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出嫁 再讀研
文/李耀
我讀研上第一節(jié)課,一個女同學就令我大吃一驚因為她長相美艷,我不禁偷望了許多眼。沒曾想,下課后她從椅子上站起來,露出了可以和中年馬拉多納媲美的肚子。沒多久,這個同學就請假回家生孩子去了。這就是研究生的生活,你的同學可能是個孕婦,也可能是你爸爸。
好不容易盼到第二年,來了位活潑可愛的師妹。想入非非之下,多方打聽小師妹的事情:“這師妹看起來和我差不多年齡耶,她幾歲了?”可是沒有人肯告訴我,連小師妹的舍友也聲稱不清楚。
元旦前,教授召集我們討論發(fā)表論文的事情。當時師妹想要問教授一個問題,轉頭面向身邊的教授說:“老公……”兩個字剛出口,她臉一紅馬上又改口說:“老師,論文該用怎樣的格式?”我坐在她左邊,把這話聽得真切,極力忍住才沒有大笑出聲。教授必定也聽到了,但裝做不知道。
不一會,我瞅見師妹放在桌面上的一本書,底下壓著一張借書證。之前我以為她把“老師”叫成“老公”,只是一時口誤,此時我心中一動忽然起了疑。于是趁她不注意,悄悄地將借書證抽了出來,一看上面的出生年月,心里失望之極:這位活潑可愛的師妹已經來到世上32年,比我大了許多歲。
散會后,教授問一個女同學:“某某你是不是住海珠區(qū)?坐我車,我順便送你回去?!笨墒悄桥瑢W卻不領情,客氣地回答:“不用啦老師,待會我老公會來接我的?!甭牭竭@樣的回答,再想到之前那位師妹的口誤,我忽然覺得好笑:這些女人,叫老公也叫得太順口了吧!
過了幾天,我問了那位師妹,證實她確實已經嫁人。于是我說:“原來你們一個個都嫁為人婦了。你不在家里好好侍夫養(yǎng)兒,還來讀研干嘛呢?不但折騰自己,還使得人家白白害了相思病?!彼槐菊浀鼗卮鹫f:“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實在不好,男人都不敢娶研究生為妻,我只好先把自己嫁掉,再來實現(xiàn)自己讀研的心愿啦!”
王子從沒遇到灰姑娘
文/陳妍
那天聽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說自己從小深受童話之害。童話的結尾總是: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可然后呢?他們會不會吵架?會不會離婚?王子會不會包二奶?最后,他得出一個結論: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中國的《醒世恒言》,滿紙的才子佳人。最有代表性的是《錢秀才錯占鳳凰儔》:顏俊看上了一個美女,可是自己除了有錢之外什么都沒有,特別自卑,為了把美女騙到家里來,不惜叫錢青假扮自己把美女娶回來。錢青是個知識分子,也是個帥哥,可惜就是沒錢,必須依靠著顏俊生活。然后如此這般,最后當然是弄假成真,錢青不僅抱得美人歸,而且突然間就暴富起來,顏俊則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綜觀全文,顏俊除了長得不太好,沒什么文化之外,基本上也是厚道人一個,至于叫錢青去代自己娶妻,雖然不太妥,但也沒有到道德淪喪那么嚴重的地步,鑒于他本人確實有礙觀瞻,出此下策,誠不得已。
可是美女最終還是選擇了錢青。原來,中國的話本也是騙人的。
喜歡鄭秀文《嫁個有錢人》主題曲里的一句歌詞:“王子從來未遇過灰姑娘……”這大概是一種真實的生活狀態(tài)了,哪有這么多灰姑娘,哪有這么多騎著白色寶馬的王子?更有可能的是,灰姑娘愛上的是隔壁街的補鞋佬,平平淡淡地嫁過去、平平淡淡地變老、平平淡淡地死去。至于王子,他的白色寶馬上載著的應該是鄰國的公主。
我不喜歡童話賦予人們太多的幻想,幻想和想像力畢竟是兩碼事,我不喜歡全世界的女孩子都幻想自己是白雪公主或者是灰姑娘,整天等著王子來愛上自己?;蛘哒f,把自己當成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別人的波心,然后就有一段驚天地泣鬼神的愛情故事。事實上更多的時候,根本沒有人會留意這一片云,或者更糟糕的是,自己根本就不是一片云,充其量不過是街邊五毛錢一大團的棉花糖。
如果童話不是騙人的,世上就不會有童話。
寶貝會說舊時光
文/annisa
一直想仿效三毛那本《我的寶貝》,寫寫我的寶貝們。在這點上,女人的心都是一樣的吧,都愛小心翼翼地珍藏屬于自己的小東西,偶爾拿出來看一看、摸一摸。正像三毛說的那樣:因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緣盡而別的時候,也許擁有這份回憶就已經足夠……
天蝎項鏈:紀念那段放浪歲月
有一種說法:天蝎的前世,一定生活在社會動蕩、人心苦悶的時代。于是,所有星座書上關于天蝎的關鍵詞都是好走極端、叛逆、不可捉摸、嫉妒心強、執(zhí)著、堅強……
幾年前,我還單身一個人,所以一切都可以嘗試,也什么都滿不在乎。那時我抽煙,最喜歡白盒的圣羅蘭;一只耳朵上打三四個耳洞,戴滿奇形怪狀的耳釘;周末和不相干的朋友出去喝酒、跳舞到凌晨……
這條天蝎符號的項鏈就是在那段單身歲月里買到的。那是阿潘過生日,我跑到一條開滿小店的路上逛,想買份禮物給她。進了一家銀飾店,里面的東西很別致,我挑了一副銀手鐲作為禮物。
就在準備離開時,我發(fā)現(xiàn)了這條項鏈。圖案是天蝎座的符號,天蝎的尾巴尖上鑲著一粒小小水鉆,發(fā)出冷冰冰的光。因為只是普通的合金材料,只要二十塊錢,我立刻把它買下了。后來有一天,我無所事事,一個人爬上山頂,正好戴著這條項鏈,就摘下來,和煙盒一起擺在石頭路面上照了一張照片。
早已不抽煙了,年輕時的一切都成了永遠的回憶,只是這只天蝎還一直守護著我。
老巫婆:玩悠悠球換來的
和小欣一起參加廣交會,百無聊賴時,我們就偷偷跑到別的攤位閑逛。最喜歡去的是工藝禮品館,那里有數不清的好東西,簡直讓女孩子們看花了眼。
看到喜歡的,便忍不住厚著臉皮問別人:“這個能不能賣給我?”當然知道對方一定會說不賣,一般交易會上的樣品都不會賣。然而有一次,碰到了一個特例。
那是廣東的工藝品公司,做一些國外訂單的人偶,十分精致。我們尤其著迷的是那些奇形怪狀的巫婆,丑丑的臉蛋,穿著麻布裙子,戴著黑色尖帽子,手里還拿著掃帚。我們開始央求要買一個,磨了半天,人家笑著遞給我們一個悠悠球,說:“你們能把這個玩起來,我們就送你們一人一個巫婆。”
我們面面相覷,從來沒玩過那玩意兒,但因為太想要巫婆,所以硬著頭皮接了過來。小欣失敗了,我也失敗了。她又來,還是不行。我倆憤憤地說:“不來了,我們不要巫婆了,走了?!?/p>
對方幾個人哈哈大笑,說:“算了算了,你們挑吧,但只能挑這邊小個的,一人挑一個?!边B錢也不要,白送我們啦。于是兩人各自挑選了一個巫婆,開開心心地走了。
小禮服:人生第一件奢侈品
2004年初夏,我在日本出差,去了一趟京都。京都的新干線車站有一家巨大的百貨商場,于是我在里面樂不思蜀地逛來逛去。當時并沒想買東西,不過女人在購物這件事上永遠不會按計劃行事。
我鬼使神差地走到一個專柜前,隨意拎起幾條裙子看看,都很漂亮。年輕的售貨員小姐殷勤地走過來,臉上掛著無比親切的笑容,用無比溫柔悅耳的聲音招呼我,我暈暈乎乎地就著了道。
等我清醒過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被送進了干凈漂亮的試衣間,手上攥著一條粉紅色的小禮服。這是我挑的裙子嗎?是我親自點頭答應要試一試它的嗎?天,見鬼了。不過姑且試試,試試而已,又不買。
我穿上小禮服走出來,售貨員小姐已經準備好一雙精致的粉色高跟鞋,連忙叫我換上。原本那天我穿得很隨便,吊帶衫配舊牛仔褲,現(xiàn)在看著鏡子里的我,穿著淺粉色的小禮服,自然的荷葉邊下擺在空調風的吹拂下微微飄蕩!再配上一雙合適的高跟鞋,人立刻亭亭玉立起來。
于是,在售貨員親切的笑容、店堂里具有特殊修飾效果的燈光,以及我頭腦發(fā)熱的情況下,我買下了那條裙子。這是我的第一件小禮服,也是我人生中第一件奢侈品:三萬多日元,相當于2000多元人民幣。我把裙子帶回了國,小心翼翼地掛進衣櫥里。兩年多來,我只穿過它兩次,一次是朋友的婚禮,一次是表弟的婚禮。
“吉神”娃娃:真情無價
2005年,媽媽和二姨去重慶游玩,回來時給我?guī)Я藗€小禮物:一個穿粉紅衣裳的瓷臉“小丑”。我接過來笑道:“是個小丑嗎?”媽媽說:“這是愛情守護神?!?/p>
“小丑”的臉是凈白凈白的瓷,淺藍色的眼睛很憂郁,表情卻是淡泊無謂,竟感覺有些詭異。它的衣服上有一張心形卡片,印著關于它的介紹。原來,這個“小丑”叫“吉神”,源自一個意大利典故。現(xiàn)在的意大利女孩都喜歡將這只“吉神”玩偶放在自己的房間里,讓愛之神守護著自己和自己的愛情。
媽媽還真有童心和浪漫情懷。其實我從小就不喜歡玩洋娃娃、絨布熊之類的玩具。不過,得到媽媽的禮物永遠是件很溫暖的事。自己已經是大人了,媽媽出門還是會惦記著我,把我當小孩一般地準備禮物,真的很感動。
后來,我在街頭小店里也看到鋪天蓋地的吉神娃娃,很便宜,而媽媽在重慶的專賣店里買時花了一百多塊錢。我一直沒有告訴她,因為真情無價。
多年以后
文/許冬林
快畢業(yè)的時候,那座長江大橋正在修建,那時說得好聽,大橋通車之時,便是同門兄妹再聚之日。
像一把種子,在七月里拋撒,于肥沃抑或貧瘠的土壤,各自都忙著扎根,多年沒了音訊。
后來,忙完了結婚生子。翻開當年的通訊錄,一個個字尋去,撥號碼,那頭是陌生的聲音,答說查無此人。猛想起,她們應和我一樣,趁著大好年華,早嫁了啊!誰還會做個老姑娘,賴在原地,等我多年以后于鍋碗瓢盆間擠過去的一個電話!
年少的時候,喜歡承諾,喜歡放一個糖果于未知的時間里,心想著他年他月一定能再品嘗那甜蜜,只是多年以后自己已不是那個愿意去尋糖果的人。大橋通車的時候,自己只靜靜地摟著懷里的孩子,心急著一屋子的瑣事,看著電話,卻不敢去尋當年的約定。感覺自己像一條蔭在雜亂水草里的魚,不敢躍出水面,激起浪花,尋片刻的歡騰,只深深地低下頭去隨流水時光游走。薄情寡義的不只我一人,我的電話,那一日,也寂然無聲。別是已經別了,各人有各人的事,相聚哪有那么容易!
慢慢知道,關于時間的真相。那些美好,像指間的風,眼里的云,在時間里不得永恒;但時間也仁慈,那些背負不動的寂寥憂傷只管放它那兒寄存,直到陳年爛月,忘記認領。
也慢慢懂得,于蒼白平淡之間去創(chuàng)造美好,已經過了童話的年月,知道上蒼不會再額外恩賜灰姑娘花裙子或水晶鞋。一如我的面孔,已經過了素面朝天的年代,若不略施粉黛,在人群里哪敢抬起頭來,以蠟黃的顏色示人!于是懂得一周一次的黃瓜海藻敷面,當成作業(yè)一樣認真去做。于是聯(lián)系了一個同學,趕忙問她其他死黨密碼多少,下落何處。再一路路問下去,像老鼠過街,一個咬住了另一個的尾巴,一個把尾巴又伸進另一個的口里。友誼的線斷了多年,像風里的蛛網,重又接起。
相聚,依然很難。星期天是有的,只是張氏要陪女兒練琴,李氏要陪兒子學畫。男同學,風華正茂,勤奮得蝸牛一樣向領導的位子攀爬,怕去了,耽誤了他們爬的時間。于是,就抓緊那一根細細的電話線吧。
一邊揉著眼霜,一邊撥著號碼。接電話的通常是稚嫩的童音,于是長者一般吼道:叫你娘接電話!這樣要找的人通常以最快的速度和我接頭。問女最近何所思,問女最近何所憶。有沒有過稱,萬惡的贅肉新增了幾斤;有沒有攬鏡,厚顏無恥的魚尾紋新添了幾條。黑眼圈圓乎,黃褐斑密乎,咱們可就只剩下這么些財富了!對著話筒,不用看那表情,享受著胡說八道的快感,直到口干舌燥才肯收手罷休。
給男同學打電話,通常選在老公不在家的時候。盡管如此,言語間依然小心收斂起當年的放肆,知道電話那頭正陪著一個小娘子,持菜刀立侍左右。也是,一個柔柔的淑女聲音,夠她想象的,不慌她才怪!知道不能作孽太多,寒暄完畢,收線。
別已別,見難見,只能在號碼接通的剎那,盡興說出想說的,用心去聽想聽的,轉身之間,不再承諾何時何處會相逢一笑。關于時間,懂得握在手里的那刻才是真實的,于是倍加珍惜,即使短暫。就像風過指間時,趕緊解散長發(fā),讓每一根發(fā)絲也觸摸一下風的輕柔,不放過每一個擦肩的快樂元素。心底都明白,未來多么未知,握手言歡多么遙遙無期,感念此刻美好吧。
只是,明年是畢業(yè)十周年了,說好了一定要見的,不知道還算不算數。
老板不是被喜歡的
文/玉 蛙
她去應聘一個秘書的工作,對方問:“你喜歡怎樣的老板?”她順口答:“老板不是被喜歡的,他是付你工資、你得替他工作的那個人。所以,喜歡怎樣的人,與老板無關?!?/p>
很多年前,她碰到的第一個老板是位老先生,頭頂已經不剩幾根頭發(fā)了,可是工作能力一點沒打折扣,更難得的是非常體恤下屬,他會自己坐出租車去參加會議,而讓他的司機開車去機場接出差回來的同事。就沖這一點,她無怨無悔地替那個老板工作了許多年。直到要買房子,認真地把老板付的工資折算成可以購買到的平方米數,發(fā)現(xiàn)前景不容樂觀,才痛下決心跳了槽。時至今日,看著自家袖珍的廚房和衛(wèi)生間,偶爾有點后悔當初為了“喜歡”的老板而耽誤了人生購房大事。
第二個老板是個德國人,第一次見面就同他起了爭執(zhí),沒想到,從此引起老板的注意,大會小會都要叫上她,要是哪次會上她不提問題、沒點爭論,老板竟會覺得那個會沒開透。在不斷的爭論中,她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維越來越清晰,英語口才越來越好,膽子越來越大。可是有一次老板在會上又一次習慣性地大發(fā)雷霆、口不擇言時,她忍無可忍,當著許多人的面一拍桌子跳起來:“你喊什么喊!”然后憤然離席、辭職。不過平心而論,在這位老板的高壓政策下,她發(fā)現(xiàn)自己學到很多東西,也進步、成熟很多。所以,雖然“不喜歡”那個老板,她卻感激他。
第三個老板年輕、英俊、聰明、禮貌,事業(yè)成功,更有無量前途,幾乎所有的人都喜歡這個老板,包括她。可是當她開始有點迷惑自己更多地是在欣賞一個好的老板,還是在欣賞一個優(yōu)秀的男人的時候,當她越來越經常地以老板為參照去苛求自己的男友的時候,她知道自己該換工作了,因為老板不是被喜歡的。
我拿什么換逍遙
文/李靜媛
看到一首打油詩:一條犁牛半頃田,收也憑天,荒也憑天。粗茶淡飯飽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布衣得暖勝絲棉,長也可穿,短也可穿。草舍茅屋有幾間,行也安然,待也安然。雨過天晴駕小船,魚在一邊,酒在一邊。夜歸兒女話燈前,今也有言,古也有言。日上三竿我獨眠,誰是神仙,我是神仙。
哇,果真是良辰美景奈何天,逍遙賽神仙啊。粗茶淡飯,正符合現(xiàn)代養(yǎng)生之道,出入有佳景,遠離都市喧囂,布衣羅衫,素凈典雅,家人親密無間,相敬如賓,這樣的日子哪怕能過一天也知足呀。
古人活得著實瀟灑,銀子也著實好掙,在詩意般的田園中躬耕幾次,就可換得良園美舍,衣食無憂。今天和同事吃飯還探討起金庸的小說,一直納悶,那些行走江湖的大俠究竟以何為生?又不見他們種地捕魚,做小買賣,甚至連打把式賣藝的營生都沒干過,那每天吃飯穿衣的錢是怎么掙出來的呢?即便不食人間煙火如小龍女,也得滿足基本生活所需吧?古墓是不用交房租,可美麗的龍姑娘也得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吧,也得置辦幾件春夏秋冬裝吧,光一襲白紗也沒法過四季呀。小龍女孤身一人,自然無福消受祖蔭,那這些生活必需品難道都能從天上掉來嗎?俠客們就更厲害了,銀子大把大把地花著,就是不見掙,仿佛天生提款機,只出不進,每天所做的事就是尋仇比武、切磋技藝、談情說愛,比開頭那首打油詩里的神仙還神仙。
想想古裝劇真是好寫,只要編排好情節(jié)就行了,驚天動地泣鬼神,死去活來愛一回,足矣?!哆€珠格格》是一部多么具有童話色彩的電視劇呀,一幫格格、阿哥們,銀子大把大把地花不完,出了宮還那么自在,實在山窮水盡了,偷倆柿子,小燕子比劃一下三腳貓的功夫,嘿嘿,生活又開始美好起來。
哪里像現(xiàn)代的時裝劇,全是商場斗智,螻蟻爭血,營營役役,逐名逐利,看著都覺累心。不過成年人還是得從童話中清醒過來,武俠小說中不用工作的大英雄們是不存在的,小燕子五阿哥他們離開皇宮就啥也不是了,皇阿瑪又沒給他們帶上可以透支的信用卡。金鎖大概是最不懂勞動法的務工人員了,常年給紫薇當保姆,可連基本薪酬都沒有,小姐連自己都養(yǎng)不活。
這些人統(tǒng)統(tǒng)是活神仙,可我們不是。我們是大都市里找生活的人,日子久了,都不過是水泥縫兒里長出的草。我們除了朝九晚五、食君之祿、擔君之憂、沉肘落膊、忍辱負重地背起工作擔子之外,沒有其他路可走。一瞌睡就死無葬身之地,非得打起十二分精神不可。
每代人都當過“垮掉的一代”
文/堵力
在我小時候,每次看見穿著片兒鞋,挎著吉他在街上晃蕩的返城知青,家里的長輩都會訓誡我:“看看,文革耽誤的一代算是沒出息了,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中國的希望就在你們這一代身上了?!碑斎?,我考上大學沒多久,也淪為了垮掉的一代,身邊的人指指戳戳,好像咱很沒前途的樣子。
而現(xiàn)在,50年代的人在機關多是領導,60年代風頭正勁,70年代涌現(xiàn)一批新貴,1980、1981年出生的年輕人也開始小荷露出尖尖角。自然,“85后”就成了新的社會輿論靶子。本來嘛,厚古非今是中國人的習慣。
這樣看來,“垮掉的一代”其實正是奮斗的一代崛起的一代。
可是,這剛剛起步的一代恰恰多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鮮明的標簽,必然引來風刀霜劍。不可否認,許多獨生子女任性、嬌氣,不會看眉高眼低,沒啥責任感,更談不上具備使命感。所以,單位的領導、人力資源部門不喜歡、看不上,也在情理之中。同時,社會輿論也頻頻發(fā)出“政府要在這一代人的父母衰老之前趁早完善保障機制”、“找好養(yǎng)老院,避免沒人贍養(yǎng)晚景凄涼”的論調。
但筆者不這么認為。我們可以去逛逛現(xiàn)在的松堂醫(yī)院、養(yǎng)老院,請問,那里扎堆度日的老人有多少是獨生子女的家長?
責任感不是一朝一夕培養(yǎng)出來的,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過程中沒有形成并不可怕。社會是個大課堂,人可以通過人生經歷和職業(yè)歷練生成高貴的品格。畢竟,獨生子女肩負的擔子比多子女家庭孩子要沉重得多,在很多事情面前,他們必須獨立思考獨立做事獨立決斷獨立承受各種艱難。
“85后”的同學們現(xiàn)在還只有20上下,他們的未來不可限量。吳瑩瑩就是一個例子,生于1985年,大學沒畢業(yè)就榮任美國一大公司亞洲區(qū)的副總裁。私人公司沒必要花大量的年薪養(yǎng)活一個肩膀嫩腰桿軟的孩子吧?而吳瑩瑩就是一個“晚上抱著娃娃睡覺的乖乖女,白天干練地處理一切事務的女強人”。
不要用僵化的目光看待“垮掉的一代”,看待當下還晃晃悠悠的獨生子女吧!對于他們的晚熟,社會和家長應該負責任;對于他們表現(xiàn)的自私,社會和家長更要多一些耐心。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故事,那些真正屬于“朽木不可雕,爛泥扶不上墻”的,在哪一代都是少數。
“垮掉的一代”的提法曾盛行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是當時美國的社會精英用來批判那些披著長發(fā),唱著搖滾,喊著性解放的20多歲的年輕人的??汕∏∈沁@“垮掉的一代”,給美國帶來經濟和科技的再一次飛躍。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就是代表人物。
每一代人都有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同時也必然擁有難能可貴的優(yōu)點!
城市里“85后”的獨生子女父母估計多是返城知青,作為曾經“垮掉的一代”,您是否該馬上著手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自主,而不是怨天尤人,然后孤獨地準備養(yǎng)老金?
不能忍受AA制
文/趙婕
1999年,在科利華工作的時候,我們市場部的人常常出去吃午飯。開始是輪流做東,時間久了,有些做事精細、講究公平的人就提議AA制。
AA就AA吧,怎么都行。既然AA了,大家吃飯也很放得開,想吃什么就點什么,想不去吃就不去吃,不欠別人也不欠自己的。所以第一次宣布實行AA制的那頓飯,大家吃得格外豐盛暢快。然而,到買單的時候,有一個人極力反對。他就是山西來的宇靖。宇靖相貌英俊,有才干,人緣好。宇靖反對,大家還是有耐心聽聽他的意見。但宇靖只說了倆字“寒磣”就笑瞇瞇地堅決地買了單。
后來的情形很好玩。市場部的人還是一起去飯館吃飯,但多數時候是兩桌人。一桌是AA制的大家,一桌是宇靖一個人;或者有時候,一桌是AA制的大家,一桌是宇靖和某一兩位想陪宇靖吃飯的人。宇靖的原則是,要么輪流做東吃飯,要么單獨吃飯,總之他不能忍受AA制。有時候,宇靖說想和大家在一個桌子吃飯了,但條件是必須他買單。
宇靖和我住在同一個小區(qū),我們有時候一起步行回家。夏天路過超市的時候,他習慣買一大杯可樂,也非要請我喝一杯。我很不喜歡喝各種加氣的飲料,尤其是有色的,所以,我就說要一小杯激浪。選激浪可以,但必須是大杯,而且肯定不允許我付錢。有一天,我問宇靖,為什么那么不接受AA制。宇靖說,真不為什么,理論上是可以接受的,但就是惡心大家高高興興吃飯喝酒以后,還要每個人掏口袋湊合零錢,就是在這個細節(jié)上過不去。
我就對他講六七年前,我剛到北京的時候也和他一樣。那時候,研究生班的同學老在一起吃飯,大家都只有很少的助學金,以我這種從小地方來到北京,古道熱腸還很重的心境,其實是很難接受的AA制付錢的。我的想法和宇靖差不多,好在我最大的優(yōu)點是隨和,那一關也就輕輕過了?,F(xiàn)在,覺得很自然。我說,大家都掙錢,AA制其實很理想。但宇靖說,理論上我接受。
后來我離開了科利華,到了媒體圈子,再也沒有遇到宇靖那樣的人了。一切都很順暢。后來因為生孩子,兩年沒有工作了,重新回到工作和人際交往中,對別人給我的一點點善意都容易感動。有一天,和新同事一起去吃飯,喜悅的心情驅使我很想替大家買單,但在那種人人內心表情都西裝般筆挺的氛圍里,我還是悄悄收斂了我的熱情。買單事小,唐突了別人事大。某些懼怕人情負擔的人士可能會說:憑什么你高興,就讓你買單?
那個時候,我突然格外懷念宇靖那種行事風格。我想,這個世界上,有隨和的人,有固執(zhí)的人。隨和的人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別人,讓一切容易和事過不留痕。固執(zhí)的人,尤其是固執(zhí)于他所認可的往昔美好的人,有時候會為難自己為難別人,但,這個世界卻多了一種回味。
一口檳榔一座城
閱讀一個城市,飲食往往是最真實的細節(jié)。譬如要讀懂西安的粗獷,羊肉泡饃是最好的佐證;譬如要把握住杭州風雅的脈搏,西湖龍井無疑是最精彩的一筆;再譬如要走進長沙的隨意與真實,那么就必須從一口檳榔說起。
人在長沙,你可能瞬間難以領略到傳聞中湘女的多情與奔放,你也可能一時合不上這座名聲在外的城市娛樂的節(jié)拍,但檳榔是誰都回避不了的一道風景。無論是在人流如織的步行街還是在逼近郊區(qū)的城鄉(xiāng)結合部;無論是衣著光鮮的年輕白領還是剛從腳手架上疲憊而歸的都市民工;無論是7月流火的酷夏還是濃妝素裹的朔冬;你幾乎都可以捕捉到食檳榔者的身影。一包包檳榔擺滿大街小巷。
等你的味蕾終于可以接受檳榔濃郁而直抵心扉的刺激后,還不能說你就領會了這一口長沙檳榔。同是食事,蘇州人品茶講究意境,廣州人煲湯推崇味覺,而長沙人吃檳榔更多追求的是一種隨意與自然。長沙街頭常見行人立足買一包檳榔,然后拈一片在口,一路且行,一路且津津有味地“大幅度”咀嚼。那神態(tài)儼然即便人來人往在側、郁悶不快在心、貧困潦倒在即,都且隨它去,我先自獨享這一口檳榔的萬千精華。步履匆匆中,檳榔愈咀嚼味道愈綿長后勁愈足,心胸也漸入平和之境,此中那份灑脫豈是他人所能把握與領悟?如果你食檳榔沒有吃出這一層不羈的意趣,又怎能說你真正讀懂了這一口長沙檳榔之中的蘊涵?
琢磨一下長沙人對檳榔的稱呼也挺有味道。較之其他城市對檳榔所稱呼的“片”、“個”不同,長沙人對檳榔多以“口”稱之?!皝硪豢跈壚瓢伞保@可能是長沙人之間最尋常的招呼。盡管檳榔的模樣口味各有千秋蔚為大觀,長沙人最在意的其實只是伴隨咀嚼檳榔而來的隨意與自然。只要這一口檳榔在,其他都無關宏旨。如同真正意義上的人生,只要永持一顆平常之心,貴賤貧富順逆毀譽又何足道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隨意中透露豁達,自然里隱含堅韌,這豈不正是長沙人的速寫:敢食檳榔、無辣不香、嚼得菜根也干得大事,既會享受又能苦干!
要想真正讀懂長沙,千萬不要忽略一口檳榔的力量與含義。一口檳榔一座城。檳榔雖小,但它連接著千千萬萬長沙人舌尖的味蕾;而這些味蕾中有一條小路,它通向長沙古城隨意而自然的真實。 (文/王聃)
一碟湘味幾多情
文/向敬之
一個策字,今時已是三湘風流盡顯本色的亮麗風采。多少人效顰策神風韻,開開心心地侃成了天南地北不著東西,也教遠在千里之外的妙齡男女不時想起湖南的電視,想起湖南的人物,想起湖南的小吃。哪怕是一碟湘味,總能有人策得饞興大增,是閑扯,是亂彈,反正是一種情趣和魅力。在湖南人的眼里和心里,能夠分享臭豆腐與湘妹子一臭一嬌,就是完美人生的兩大極致,并視為生活甚至生命中永遠追求的一種福分。
古往今來,吃食美味離不開幾盞美酒相伴,品飲美酒少不了幾言美女的戲說。美味吃多了,美酒品多了,慢慢地也成就了一種似雅又俗的美食文化。尤其是坐在市井小吃攤邊品味,更是彰顯生命和生活的本能與本色。哪怕是就著一碟空心菜、一盆口味蝦、一杯白沙啤,也能吃喝出幾句邪趣、一段情話。
素有潑辣、溫柔、干練赫赫聲名的湘妹子,最多的時候表現(xiàn)出多情、熱情似火、辣情如椒、柔情勝水、癡情像磐。而沾有湘妹子靈氣和慧氣的湖南小吃,更多的是給人一番多情的味兒,一種迫不及待大快朵頤的沖動。想讀,欲吃。
不論寒冬臘月還是炎炎夏日,多少妙齡少女由帥哥們牽在手里偎在懷里,漫步疾走似的尋找湖湘街頭飄逸臭豆腐香味的無名小攤。冬天清晨的少女少婦們,帶著一夜甜甜美夢或熱熱激情過后的歡悅,呷上一碗熱辣的雙燕餛飩才能擠進茫茫人群開始新的一天工作,自然也自信,紅潤的嘴唇分外性感。一碟姊妹團子,竟是女兒的秀色、團子的佳味以及火宮殿廟會的人氣作了一次精美融會,有人得意地談說姊妹團子形似少女嫩乳,色白如膚,豐盈圓滿,清新軟糯,看上一眼定會生發(fā)想吃一個的感覺,吃起來更是效習不少文人墨客傾倒在飲食男女的溫柔香里。
瀟湘的男人唆螺,一口冰啤一顆螺,一辣一熱,一冷一燙,全身心地感受著大自然恩賜的刺激;尤其是鄰近的靚妹唆螺,纖纖蘭花指,潤潤紅嘴唇,一襲短裙露出白嫩嫩細腿架起的二郎模樣自是悠然歡欣,優(yōu)雅醉人。吃,是一種文化;品,是一門藝術;無論是上流人物還是一般市民,他們都有屬于自己的吃食文化與品味藝術。時下悄然興起勃然流行的小吃文化更是導引時尚詩人走近或走進一方地域風情的特殊道路,或曲或彎,或明或晦,多多少少地飄飛出幾絲鄉(xiāng)味的俗氣和幾縷女人的香氣。
作為性情中人,生活永遠是美好的,每一個飲食男女更是一副善解風情的模樣。就著鄉(xiāng)里人家或夜宵小攤能吃得有滋有味的人兒,總是把眼前的口里的胃里的小吃食品和感受往自己的生活上去胡思亂想,也近似一次歪門邪道的吃時解讒品時談情。善于吃的人,往往能把一碟農蔬一盤糕點,取一個似乎雅稱又不失趣味的名字,還天馬行空地想出幾句古人的今時的詩文作幾分高雅的陪襯。
有人吃著德園的包子,就能聯(lián)想到端午時分帶著幾個包子和一簍鹽鴨蛋去給岳母娘拜節(jié),討幾分喜悅與歡心;有人聞著坡子街“三合一”的熱鹵香味油然感嘆“傳男不傳女,彌留方授藝”的信條,更能發(fā)現(xiàn)一份懷思傳統(tǒng)操守的獨愛和傳承生活樂趣的情結;有人嗑著德雅村瓜子,感嘆還是家門口的炒貨更合味;有人喝著長沙人家的豆子芝麻茶,有人愛說有人愛聽有人愛問的家長里短。能夠于初登女友家時節(jié)喝上準丈母娘泡的豆子芝麻茶,那你就已經通過了最為緊張的一關,倘是其他茶類的話那就是君須多努力哦。
千年湘味,千滋百味,養(yǎng)大了也養(yǎng)成熟了近似霸蠻而大氣的代代湘人,更迷引了也迷戀了有些多情又癡情的八方顯貴,曾賒來謫仙李太白的絕妙詩句贏來翰林曾廣鈞的赤情文字。難怪說,瀟湘熱土地,地靈人杰已是佳話傳承百代影響萬里,特別是多情湘女無不遺傳著水靈靈的模樣颯爽爽的氣質火辣辣的性情。湖湘文化博大精深,滋養(yǎng)他們競作風流的內質;而湖南小吃性烈味濃,喂養(yǎng)著他們舒懷怡心的歡容。
讓吃辣成為追求刺激的最佳表現(xiàn),是一種才力與情力的內外融合。飲食湖南小吃,就是在找尋辣的感覺,更多的是一種朦朦朧又似乎懵懵懂懂的情的痛快。有的辣得張口咋舌,大汗淋漓,實際上是一種對壓力的放松與宣泄,辣出風格,辣出精神,辣出動力,也辣出對身邊的時尚男女或酷或靚的模樣與氣質有了些想入非非。湖南人群堆里,最能開胃又能養(yǎng)眼的風景,就在用俗的方式詮解湖湘文化與湖南小吃雙重涵義的某一老店某一小攤。
情趣湘味,偷得幾許大膽灑脫的湘女靈慧,誘引國人甚至外國好吃男女真正走近和走進湖南小吃。哪怕是偉人毛澤東喜吃的臭豆腐,還是普通小市民愛說的四娭毑,日子久了,也就覺得好吃,有味,也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