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午后,溫暖的陽光撫摸著到處亂爬的野花,慵懶的心情加上一些奇怪的氣味在空氣中醞釀。
味道散入家中,我抱著CD聽音樂,貓咪在一旁蜷縮著身體睡覺。只有耳機里的歌手,精神抖擻地唱著聽不清的歌曲。
那怪味道開始發(fā)酵、膨脹,終于,它爆炸了。
又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卻吵得不亦樂乎,因為怕把我教壞,用了大量的諷刺和暗語。我和那只貓在一旁饒有興致的看著他們比Jay還快的嘴唇。
幾天沒吵了,他們似乎有些生疏。我想。
呵呵,他們應該吵得更加熟練些。
我身旁的貓,它應該可以理解,我們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的為了紅燒魚而“戰(zhàn)”,可每次結束后,關系卻比以前還好得多,因為我們知道,就算是真的生氣,對方都沒有傷害自己的意思。
人生中一定要分分和和,有了吵架,經(jīng)歷了更多的事,一次自己不小心的失誤和誤解,才能更好的相伴一生。
當生活中有了一些不快的摩擦,或者分歧,最好的方法便是轟轟烈烈地來一場“家庭辯論”。痛痛快快地發(fā)泄出心中的不滿,那樣比一次次淤積在心里要好得多。
而勸架只會導致吵得越來越激烈,最終使雙方放不下所謂的自尊與架子。相敬如賓,恩愛有加,在我看來還不如一次小小的吵嘴來得幸福與實在。
初一學了一篇散文,是王魯彥先生寫的,叫做《聽潮》,里邊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來的時候兇猛,去的時候又多么平靜呵!一樣的美?!彪m然指的是海,但是卻蘊藏了夫妻之道,不如真真切切平平等等的辯論一場,來得越兇猛,去的也就越平靜。說出平常忍受已久的看法,指出看不慣的惡習,說不定對方會驚奇自己竟有如此作為,銘記在心,并且為愛去改變。
吵架結束了,兩人如同不相識一般,坐在沙發(fā)的兩頭,誰都不肯做出讓步。我見時機到了,倒了兩杯水,回到屋子里,等待他們的情緒如同熱水放在冰塊里一般急速降溫。終于,父親說話了:“我去做飯。”
呵呵!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剛才媽媽還數(shù)落爸爸又不做飯嘴又叼,一點也不會體貼人來著。
晚上,爸爸很笨很笨地弄了一鍋又像粥又像是米飯的東西,我打下手。一頓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晚飯,媽媽卻吃得格外香甜,我在她臉上看到了笑容。
學校:北京延慶縣十一學校
導師:孫樹芳
(本文獲第八屆“新世紀”杯全國中學生作文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