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有地方立法權的城市,在制定地方性法規(guī)時,一方面要按照立法法的規(guī)定,不與憲法、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相抵觸,另一方面也不能同本省地方性法規(guī)及省級政府規(guī)章相抵觸。近些年,隨著我國法制進程的加快,比城市立法高的上位法無論在廣度上還是深度上都得到了快速發(fā)展,城市立法空間不斷地被壓縮。如何拓展城市立法空間,推動地方法制建設,已成為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是在實施性立法方面。城市立法工作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結合本市行政區(qū)域的實際情況對上位法的有關規(guī)定作出補充細化,使得下位法與上位法相互聯系,構成一個體系,而不是通過地方立法使下位法自成一個體系。過去那種照抄上位法、追求大而全的模式已不能適應現實需要,甚至由于補充細化不足而照抄照搬太多造成了地方立法資源的浪費。城市立法空間雖然被不斷壓縮,但立法資源還是處于相對稀缺狀態(tài),地方發(fā)展的許多方面仍然需要不斷法制化,尤其是在社會管理領域,盡管上位法已有許多規(guī)定,但針對地方特點的條款并不多,需要地方立法進行補充細化。因此,做好實施性立法工作,不僅可以使上位法得到有效實施,而且也能夠使地方立法資源得到有效利用,將成為今后城市立法工作的一個重點。當然,地方立法工作也是一個整體,按照現有的立法程序模式,大部分法規(guī)一般都是由部門起草,政府提案,然后是人大審議。因此,實施性立法工作需要從源頭做起,或者探索更為科學的起草模式,才能最終確保得到實施。
二是在創(chuàng)制性立法方面。地方立法的創(chuàng)制空間是指除國家專屬立法權外,上位法尚未作出規(guī)定的事項。近幾年,隨著國家和地方法制進程的加快,對于有立法權的城市來講,能夠進行創(chuàng)制的空間變得就更為狹小。但地方立法的創(chuàng)制,一方面可以為上位法的制定和完善積累經驗,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地方法制建設。江蘇省南京市在制定《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時,對住房公積金能否列入職工工資性收入在上位法中找不到依據,向南京高校的民法專家咨詢的結果是法律上不存在障礙,但在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批準時,由于各方面的爭議,該項條款最終還是被取消了。雖然如此,這仍可以看做是創(chuàng)制性地方立法的探索。在修改南京市公共汽車出租汽車客運管理條例時,針對目前出租車客運市場日趨嚴重的“黑車”現象,在法規(guī)中增加了一條有關客運管理人員針對違法現象可以“扣車”的條款,這項規(guī)定在上位法中找不到依據,但又是出租車客運市場管理中必備的管理手段,因此經過審議最終還是在法規(guī)中予以規(guī)定,同時在法規(guī)中對客運管理人員依法履行職責也提出了要求,避免出現負面作用。
三是在特色立法方面。有些地方立法之所以制定后不久就被修改或者廢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地方特色。不管是實施性立法還是創(chuàng)制性立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地方特色的體現。在確定地方立法項目時,需要不斷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立法資源。城市的建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就是文化的建設,而通過地方立法保護現有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說是地方立法的一項歷史性任務。2006年,在制定南京市重要近現代建筑和近現代建筑風貌區(qū)保護條例時,一個重點就是對民國優(yōu)秀建筑的保護。民國優(yōu)秀建筑可以說是南京所特有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年在城市建設中,由于法律手段保護的不足,一些民國優(yōu)秀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對此進行立法保護,一方面可以保護南京所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另一方面對南京的文化建設也可以起到促進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