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不僅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和人民生活等方面持續(xù)健康快速發(fā)展,以驕人的雄姿屹立于世界東方,而且在軍事上也邁出矯健的步伐,日新月異。其中可喜的是,綠色軍營中不斷走進一批批英姿颯爽的女兵,在海陸空各領(lǐng)域大顯身手。
“傘花”盛開
1950年9月,我國組建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雖然這是一支新組建的部隊,但卻是當時我軍最精銳的部隊之一,其中戰(zhàn)斗英雄、模范和功臣就占93%。
提起神勇的空降兵,人們自然會想到那些身背銀傘的威風凜凜的軍營男子漢。但是,令人刮目相看的是,在這些云海踏浪的天之驕子中,還有一批和男兒們一起比翼競飛的娘子軍。
空降兵部隊剛組建的時候,聘請了蘇聯(lián)專家指導訓練,組織上從三野政治部俄文訓練班選調(diào)了沈元珍、李朝旭、凌仲圭、毛鎮(zhèn)夷等4名女學員去做翻譯。她們的工作就是將蘇聯(lián)專家們的傘兵理論和傘兵操作方法轉(zhuǎn)述給中國傘兵們,并在訓練中幫助蘇聯(lián)顧問糾正指戰(zhàn)員們的錯誤動作。
由于對空降兵這一新兵種十分好奇,訓練間隙,4名女翻譯總是喜歡問蘇聯(lián)顧問一些有關(guān)跳傘的問題。一次,沈元珍在與一位蘇聯(lián)顧問聊天時,問到了蘇軍傘兵的情況。這位顧問得意地說:“早在10多年前,我們就有了自己的傘兵,并且有了女傘兵。女性跳傘,只有在蘇軍才有這種可能?!?/p>
這位顧問的話深深刺痛了沈元珍的心:“外國人能做的事,我們一定也能做得到。我要成為一名跳傘員,為中國女性爭光!”
沈元珍把這一想法告訴另外3名女同學,立即得到大家的支持。她們一商量,決定去找傘兵長。傘兵長笑了:“別開玩笑了,跳傘是勇敢者的事業(yè)。就你們幾個瘦弱的女孩子還想跳傘?從飛機上跳下來后,如果傘張不開,上帝也幫不了忙,更何況跳傘著陸沖擊力達300余公斤,容易受傷,許多男同志飛到空中還有不敢跳的呢。不行!”他一口回絕了幾個女翻譯的要求。
沈元珍和戰(zhàn)友并不服氣,一起辯解著:“蘇聯(lián)早就有女同志跳傘了,我們中國人怎么就不行?”她們繼續(xù)出主意說,“那就向上級請示一下吧!”
經(jīng)不住她們的軟磨硬泡,傘兵長終于“妥協(xié)”了。
那一夜,姑娘們十分興奮,幾個人躲在房間里盡情地想像著從天而降的感受。
誰知,姑娘們的興奮勁兒還沒過,第二天就從上級傳回消息:組織上不同意女同志跳傘。
一不做,二不休。初次申請受挫并沒有動搖沈元珍和同伴們跳傘的決心,她們決定先練好跳傘技術(shù),待時機成熟時再次申請。
于是,她們利用課余時間,按照蘇聯(lián)顧問給戰(zhàn)士們上課時講的要領(lǐng),悄悄練習。從令人暈眩的“虎伏”訓練,到跳平臺、跳模擬機,她們都一絲不茍地去體會。有時,她們還請來蘇聯(lián)顧問現(xiàn)場指導。蘇聯(lián)顧問看到幾個翻譯如此苦練跳傘動作感到十分不解,姑娘們?yōu)榱瞬恍孤懊孛堋?,就以“是給官兵更好地轉(zhuǎn)述顧問意圖”為由掩飾過去了。就這樣,經(jīng)過幾個月的刻苦訓練,沈元珍她們掌握了空中跳傘的全部動作要領(lǐng)。
1951年初,沈元珍和幾個同伴再次向上級申請?zhí)鴤?。為了確保申請成功,這一次,她們不僅請來了部隊領(lǐng)導和傘兵長,而且把蘇聯(lián)顧問也“搬”到了現(xiàn)場。當姑娘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并現(xiàn)場演示跳傘動作后,所有在場的人都大吃一驚,蘇聯(lián)顧問更是豎起拇指,連聲夸贊姑娘們勇敢,技術(shù)絕對過關(guān),完全可以跳傘。在姑娘們的請求和蘇聯(lián)顧問的推薦下,部隊領(lǐng)導終于同意了。
1951年3月14日上午8時,一架運輸機從中原某機場騰空而起,沈元珍、李朝旭、凌仲圭、毛鎮(zhèn)夷坐在艙門旁邊。沈元珍興奮地等待著跳傘的“信號”。因為按照預先安排,她將第一個跳出機艙。
“嘟、嘟——”預備跳傘的鈴聲響起,接著綠燈閃爍……沈元珍縱身躍下飛機。一陣猛烈的震動,使她在三四秒的時間里腦子一片空白?!昂簟钡匾幌?,她感到身體仿佛被人猛地往上提了起來,主傘打開了!她高興地喊起來。等靜下心來,沈元珍操縱著降落傘向著陸場飛去。很快,她看見了地上白色的箭頭,這就是著陸點。沈元珍調(diào)整著自己的方向,以每秒六七米的速度向預定著陸場沖去……
“成功了!”著陸場上的同志們歡呼著擁了過來。部隊領(lǐng)導緊握著沈元珍的手激動地說:“你們這一跳,宣告新中國婦女開創(chuàng)了勇敢者事業(yè)的新篇章!”處在興奮中的朱云謙師長,當場就給沈元珍佩戴上了一枚天藍色跳傘紀念章。
……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為了適應空降兵全員全方位應急機動作戰(zhàn)的要求,經(jīng)上級有關(guān)部門批準,1991年7月,中國空降兵組建了第一支女子空降隊。
女子跳傘隊傘訓任務一宣布,作為空降兵的女戰(zhàn)士,都渴望同男兵一樣伴著傘花遨游藍天。
見到姑娘們這么高興,有的男兵說:“等著瞧吧!當了‘機降司令’就叫你們高興了!”(注:“機降司令”是對傘兵跳不出機艙而坐飛機返航著陸的戲稱)也有的男兵斷言:“地面訓練用不了3天,準叫她們敗下陣來?!?/p>
隊里干部的心里也直打鼓。畢竟,全隊的姑娘們都從未跳過傘,她們中年齡最小的才15歲,在家被父母視作掌上明珠,地面訓練之苦能吃得消嗎?可令人意外的是,傘訓動員大會一結(jié)束,32份決心書、向男兵挑戰(zhàn)書,還有4份血書便“飛”到了隊部的辦公桌上。
應戰(zhàn)的男兵們想看看姑娘們到底怎樣來體現(xiàn)她們的決心。訓練在對峙中拉開帷幕。
跳傘訓練的基礎(chǔ)是體能訓練。早上要跑5公里,男兵們在前,女兵們隨后。第一天女兵們跑砸了,落下了距離不說,還個個呼吸緊促,喘不過氣來。做俯臥撐,男兵們一氣做了100多個,姑娘們十幾個做下來便癱倒在地。這時候,男兵們笑了,姑娘們哭了。
可打那以后,男兵每天早上起床跑步時都發(fā)現(xiàn),女兵們早已跑了幾圈了。晚上男兵們已入了夢鄉(xiāng),姑娘們還在悄悄地練臂力。隊里干部發(fā)現(xiàn)后,命令她們?nèi)バ菹?,她們還要躺在床上練幾十個仰臥起坐……還真奏效,1個月下來,連隊考核,男兵們長跑5000米,姑娘們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竟不短半步;俯臥撐一做就是50個,成績?nèi)吭诹己靡陨?。見這場景,男兵們愣了。
再說地面動作訓練,男兵們訓練兩小時,姑娘們就多練半小時。強度訓練真夠姑娘們受的,腿腫得上樓都困難,手腕練腫了痛得無法舉起胳膊,但姑娘們硬是挺過來了。地面訓練結(jié)束時,在離機、平臺、吊環(huán)、疊傘4關(guān)考核中,全隊女兵優(yōu)秀率占88%,32名女兵人人過關(guān),批準參加實跳率100%。男兵們徹底被折服。
那年10月,第一批試跳的女兵登上了飛機。當滿載試跳女兵的飛機抵臨著陸場上空時,下面無數(shù)雙眼睛緊盯著飛機,目光隨之移動。女兵離機了,一個、兩個……10位試跳的女兵勇敢地跳出機艙,傘花飄逸,徐徐降落在大地上。那天,在場的每一個女兵無不為之雀躍歡呼,鮮艷的紅花戴上胸前,映襯出一張張笑臉。
1995年6月28日上午9時,一場精彩的軍事訓練表演開始了,中國女子空降兵向20多個國家的駐華武官展示了她們的颯爽英姿。一架架戰(zhàn)機呼嘯著掠過云層,機艙里躍出一個個小黑點,頃刻間,天幕下綻開了朵朵傘花。全副武裝的女子空降隊的隊員們,靈敏地操縱降落傘,準確地在中心位置著陸。接著,她們迅速解脫傘具,取下攜帶的槍支進行實彈射擊。槍響靶落,“熱烈歡迎駐華武官來空降兵部隊參觀”的字樣立即展現(xiàn)在參觀臺正前方的鋼靶上。緊接著,她們又使用各種槍支、火炮,打200米以內(nèi)的空中氣球,全部首發(fā)命中。100米精度射擊,10發(fā)子彈成績都在95環(huán)以上。她們依照口令,分別使用重機槍、輕機槍、自動步槍、微型沖鋒槍等7種武器,對不同距離上的7種40個目標實施射擊,發(fā)發(fā)命中。接下來,20名女兵又組成方陣,表演以偵察兵擒拿格斗、摔打防護、捕俘動作串編而成的訓練套路。她們一上場就出手不凡,散打格斗、徒手與持匕首的對手對抗,攻防有序,招招制敵。女兵們頭、肘、膝、掌、腿所到之處,磚斷瓶碎、壇破罐裂。以上科目表演近40分鐘,女兵們個個汗流如注,黑黝黝的臉上蒙上了厚厚的灰塵,可就是臉不變色氣不喘,鐵塔般地挺立在烈日下。
“神奇!精彩!”參觀臺上的外國武官紛紛起立,一個個伸出了大拇指:“OK,中國女子空降隊!”
“矯燕”展翅
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決定培養(yǎng)第一批女飛行員。
1951年初,根據(jù)中央軍委指示,人民空軍從航空預備總隊和華東軍政大學選調(diào)了55名女學員,送到牡丹江空軍第七航空學校學習。這是解放軍第一批女飛行人員。
這批學員到校后,編在第2期丁班。學校根據(jù)她們個人的身體素質(zhì)、文化水平以及機組配套的需要,確定培訓飛行員14名、空中領(lǐng)航員6名、空中通信員5名、空中機械員30名。
這14名學飛機駕駛的女學員分別是:來自湖南的周真明、萬婉玲、周映芝,上海的何月娟、黃碧云、施麗霞、阮荷珍、陳志英,浙江的戚木木、邱以群,廣東的王堅、伍竹迪、秦桂芳和河南的武秀梅。14個人組成一個班,周映芝為班長。
4月初,她們途經(jīng)北京時,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專門接見了她們,勉勵她們不要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刻苦學習,不怕困難,把自己鍛煉成為優(yōu)秀的人民空軍戰(zhàn)士。
當時,女性學飛行在中國還沒有先例,連教員們也心存疑慮。
吃飯時,男學員也不拿正眼瞧她們。一次,一個高個子男學員對周映蘭戲謔:“你們女的還學飛行?瞧你那小個兒,飛機的螺旋槳一轉(zhuǎn),就不知把你吹到哪里去了?!敝苡持ヒ稽c也不示弱:“你別神氣,看誰先飛出來才是真的。”
航校生活條件十分艱苦。14個女學員擠在一間小房間里面,床是用木凳支起來的大通鋪,吃的是東北的高粱米和大白菜。
當時,第七航校教員主要由國民黨軍起義人員和日籍航空技術(shù)人員擔任,女學員們分成3個組,日本人長谷川帶第一組,日本人宮田帶第二組,中國教員趙志雄帶第三組。
課程剛開始,航空理論就給女學員們來了個下馬威,什么飛行原理、無線電,左一個定律右一個公式,簡直叫人摸不著頭腦。
但女學員們在“為婦女爭氣,為祖國爭光”口號的鼓舞下,很快就樹立了信心,她們課堂上專心聽講,課外認真復習,星期天也不休息,抓緊一切時間努力學習,終于攻克了航空理論這一關(guān)。
理論過關(guān)后,開始進行飛行、領(lǐng)航、通信、機械分科等專業(yè)訓練。
經(jīng)過一個階段的訓練,她們終于可以在教員的帶領(lǐng)之下由自己操縱飛機上天了。3個教員各帶自己的小組。當時,飛的是日本的PT-19飛機,學員在前艙飛行,教員在后艙保駕。操縱桿前后連在一起,一桿兩動。這些從未上過飛機的姑娘們,原先以為翱翔在蔚藍的天空是一件浪漫美好的事,誰知,到了空中她們就覺得天旋地轉(zhuǎn),頭暈惡心。
身體比較嬌弱的阮荷珍一下飛機就吐,把苦膽都吐出來了,臉色蠟黃,站都站不穩(wěn)。困難并沒有嚇倒姑娘們,“男人能做到的,我們婦女也一定要做到。”堅強的姑娘們?nèi)詧猿挚炭嘤柧?。她們當中有一些人對汽油味敏感,卻偏要把汽油灑在自己的手帕上,時刻與汽油做伴,用這樣的強制方法磨煉自己的嗅覺神經(jīng)。對于操縱飛機駕駛桿、拆卸發(fā)動機,她們的力氣不夠,就拼命鍛煉,和男同志一起打籃球、跑步、打秋千、滾旋梯。練習器材少,她們就用掃把、凳腿代替駕駛桿演練,坐在地上手拉手腳蹬腳地練習拉桿蹬舵。目測不準,她們就在卡車開動時練習判斷運動速度。飛機降落時離地面高度變化掌握不準,她們就在樓梯跑上跑下地練習,就連晚上在被窩里也做練習飛行。
困難終于被一個個克服了,技術(shù)一點一點掌握了,1981年11月,14名女飛行員全部飛上了藍天。同期學習的女空中領(lǐng)航員、空中通信員和機械員也陸續(xù)畢業(yè)。至此,新中國第一批55名航空女學員無一掉隊,全部學成,大家都較好地掌握了飛行要領(lǐng),13門理論課考試,人人都得了滿分5分。航校8個月的速成班結(jié)束了。
1952年3月8日,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中國首批女飛行員在北京進行慶?!叭恕眿D女節(jié)飛行表演,7000多名中外婦女和50多位各國駐華使節(jié)的夫人以及中外記者等來到西郊機場,參加新中國第一批女飛行員的起飛典禮。
蘇聯(lián)顧問和中國教官一起檢查了周映芝的飛行準備,因為她是6架飛機中的第一架。
“航線?”
“由西向東起飛,經(jīng)盧溝橋、三河、通縣直飛城區(qū),通過天安門上空?!?/p>
“安全高度?”
“600米?!?/p>
……
蘇聯(lián)顧問滿意地笑了。
幾名中國教官卻仍然有些擔心,要上飛機為她們壓陣。周映芝當即反對:“不行,你們上去,別人會以為是你們男同志飛的。誰要上飛機,就把他關(guān)進后艙的廁所里。”姐妹們都贊成。
飛行表演開始了。女飛行員分為6個機組,每架飛機一個正駕駛,一個副駕駛。作為預備隊的兩位飛行員也在飛機上。
下午1點左右。飛機準時起飛。在機場上空進行了飛行表演之后,從盧溝橋經(jīng)豐臺、三河縣、通縣直飛城區(qū),通過天安門廣場。
正在中南海辦公室開會的毛澤東此時也從屋里走到院子,高興地對在場的其他領(lǐng)導人說:“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正從我們頭上飛過!”
飛機在西郊機場落地后,朱德、鄧穎超以及蕭華,在劉亞樓的陪同下,接見了女飛行員。朱德在講話中稱贊新中國培養(yǎng)出來的第一批女飛行員,是新中國婦女的光榮,也是解放了的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
隨后,空軍黨委決定將55名女飛行人員全部留在北京,歸空軍獨立第一團建制。
之后,她們多次參加搶險救災,保障黨和國家領(lǐng)導人的專機,一次次都圓滿完成了任務。經(jīng)她們培訓的一批批飛行員現(xiàn)今有的走上了師長、團長的崗位……14名姐妹為新中國的天空創(chuàng)造了一片輝煌。
鐵甲女神
1952年3月8日,在中央軍委裝甲兵大院禮堂里,裝甲兵司令員許光達、副政治委員向仲華等首長和裝甲兵機關(guān)全體女同志歡聚一堂,慶?!叭恕眿D女節(jié)。
忽然,一位女兵起立向首長報告:“請問首長,我國已有女飛行員、女火車司機、女拖拉機手,為什么就不能有女坦克手呢?”
許光達和藹地笑了起來:“哦?你們也想學坦克技術(shù)?”
“當然想。”幾乎是異口同聲。
“為什么?”
“凡是男同志能干的工作,女同志也應該能干。我們也希望自己能為裝甲兵建設做點貢獻嘛!”
“好吧!你們打份報告來。”
幾天后,司令部參謀長遞給許光達一份報告。
許光達接過一看,微笑著說:“這群娃娃兵,志氣不小哩!”
通過請示中央軍委并經(jīng)論證,這年5月,許光達下令:由第一戰(zhàn)車訓練基地具體組織實施,從裝甲兵機關(guān)各部門嚴格挑選出23名優(yōu)秀女青年戰(zhàn)士,組成北京槐樹嶺基地女生學員區(qū)隊。
同月,鑒于東北軍區(qū)裝甲兵技術(shù)部的大部分人員都已入朝參戰(zhàn),為了壯大技術(shù)力量,東北軍區(qū)裝甲兵技術(shù)部也在沈陽北陵坦克訓練場開辦了裝甲兵坦克駕駛首屆女生培訓班。
這樣,北京槐樹嶺和沈陽北陵兩個女坦克區(qū)隊共34名學員,成為新中國首批女坦克兵。
坦克兵的訓練生活十分艱苦。課堂上,姑娘們凝神注目聽著教員講解坦克構(gòu)造、發(fā)動機工作原理。她們課上認真聽,細心記;課下抓緊時間細嚼慢咽再消化。而烈日炎炎下的實際操作訓練更是辛苦。為了練好3步登車,姑娘們每天要在被曬得滾燙的坦克上爬上爬下,兩腿跳腫了,腳脖子也腫了,抬腿的勁都沒了;臉被曬脫了皮,汗水一浸,火燒火燎的;T-34坦克的操縱桿需要25公斤的拉力,蓄電瓶也有60公斤,保養(yǎng)坦克時,要將電瓶從坦克搬進搬出。手掌心磨破了,血肉模糊,一碰鉆心地痛;坦克里高溫灼人,早上剛穿上的工作服,不到中午就結(jié)上了一層白花花的堿霜。特別是在過障礙物駕駛中,駕駛員必須精神高度集中,體力極度消耗,汗流浹背,雙臂腫痛,一圈跑下來,頭暈,嘔吐,吃不下飯。但面對苦和累,姑娘們沒有一個打退堂鼓。車場歸來,依然是一路歡歌。
在整個學習期間,許光達多次打電話詢問她們的學習和訓練情況,鼓勵她們克服困難,學有所成。軍區(qū)裝甲兵首長也經(jīng)常深入課堂、教練場,了解學習情況,觀看實車駕駛,給了她們莫大的鼓舞。經(jīng)過半年多的時間,女坦克兵們終于完成了訓練大綱規(guī)定的技術(shù)訓練指標。經(jīng)考核成績優(yōu)異,她們一下子高興得蹦了起來。
1952年9月28日,慶賀新中國首批女坦克兵誕生大會在沈陽北陵坦克教練場隆重舉行。參加慶賀大會的有東北軍區(qū)的首長、軍區(qū)裝甲兵首長、東北民主婦聯(lián)宣傳部長和各部隊婦女代表,也有工人、學生代表。在熱烈的歡呼聲中,指揮旗一擺,女坦克手三步登車,起動,掛擋,魚貫而行。鐵甲隆隆,履帶滾滾。掌聲,歡呼聲響徹整個教練場。
悠悠歲月,彈指一揮間。當年的女坦克兵們,數(shù)十年后都學有所成,為國效力。有的成了教授,有的成了高級工程師,有的成了高級經(jīng)濟師,有的成了醫(yī)學專家,也有的當了經(jīng)理、處長。但最讓她們引以自豪和終身難忘的,還是那一段駕駛坦克的歲月。
海上“天使”
現(xiàn)代軍事心理研究表明,在殘酷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中,女性醫(yī)護人員對抑制負傷給病員帶來的恐懼、煩躁、自憫、絕望等情緒,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從20世紀60年代后期開始,世界各海軍強國都紛紛設立醫(yī)院船,不少“女水兵”在現(xiàn)代化戰(zhàn)艦上擔任了重要職務。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一天,一份特別的文件《關(guān)于批準組建海軍海上醫(yī)院船的批復》放到了海軍422醫(yī)院院長的桌子上。文件說,從未來海戰(zhàn)的需要出發(fā),中國海軍擬迅速組建醫(yī)院船,并選配適當數(shù)量的女水兵……
南中國海要有醫(yī)院船,南中國海將有女水兵。這消息一傳開,馬上就有200多名護士踴躍報名。
1991年3月中旬,南海艦隊司令員高振家、政治委員周坤仕發(fā)布命令,任命422醫(yī)院陳金鳳等17名女戰(zhàn)士為“南康號”醫(yī)院船上的醫(yī)護人員,開赴西沙群島執(zhí)行巡邏任務。出航前,女兵們被詳細告知了相關(guān)條例:上艦不準穿裙子,洗澡不準用水沖,浪大時不準上甲板,落水后撕開防鯊劑……
出發(fā)時,17名女水兵個個昂首挺胸站立在甲板上,與男水兵們一道,用軍禮向前來送行的首長和戰(zhàn)友們告別,并向首長保證:“我們要像南中國海的男水兵一樣,一定能征服大海,一定能完成這次神圣的演習任務,請首長放心?!?/p>
第一次出海演練,女兵們無法抑制心里的新奇和興奮。
然而,天公卻不作美。大海沒有對女水兵“彬彬有禮”,它用冷冰冰的傲慢,迎接了鐘情于它的中國女性。船一駛出港口,8級大風掀起的巨浪,使幾千噸的船搖晃不止,傾斜度達到31度,讓人無法站立,只能扶住船舷行走。不一會兒,姑娘們的臉由嫩白變成青灰,胃里的東西不停地向上涌,頭暈難忍,但她們努力堅持著,任憑淚水往下流。
陳道核最先出現(xiàn)了暈船感覺。航行開始后,她根據(jù)男水兵提供的經(jīng)驗,早早躺在自己的鋪位上休息,這樣,可以緩解初次出航帶來的不適。王昱說她餓了,讓郭輝幫忙,把擺在床頭的大紙箱打開。呀!簡直是個食品柜嘛。瞧瞧,巧克力、大白兔、益力精、暈船寧、蘋果,末了,還抖出一撂內(nèi)褲、一件紅色緊身衣。
“你這是出嫁呀,還是搬家?”郭輝“撲哧”一聲笑起來。她是女兵里年紀最大、也是唯一有過航海經(jīng)歷的女軍官。4年前,她就隨上級的一個慰問團到過西沙,那半個月的航海生涯,奠定了她在女水兵中“大姐大”的地位?!斑@你就不懂了?!蓖蹶艅兞艘涣G煽肆G在嘴里,又給陳道核床上丟一顆,煞有介事地對郭輝說:“咱這叫有備無患。我聽說南海兇鯊成群,但鯊怕紅色,我這套緊身衣穿在身上,一旦落水,剝?nèi)ネ庖卤憧煞栗?。不是說洗澡用水困難嗎?本小姐自有高招,我?guī)?0套內(nèi)褲,用一個扔一個,不洗總行吧……”
剛從醫(yī)校畢業(yè)的黃碧燕,實在控制不住,稀里嘩啦地吐了出來。接著,17個護士電磁感應般控制不住了,紛紛向大?!敖还Z”。船簡直就成了嘔吐賽場,有的連黃膽水都吐了出來,好幾個護士難受得大喊大叫,直想跳海。
晚飯,誰都沒有吃。隨船出海的醫(yī)務主任敬德玲來到艙室慰問大家,并將十幾個固體的黑色紙包分給她們,囑咐夜間航行要小心,這是防鯊劑。
第四天早晨,天剛蒙蒙亮,醫(yī)院船終于抵達預定的海區(qū),廣播里響起了“全體人員各就各位,準備手術(shù)”。按計劃,從永興島到東島,醫(yī)療隊將組織對狗脾切除和腸吻合手術(shù)。
聽到命令,她們支撐著從床上爬起來。在這有名的風浪區(qū),醫(yī)院船在涌浪中忽上忽下,船體不停地劇烈晃蕩,加上用來代替人體手術(shù)的狗的腹腔被打開后刺鼻的血腥味,使站立在手術(shù)臺旁的幾名護士極度難受、惡心,有人實在支持不住,搖搖擺擺想重新回到住艙。
手術(shù)臺上只有護士王云霞留下來堅持手術(shù)。敬德玲急了,趕忙來到艙室,把姑娘們一個個叫起來:“假如在醫(yī)院,給病人做手術(shù),能隨便跑開嗎?這點風浪都頂不住,還當什么女水兵!”大家又硬撐著回到手術(shù)室,咬著牙頑強地頂著。也怪,有了這種豁出去的勁兒,她們清醒了不少,注意力開始轉(zhuǎn)移并越來越集中,暈船的感覺也減輕了??墒?,在海上進行手術(shù)談何容易!海浪一個接一個撲打過來,男軍醫(yī)們用鉗子夾住自己的腰,把身體固定在手術(shù)臺旁,護士們則一個個雙腳撐成“大八字”來回傳遞器械,軍醫(yī)們一針針一線線不停地忙碌著……
接下來的珊瑚島、金銀島、中建島,女水兵們基本上沒有再躺床鋪的了。
半個多月的航程,醫(yī)院船上的白衣戰(zhàn)士踏遍了西沙每一座島嶼,為每一名官兵做了身體檢查,給島上送去80多種藥品,還現(xiàn)場搶救了4名危重病人。女水兵不僅給官兵們帶去溫暖,還帶去了歡樂。她們盡管不是專業(yè)文工團員,有的甚至從未登臺演出過,可上了醫(yī)院船,到了西沙,她們忘記了羞怯,一展歌喉,一亮舞姿,和戰(zhàn)士們同歡共樂,將女性的風采留在島上。
后來,這些勇敢的女水兵不知出過多少次海,嘔吐過多少回,不過一次比一次輕,再不會有第一次出海時那樣狼狽了。經(jīng)過幾年的磨煉,她們都能夠在船體傾斜30度的情況下,成功地進行胃腸切除、斷指再植、開顱探查等多種手術(sh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