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別人介紹自己的她或是配偶,你會怎么說?“這位是我老婆”,還是“這是我夫人”,或者“我愛人”、“我太太”?有一次和大家聊起來,眾人大笑,說:"哪里有那么多講究,自己樂意怎么稱呼就怎么說唄!"我很嚴肅地搖頭道:"非也,非也。"
稱謂的不同在漢語里有著很大區(qū)別,甚至關乎禮節(jié)和倫理。比方說當你大大咧咧地向別人介紹女友:“嘿,這是俺老婆!”,對方理解至少會有三層意思:一、你們已經具備合法的、共同生活的身份;二、別人會覺得你可能對她不夠尊重,要么你干脆就是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三、你在強調你倆的關系,警告第三者勿予介入。琢磨琢磨,是這么回事吧?
日語里沒那么多詞匯表現,但至少還是有“老婆”、“夫人”和“愛人”的區(qū)分的。我就這個問題特地請教過老師、師傅和老板,大家一致認為:尊重女性并顯示其家庭中合法地位的稱呼應該是“夫人”;“老婆”有點太不正規(guī),在家叫叫還可以,卻上不了大雅之堂;而“愛人”則比較特殊,它應該專指自己的情人,愛人絕不是夫人,也不一定專一,而夫人只有一位,是專指用法。瞧,這里頭差別不小吧。
“夫人”和“太太”似乎早就有了,問了一下上年紀的人,但沒人告訴我什么時間出現這樣兩個叫法的,可以肯定的是前者似乎接受西化比較早的家庭用得比較多,19世紀末到上世紀初,在上海灘用“夫人”來稱呼是時尚,并且被認為是有教養(yǎng)和禮貌的;而“太太”的叫法在那時的新人類看來“老土”極了,相當招人反感;到了上世紀30年代這種情況才有所改變,人們開始用“太太”來普遍稱呼已婚女性,而夫人則專門留給了那些有家庭、有身份和地位的女人們,來表示特殊的尊重。“愛人”在中國登陸時意義其實與日語里的原意差不多,男人可能擁有不同的愛人,但沒必要和她們結婚。說白了愛人是感情寄托的對象、第三者、性伴侶或情人,只有在反封建、訴求女性解放的推動下,不接受“太太”、“夫人”甚至排斥“老婆”這些稱謂的人們才開始統(tǒng)一使用“愛人”,并賦予了它“感情專一、和自己共同生活,為共同的理想而奮斗的伴侶”這樣的含義。
走在大街上,面對親友等場面里,我是不會稱呼她“老婆”的,要是那樣做了她一定會瞪我一眼說:“大庭廣眾之下,老實點!”和別人談論起她時,向來要規(guī)規(guī)矩矩地說“我太太如何如何”,以示自己對另一半的尊重;在家和她面對時開口就是:“夫人有何吩咐?”畢竟咱們是受過教育的,不能總“老婆”、“老婆”地叫,不成體統(tǒng)呵;那么“愛人”什么時候用呢?我只用它來稱呼我已故的前妻,其人已逝,其愛猶存,愿上帝的光輝在天堂中照亮她的靈魂吧!
所以稱謂不能亂用,免得令人生出疑惑和誤會來。曾在食堂聽某人喊:“老婆,到這里來!”結果不多久,那女人的另一半打到公司討說法,好像是晚上從浴室出來聽她在與“老公”打電話!社會的倫理是人們順利安排生活、工作的一種秩序法則,語言則起到保證這一秩序正常運行的作用。非要“打破常規(guī)”地使用語言,結果很可能就是自己陷入"非常規(guī)的生活與思維"中去,而正常、按規(guī)則地應用,才是一種主流和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