中藥材之一,它是一種生長在海拔800~2000米高山的多年生草本作物。黃連幼苗生育期為1~2年,移栽后生長期為4~5年。藥農(nóng)育苗每1/15公頃可獲得3000~5000元的經(jīng)濟(jì)效益。現(xiàn)將培育黃連壯苗的技術(shù)介紹如下:
一、種子采收
黃連種子成熟期在5月份的“立夏”前后,黃連苗移栽后三四年結(jié)出的種子質(zhì)量好、發(fā)芽率高。當(dāng)種殼變黃,種子變成黃褐色,用指甲擠壓肉質(zhì)呈瓣狀無水泡為成熟。采收時,選晴天無露水,用剪刀輕輕將種柄剪斷裝進(jìn)布袋運回家,放在室內(nèi)通風(fēng)干燥的簸箕或竹席上放置1~2天后,用手輕輕揉搓出種子,去除果皮、枝葉等殘渣。脫粒的種子放在鋪有塑料膜的簸箕或竹席上攤涼,厚度約1厘米,每天翻動1~2次,翻動6~10天,待子粒全部變成黃褐色,手摸自然不沾手時進(jìn)行貯藏。
二、種子儲藏
黃連種子采收后就進(jìn)入休眠期,自然條件下休眠期長達(dá)6個月,休眠期過后播種才能發(fā)芽,經(jīng)過安全儲藏,才能播種育苗。黃連種子的生理特性,喜陰濕和低溫,怕干枯、日曬和水漬,過干不能發(fā)芽,貯藏方法:
1、拌泥沙藏法取黃連地的泥沙篩去小石塊、草根和雜物,干濕度按手捏成團(tuán),松開能散為適宜,種子與泥沙的重量比例為1:3,種子與泥沙混合拌勻后儲藏在木箱或大口陶瓷缸內(nèi),底部墊1層塑料膜,面上蓋沙5厘米厚,再蓋1層棕葉子。也可靠室內(nèi)墻腳砌1個寬高均為50厘米、長按需而取的藏種庫。高溫季節(jié)隨時開窗通風(fēng),藏沙過干時應(yīng)適當(dāng)噴水保濕,注意不讓雞犬貓鼠在藏沙上拉屎撒尿?qū)е路N子腐爛。
2、凈種袋藏法將種子裝在麻袋里,裝量為三分之一袋,封嚴(yán)袋口,然后在室外選1塊坡度約15度的地塊,挖成深15厘米、寬1米、長按需而定的長方形地坑。
坑底放1層2~3厘米厚的河沙,然后將種袋依次放在坑內(nèi),壓平種袋使袋內(nèi)種子厚度為3~5厘米,袋面蓋細(xì)土約5~8厘米厚,藏種坑四周挖排水溝20厘米深,最后用竹木或塑料膜搭遮陽棚保濕避曬,棚高約1米,四周用籬笆攔嚴(yán)。
三、選地整地
育苗地選緩坡生荒地最好,因生荒地土質(zhì)較肥沃,無病菌污染,少生雜草,熟地易生雜草,不宜作育苗地,9~10月份是最佳地育苗時間。整地方法:砍去雜草樹木燒灰備用,挖去樹樁草根,撿凈石塊及殘枝落葉,用釘耙或鋤頭淺翻表土深10厘米,耙細(xì)整平土壤,以1.3米寬,長按需而定,順坡開箱作畦,挖好排水溝。
四、搭遮陽棚
在箱背中線上每隔2米打一根木樁,樁高1.6米,木樁上端做成“Y”字型彎口,放置綁扎竹木枝丫搭遮陽棚,或用黑色塑料遮陽網(wǎng)膜搭棚效果更好。
五、適時播種、
10~11月份是最佳播種時間,每1/15公頃苗床用凈種量2~3千克,可培育出壯苗25~40萬/株。播種方法:將種子與細(xì)土按1:3混合拌勻,可分2~3次重復(fù)播撒,然后挖取箱溝里的細(xì)土與適量草木灰混合撒蓋箱面,厚度約1厘米,以蓋完種子為宜,接著搭好遮陽棚。
六、苗床管理
要培育出高質(zhì)量壯苗,必須抓好以下管理措施:
1、去除雜物種子出苗后,隨時清除苗床枯枝落葉等殘渣物,使苗順利生長。
2、去除雜草部分雜草與黃連苗共生,互相爭肥爭光,要及時除草,一般在3、6、8月份各除草1次,除草時要保護(hù)好弱小的黃連苗,扯草不要損傷黃連苗,松動了黃連苗隨手壓緊,即時噴灑1次保苗水,以免連片失水發(fā)黃停止生長。
3、施肥催苗當(dāng)黃連葉長出3~5柄葉子時開始施追肥,一般在4、7、9月份各施1次。方法是第1次每1/15公頃用草木灰混合適量油枯50~80千克,拌適量細(xì)土在晴天撒施。第2次每1/15公頃施腐熟去渣的人畜糞水15~20擔(dān),每擔(dān)加入尿素100千克潑施。第3次每1/15公頃撒施屎索3~5千克,或陰天無露水時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2~3千克,施后及時用竹丫掃落苗葉面上的尿素,以防燒傷葉片。
4、適時勻苗勻苗是培育壯秧的重要措施,有些苗子過密過擠,相互爭肥爭光,導(dǎo)致幼苗枯黃而死。勻苗方法一是結(jié)合扯除雜草時將3~5葉過密的弱秧苗扯勻分栽到較稀的空隙地面,使苗距達(dá)1平方厘米1株為宜。二是出壯留弱,分批出苗,對1~1.5年的秧苗,葉片為6~14柄的壯苗先移栽,弱小苗子留地繼續(xù)培育,每出苗一批及時追水肥1次,直到出完為止。
七、防病治蟲
黃連苗期常見的蟲害主要有干枯病、白粉病和炭疽病、老木蟲、黏蟲和山鼠害等,防治方法:
1、干枯病 主要癥狀:苗床土壤瘦瘠干燥,或遮陽棚破損遭受烈日曝曬后,導(dǎo)致黃連苗僵老或失水枯干。防治方法:苗床要選腐殖含量多,土層較厚,保水性能好的地塊育苗,每1/15公頃苗床地附近挖一個能盛水兩立方米的小水池,蓄滿水備用。隨時檢查苗床遮陽棚,如有倒塌或被風(fēng)吹壞,應(yīng)馬上修復(fù)。
2、白粉病 主要病狀:病株葉面出現(xiàn)塊狀灰白色斑,有粉狀物,葉片凋萎干枯。防治方法:可選硫懸乳劑,每瓶兌水40~50千克,或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交替噴霧2~3次,每隔10天噴1次。
3、炭疽病 主要病狀:病株葉片上出現(xiàn)油漬狀病斑,斑點邊緣暗紅色,中間灰白色,后期病斑中間易穿孔,葉柄出現(xiàn)褐色病斑,嚴(yán)重時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用代森鋅和托布津可濕性粉劑交替使用3~4次可治愈,方法同白粉病。
4、山鼠害 危害情況:地老鼠、竹筍鼠在苗床地底下打洞覓食時,掘成縱橫交錯的地道,掘出的泥土壓住幼苗使其腐爛枯死,鼠道上的土層干松,導(dǎo)致枯黃不長。
5、老木蟲又叫“白土蠶” 危害情況:老木蟲藏于腐爛樹樁的腐殖質(zhì)土中,幼蟲咬食嫩葉,造成幼苗枯死。防治方法:選用90%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1~2次可殺滅。
6、黏蟲危害情況:以幼蟲危害黃連嫩葉為主,是一種暴食性害蟲,一旦發(fā)生危害性很大。防治方法:可用50%敵敵畏乳油800倍液噴霧殺滅,或用25%殺蟲雙水劑600倍液噴霧可殺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