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為活著是一個人的事,自己會被別人理所當然地理解。
九歲的柱子一個月前進了小學。
由于天生的自卑感,他很少和其他的孩子講話,老師由于他的沉靜,對他很放心。
有一天,老師在班上宣布兒童節(jié)當天全班將演唱《幸福拍拍手》這首歌。
柱子的心揪緊了,沒人注意到他的眉頭用力地皺了起來,然后低下了頭。
隨后,老師每天來班上進行訓練。
“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啪啪,“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孩子們邊唱邊拍手,手拍得極其響亮,像在玩著一場游戲。只有站在一旁的柱子死死地垂著雙手。
好幾次,老師只是瞟了他一眼,然后繼續(xù)指揮大家演唱。后來,柱子依然愣在那里,老師說道:“柱子,快和大家一起唱,一起拍手啊!”
小朋友們都轉(zhuǎn)過頭來看柱子,柱子羞得臉一下子紅了起來。
老師怕柱子難堪,忙笑著對其他孩子說:“我們再來唱一遍。”然后看著歌譜,開始一句一句地帶唱。
“如果你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
站在最后排的柱子以為老師在生自己的氣,忙一句句地跟著唱,每唱一句就揚起左手用力地摑向自己的臉蛋,使自己能發(fā)出響聲。那小小的臉蛋,一首歌下來,已被摑得鮮紅了,分明地見到五個手指的指印。
柱子就這樣忍著痛,一遍遍地唱,一遍遍地抽打自己的臉。
每當老師的眼光掃過柱子時,柱子就會馬上裝作不動,老師每次見到他一動不動,都忍住了不發(fā)脾氣,希望自己的寬容能夠感動這個倔強的孩子。
幾天下來,老師發(fā)現(xiàn)柱子的臉腫脹起來了,出于關(guān)心,把他留了下來,問:“柱子,你最近打架了嗎?還是在家里不聽話,遭媽媽打了?或是……”老師努力希望自己的話能讓柱子明白到自己的關(guān)心,拼命地做出各種各樣的假設(shè)。
柱子搖搖頭,怕老師以為自己是一個會打架、在家惹媽媽生氣的壞孩子。
“臉都腫起來了,還想騙我,我看你平時也沒什么,這孩子怎么這樣子呢,十問九不應(yīng)!”老師見柱子不說話,一股火莫名地涌上心頭。
柱子的頭垂下了,嘴抿得更緊了。
“好吧,既然這樣,我以后都不會再管你了!”老師見柱子對自己的話竟然無動于衷,心里氣得要命。
最后絕望了。
柱子比以前更沉默了,每次看到老師厭惡的眼光,都感到一股深深的失落,而老師比以前更討厭柱子,每次見到他都覺得心里煩躁。
他們就是這樣,在各自的心里拍著自己的一只手掌,而且努力地想要拍出響聲,并希望得到回聲,卻不知道孤掌難鳴!
沒有人知道柱子的最初的叛逆是右手天生神經(jīng)麻痹的無奈,老師的當初的話語是她關(guān)心的一種形式。
溝通理解是雙向的,當一個人伸出了他的手掌時,另一個人的另一只手掌縮了回去,是永遠發(fā)不出聲音的。如果拼命地自己隱藏自己,又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理解,就像用一只手摑自己臉蛋以發(fā)出聲音一樣,受傷的總是自己。
因為——
真的,一個巴掌拍不響!
學校:廣東佛山市南海區(qū)九江中學;導師:周 玲
(本文獲第八屆“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