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圓社的成立
明治初期的日本棋壇,棋士們多數(shù)改行他去,往日之種種活動,幾乎全部停頓,顯得愈發(fā)凄涼。好容易天從人愿,自明治五年起,風調(diào)雨順,年年豐收,更兼社會日益安定,于是弈風又漸漸興盛起來。
明治十一年(1878),中川龜三郎、小林鐵次郎、水谷縫治、高橋周德等人見時機成熟,決定在京都成立圍棋研究會,并找到了當時因不滿秀和將本因坊掌門交給自己的兒子秀悅而離開坊門,落魄街頭的村瀨秀甫。經(jīng)過大家的商議、籌備,第二年(1879)四月,方圓社正式成立,公推村瀨秀甫擔任社長,中川龜三郎和小林鐵次郎分別擔任副社長和總干事。
村瀨秀甫本名彌吉。弘化二年(1845),七歲的彌吉經(jīng)人介紹進入本因坊,很快他的棋藝便突飛猛進。至文久二年(1862),秀策因病暴斃時,秀甫已成坊門內(nèi)數(shù)一數(shù)二的高手。不過由于種種原因他未能當上坊門的跡目。秀甫心灰意冷下,借口度假,離開了本因坊。
方圓社之創(chuàng)立,確實是日本棋壇劃時代的舉動,對重振弈風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過去棋院四家只知閉門弈棋,從不管社會之事,而且彼此之間貌和神離,互相拆臺。如今方圓社在秀甫、龜三郎、鐵次郎等人領(lǐng)導下,廣招人才,弘揚棋道,干得轟轟烈烈。加上秀甫高瞻遠矚,不計成本發(fā)行《圍棋新報》,果然影響極大。成立后不久,它就成為全新形式的近代圍棋組織,開始與傳統(tǒng)的棋家分庭抗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