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后生去拜師學畫,老師想考考他的“功力”如何,就讓他畫一幅春風圖。
風是沒有形狀的,怎么畫呢?后生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老師的女兒看見這個后生學畫心切,便暗中幫助他,讓丫鬟(huɑn)送給后生一張字條,上面寫著:“春風無形難為狀,繪向水面柳梢頭?!焙笊玫絾l(fā),馬上畫出了《春風圖》:水面微波、柳枝拂動。老師看后很滿意,立即收下了后生當?shù)茏印?/p>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水和柳枝雖然都不是風,但它們的形態(tài)卻能具體地表現(xiàn)出風來。在后生的畫中,從“水面微波,柳枝拂動”,我們可以感受到風的存在。
以上故事給我們的啟示是:在習作中,如果某些事物難以從正面直接寫具體的話,我們不妨換個角度,把與該事物相關的事物描寫具體,也就是從側面把該事物描寫具體。
丁丁在他的習作《夏天》中,寫天氣熱,便運用了這一方法:
“下午,太陽發(fā)著白光,一絲風也沒有,盡管我坐在樹陰下不停地搖著扇子,但汗還是不斷往下淌;樹上知了在‘知——了’‘知——了’地叫著,聲音低沉緩慢,有氣無力;我家的狗趴在門前陰涼處吐著舌頭‘呼哧’‘呼哧’地喘氣;遠處田地里的玉米葉子,像擰繩似的扭在一起……”
小作者沒有直接寫天氣熱,而是通過描寫人、蟬、狗、玉米葉子等對熱的不同反應,從側面充分地把夏天天氣熱寫具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