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解]
這是一道敘事作文題。此題先規(guī)定了選材范圍,必須是在“家庭”中發(fā)生的事,然后進一步縮小范圍,強調(diào)了一個“新”字。這個“新”不光是讓人驚奇的意思,更重要的是體現(xiàn)時代氣息,反映生活中的新變化,如果能與改革開放聯(lián)系起來.寫出時代對家庭生活的影響,更是“上品”。
首先從選材上仔細把關(guān)。家中發(fā)生的事很多,要擇“新”而寫。這個“新”,不能簡單理解為發(fā)生時間最近,而應(yīng)與時代新潮流有所聯(lián)系。在描寫時,充分運用各種方法,對家中人物的肖像、神態(tài)、語言、動作及心理活動細致入微地刻畫,使這件“新事”栩栩(xǔ)如生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
[范文]
家庭新事
四川 周大同
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改革,我家冒出了一系列新事。用時髦點的名詞,也算“改革”吧。第一項改革,在家中破“三鐵”。所謂破“三鐵”:一是打破家中媽媽獨包家務(wù)的“鐵飯碗”;二是打破我每月拿零用錢的“鐵工資”;三是打破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鐵交椅”??吹轿业姆N種特權(quán)被限制了,我可不大高興。媽媽又連忙宣布了第二項改革方案:媽媽聘我來打工,每天完成了工作就付二角工資。我心想:做家務(wù)還不容易.每天看慣了的。因此二話沒說就答應(yīng)了。媽媽又及時補充了一條:如果沒完成,可得扣工資。
第二天,我就作為小小打工仔開始在家里打工了。吃完中午飯,我就要開始收拾桌子。望著桌子,我束手無策,是先把菜端進碗櫥呢,還是先擦桌子?到底是先洗碗呢,還是先掃地?我搔搔(sāo)頭,求援似的瞧著正在一旁似笑非笑的媽媽。媽媽目光似乎在說:“怎么,不是看慣了嗎?”一邊走了過來。我撅著嘴,不好意思地說:“媽媽,您教我,我來做?!眿寢屢蚁劝淹敕胚M水池,再收拾桌子;先擦桌子再洗碗。我在媽媽的指點下,認真地做著每一樣工作,由于是第一次做,我顧了東忘了西,常常事倍功半,忙得不亦樂乎。終于忙完了,我躺在沙發(fā)上,長長地吁了口氣。咳,累死人啦,真不知道媽媽每天是怎么干的。我第一次嘗到了辛勞的滋味,也第一次得到了自己勞動的報酬——二角錢。
幾天后,當我打工時,已經(jīng)熟練多了。我把碗碟放進水池,再用抹布擦干凈桌子,然后再洗碗、掃地,臨了,我還把濺在白瓷磚上的油污擦掉。
媽媽看著我有條有理地完成了任務(wù),在一旁欣慰地笑了。一個月過去了,結(jié)算了一下我的收入,已經(jīng)有六元多了,比以前的零用錢還多一元呢!我嘗到了打工的甜頭,更享受到了勞動的樂趣。當媽媽問我還打不打工時,我毫不猶豫地說:“當然要干。不過……”我故意神秘地停頓一下,“我免費服務(wù)。”媽媽又笑了。
“哈哈哈!”家里傳出了歡樂的笑聲。我想:通過我的勞動為爸爸媽媽服務(wù),既減輕了他們的負擔,又養(yǎng)成了良好的習慣,你們說,當這樣的打工仔應(yīng)該嗎?我自愿當家里的打工仔,這事新鮮不新鮮?
[點評]
本文選材十分新穎,令人耳目一新。開頭以開門見山式點題:“隨著社會經(jīng)濟改革,我家冒出了一系列新事。”接著,敘述了家中破“三鐵”,“媽媽聘(pìn)我來打工”。然后.具體描述了“我”這個小小打工仔在家里打工的情景。這一段是文章的重點,寫得十分詳細、生動,著力刻畫了人物的神態(tài)、語言和動作,使得內(nèi)容更為具體。最后,以“我”的感想點明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