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哈爾濱市育紅小學四(5)班的高珊同學來信提問:鯊魚是否會得癌癥?為什么?古代的鯊魚長什么樣?
熬過冬眠和春困,繽紛夏日終于回歸,EE又可以在藍天白云下,椰林樹影中享受碧海細沙了。如此美好時光,唯一會讓人擔心的,便是一條饑餓的鯊魚,不巧在附近尋找美餐……
似乎應該說“幸好”:鯊魚大叔的身影越來越少了。追根溯源讓人哭笑不得:上世紀80年代開始,國外某些專家聲稱鯊魚是唯一不會得癌(ái)癥的動物,因為鯊魚軟骨中含有的“角鯊烯”具有抗癌功效。正所謂“人怕出名豬怕壯”,在這個聞癌色變的時代,鯊魚的軟骨頓時成了人人想吃的“唐憎肉”,最多的年份,有7000萬條鯊魚大叔因此被屠(tú)殺。由于鯊魚的手腳——“魚翅”,市場價值遠高于身體的其他部分,而漁船的裝載量又有限,為了使一次出海的收益最大,漁民往往“要鰭(qí)不要身”,將捕捉到的鯊魚割去魚翅后扔到海里。斷手斷腳的鯊魚大叔只有經受長時間的痛苦,才能悲慘地死去。到現(xiàn)在,已經有110個鯊魚族類將近滅絕。不得癌癥反而死得更快,真是莫大的諷刺啊。鯊魚大叔估計也非??释盎及绷税??
其實,鯊魚大叔不用渴望也是會得癌癥的,而且可能患上的癌癥有23種之多,所以說,它的軟骨對于防治癌癥自然沒有特效。那么“鯊魚不會患癌癥”的說法又是怎么回事呢?《鯊魚不會得癌癥》一書的作者威廉·蘭斯博士,被稱為“鯊魚療法”之父,而這位博士真正的兒子“剛好”用鯊魚軟骨制造抗癌保健品,也就是說,這不過是靠鯊魚發(fā)財者編造的一個神話。
鯊魚大叔“發(fā)軟骨”還引發(fā)了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鯊魚的老祖宗是什么樣子的?我們現(xiàn)在要弄清古代動物的長相,基本靠化石,而軟骨一般無法形成化石,給還原工作帶來了很大挑戰(zhàn),就目前可能不大準確的還原相貌來說,鯊魚大叔在3億年間的變化并不大,最多是長著排列成弧形或螺旋形的牙齒,由此可見,鯊魚的尊容是如此“科學先進”,無須怎樣進化就可以一直在大海作威作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