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龍,號“龍眼”,時事演繹怪俠,獨門武功——“大話國際”。從孵蛋(復旦)出殼,曾被央視發(fā)往歐洲常駐,是著名戰(zhàn)地記者……現為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國際新聞制片人。
北冰洋底的手臂攪起渾水
2007年8月2日,俄羅斯某科考隊在國家杜馬副主席奇林加羅夫的率領下乘坐兩艘深海潛水器從北極點下潛到4200米深的北冰洋洋底,探測器伸出一只機械臂,將一面用鈦合金制造的俄羅斯國旗插在海底。
龍眼感到疑惑:如果在科考探險的時候插上一面國旗就能宣布享有主權的話,那美國的阿波羅號在1969年就登上月球并在那里插上了美國國旗,那月球豈不是就成了美國的了?
奇怪的是,奇林加羅夫竟然得意地宣稱:北極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俄羅斯的。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則對俄羅斯北極科考成果大加贊揚,稱這一結果決定了大陸架的歸屬。
消息剛傳出,許多人覺得俄羅斯人天真得很,沒有把這事當真。加拿大外交部部長彼得·馬凱用嘲笑的口吻說:你不能拿著個國旗在世界各地轉悠,想插就插,現在又不是14、15世紀。
但很快加拿大人發(fā)覺俄羅斯人并不是在開國際玩笑,俄羅斯確確實實想獨占北極。早在上世紀20年代,蘇聯(lián)政府就曾對橫跨北極中心區(qū)域的一座海面下的山嶺表示過主權所有,并以俄國人羅蒙諾索夫的名字命名。俄羅斯?jié)撍鬟@次下海“插旗”,也是為了尋找“科學證據”,證明這片面積約為120萬平方千米的區(qū)域是俄羅斯的“轄區(qū)”。更主要的是,據估計北極海域蘊藏了全球1/4的未勘探油氣資源,總規(guī)模約為100億噸。此外,全球變暖的趨勢日益明顯,北極冰蓋的融化成了遲早的事情,羅蒙諾索夫海嶺海域還可能成為橫跨北極的重要海道,漁業(yè)、航運、能源等效益會成倍增長,于是,俄羅斯認為現在該是出手“插旗”的時候了。
俄羅斯下手這么快,加拿大、美國、丹麥等毗鄰北冰洋的國家也不甘落后。加拿大其實對這塊寶地覬覦已久,今年7月9日,加拿大政府宣布將加強在北極地區(qū)的軍事存在,向西北航道的北極水域派出6到8艘巡邏艦,并將在當地修建一個深水港,以捍衛(wèi)加拿大在此區(qū)域的主權。而丹麥也認為羅蒙諾索夫海嶺與格陵蘭島相連,因此應屬于該國的大陸架。美國總統(tǒng)布什一邊聲稱北極屬于全世界,一邊也計劃派出美國的破冰船前往北極進行所謂的考察。
目前,一場多國參加的北冰洋爭奪戰(zhàn)已經打響,這都是那只伸進北冰洋海底的手攪起的渾水。
把手伸向火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俄羅斯能把手伸進北冰洋海底,美國人發(fā)射的“鳳凰”號則能把手伸到最類似咱們地球的火星上。
“鳳凰”號火星探測器是美國宇航局在2007年8月8日發(fā)射升空的。體重 55公斤的“鳳凰”號長相非常特別,和它的兩位已經登陸火星的前輩“機遇”號和“勇氣”號相比,它橫空長出一只長長的手臂。這只手臂要比俄羅斯?jié)撍魃斐龅哪侵辉诤5撞迤斓臋C械臂長出許多,足足有2.3米,美國將利用這只手臂完成一項史無前例的壯舉——它要在火星上挖出深達1米的溝,以采集土壤和冰塊樣本。長手臂還可以把采集到的樣品倒進科學儀器中,由儀器分析其化學成分,看看它們是否有支持微生物生長的能力。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一條長長的胳膊,“鳳凰”號這次不用像2004年登陸火星的“機遇”號和“勇氣”號這對孿生火星車那樣在火星靠近赤道區(qū)域的表面四處漫游,“鳳凰”號將會在火星北極地區(qū)采取“蹲點”的方式,固定在一個地方,潛心“鉆”“研”。
此前研究發(fā)現,火星北極和南極的淺表層下都隱藏著面積巨大的冰蓋。數據還顯示,數十億年前,火星上的水曾流過峽谷并形成了淺海,其中一些可能在10萬年前還存在。這些發(fā)現為人類未來移居火星提供了理論上的可能性。英國的大科學家霍金就如此設想過。
美國的火星探測器取名“鳳凰”號,寓意浴火重生。美國宇航局介紹說,“鳳凰”號脫胎于以前一個夭折的火星探測器項目,其中許多組件被再利用,成為“鳳凰”號基本構架。設計人員還借鑒了1999年在火星著陸后下落不明的“火星極地著陸者”探測器的一些設計。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漫長的。“鳳凰”號的這次旅程將歷時近10個月,經過長達6.8億公里的太空飛行之后,于2008年5月底前后飛抵火星。
“鳳凰”已經扇動著火紅的翅膀撲向那顆火紅的星球,人們還不知道“鳳凰”號在火星打完洞之后,會不會拔一根尾巴上的羽毛,也在那里插上一面什么“國旗”。
握手與牽手
就在俄羅斯和美國分別向冰冷的地球和火星的北極伸出機械臂的時候,有兩個國家向對方伸出了熱情的雙手。
要知道,韓國和朝鮮的這次峰會將是韓、朝相隔7年后的第二次握手。2000年6月13日,時任韓國總統(tǒng)的金大中對平壤進行歷史性訪問,那是朝鮮半島分裂55年后韓、朝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晤。
龍眼注意到,去年朝鮮發(fā)射導彈和進行核試驗后,韓朝關系面臨空前的困境。不過,隨著朝鮮海外美元賬戶的解凍,朝鮮承諾放棄核研究并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查朝鮮寧邊核設施,朝鮮在國際上的形象有所改善,東北亞的安全局勢得到了緩解。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朝、韓兩國領導人在平壤握手,可謂水到渠成。
2000年朝、韓首腦會晤時,韓國時任總統(tǒng)金大中當時乘坐的是包機。這次韓國總統(tǒng)盧武鉉的計劃更為腳踏實地,他準備乘火車前往。確實,時代已經不同了,連接朝鮮半島南北方的京義線和東海線鐵路已經在今年5月17日舉行了試運行儀式,來自韓國和朝鮮的火車當時進行了56年來首次跨越朝韓軍事分界線的運行。兩條長長的鐵軌就像北南雙方伸出的雙手,已經先于兩國領導人握在了一起。
就在朝鮮半島北南雙方表示愿意伸手相握的時候,另一對宿敵也緊緊地握住了對方的手。伊拉克總理馬里基于2007年8月8日突然訪問伊朗,這是他出任總理以來對伊朗的第二次訪問。讓人們想象不到的是,兩位領導人竟然手拉手地出現在記者的面前,其親密程度著實讓見多識廣的各國記者吃驚。
是什么風把伊拉克總理吹到了德黑蘭?又有什么共同利益讓兩國找到了蜜月般的感覺?俗話說,病急亂投醫(yī)。如今的伊拉克可謂是滿目瘡痍,在伊拉克明明駐守著14萬強大的美國軍隊,馬里基竟然不去請求,反而跑到美國的敵對陣營中去尋求幫助,恐怕馬里基先生也是有苦難言。馬里基政府為了穩(wěn)定伊拉克局勢,千方百計籠絡各派,還重新組建伊拉克軍隊,甚至招募當年薩達姆時期的共和國衛(wèi)隊士兵,并試圖從駐伊美軍手中接管伊拉克軍隊的控制權。而這一切收效甚微,美國方面對伊拉克的安全局勢表示“極度失望”。伊拉克足球隊在今年夏天奪得亞洲杯足球賽冠軍的喜悅也沒有沖淡籠罩在伊拉克人民頭頂上恐怖的陰影。由于在伊拉克很有影響力的什葉派與鄰國伊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曾經在伊朗避過難的馬里基總理很清楚,如果不取得伊朗的支持,伊拉克要獲得安寧恐怕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但如果和伊朗接觸,就會惹得美國人不高興。在這種尷尬的情況下,馬里基總理硬著頭皮出訪德黑蘭,希望在穩(wěn)定伊拉克安全局勢方面能夠得到伊朗的幫助。據報道,內賈德在會談中說,伊朗與伊拉克都肩負著維護地區(qū)和平與安全的重任,目前的地區(qū)形勢非常敏感,伊朗認為這一地區(qū)的未來取決于伊拉克的和平與穩(wěn)定。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秘書拉里賈尼表示,伊朗愿意幫助伊拉克解決目前的安全問題。作為回報,馬里基表示,伊拉克政府會盡其所能敦促美方盡快釋放5名被美軍逮捕的伊朗外交官。
賓主雙方的會談如此融洽,所以也就出現了馬里基與內賈德牽手出鏡的場面。龍眼注意到,就在馬里基出訪伊朗的前三天,一位戴著手銬的名叫斯皮爾曼的駐伊美軍上等兵被帶上了美國軍事法庭,他因奸殺一名伊拉克少女以及將她的家人滅口而被依法判處110年監(jiān)禁。馬里基在這種形勢下和伊朗總統(tǒng)內賈德手牽手,其心情顯然是十分復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