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冠群
據(jù)俄羅斯報載,莫斯科出了“桌蟲”。所謂“桌蟲”便是指一些成群結(jié)隊,攜妻帶兒、大搖大擺混入外交招待會或酒會吃喝一通的家伙。據(jù)報道,巴黎也有一個由100來個“很少在家吃飯”的“桌蟲”組成的核心。不過,各國叫法不同而已。我則稱他們?yōu)椤笆晨汀?。?dāng)然不是指中國古代的門客,而是指上述專吃外交招待會的不速之客。
我曾有幸遭遇他們。
中國駐紐約總領(lǐng)館每逢國慶和春節(jié)都要舉行盛大招待會,分兩場進行。一般,第一場先招待當(dāng)?shù)氐拿婪饺耸考巴鈬I(lǐng)事團,次場則請華僑及華人。
為華僑、華人舉行的招待會上,偶爾也有白皮膚、黃頭發(fā)的人士。他們是紐約警察局派出的便衣保安人員。這些特殊身份的人很容易辨別。通常都是彪形大漢,呆呆地坐在一旁,觀察有無反常情況,從不與人交談,也不到桌上取食。然而,有一回,我卻發(fā)現(xiàn)另兩個膚色和神態(tài)與眾不同的客人。男士禿頂,背略駝,身穿一套陳舊的寬領(lǐng)西服。女的頭發(fā)花白,鼻子上架了一副眼鏡,穿的是色澤灰暗、式樣過時的套裙。兩人的高矮和體形相似,堪稱一對。他們相互攙扶著,逢人便笑,見人就點頭,但從不與人攀談。我心里詫異,今晚請的都是炎黃子孫,何來兩個“洋鬼子”?
中國的招待會素以豐盛馳名。桌上菜肴的色、香、味引人垂涎??傤I(lǐng)事致詞之后,一聲“請”字,大家便動了起來。早已守候在桌旁的那對老夫婦不甘人后。他們動作敏捷,對食品的聰明選擇和手托瓷盤的熟練程度都可以證明他們是宴會的老手。裝滿盤子后,他們就退居幕后,找了兩把椅子,慢慢享用。
招待會后,領(lǐng)館有關(guān)人員集合在一起。我問在座同志,這一對洋人是誰?大家面面相覷。答不上來。此事就這樣過去了。千把人的招待會,來一兩個陌生人在所難免。
一個月后,我參加另一國的國慶招待會。事有蹊蹺,這一對夫婦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我向鄰座的一位亞洲國家領(lǐng)館人員打聽:“你認識那邊的一對老年夫婦嗎?”
領(lǐng)館人員抬起頭來,瞥了一眼,搖了搖頭,表現(xiàn)出不屑一顧的樣子?!拔也恢浪麄冃丈趺l,”他回答,“但我可以肯定他們是吃白食者?!?/p>
“吃白食者?”我頭一次聽到這名詞,表示出驚訝。
“就是專闖外交宴會的游手好閑者?!?/p>
“哦,是這樣。他們怎么搞到請?zhí)?”我好像初出茅廬的實習(xí)生。
“何必要請?zhí)?大模大樣地走進來,誰也不會擋駕。”
“他們?nèi)绾蔚弥總€招待會的日期、時間、地點?”我打破砂鍋問到底。
“紐約市政府編有聯(lián)合國及領(lǐng)事團銜名錄,上載各國國慶日期,一查便知。至于招待會的細節(jié),打個電話給有關(guān)代表團或領(lǐng)事館,自稱是花店老板,受顧客委托送花去招待會,接電話的小姐能不告訴他?”
“這種事就沒人管?”
“誰管?只要宴會主人不抓住并提出控告,美國當(dāng)局才不會管哩。再說,這算犯什么法?怎么定罪?說實在的,也就多供幾份飯菜。只要不出大事,代表團和領(lǐng)事館犯不著為了個別下層人物搞得沸沸揚揚。”
外交界人士既然如此寬宏大量,看來老夫婦還要在紐約繼續(xù)吃下去,直到有一天,像在莫斯科一樣,“桌蟲”泛濫成災(zāi),或者出了大問題,才會著手解決。
摘自《俄羅斯真理報》
推薦:宋春華編輯:馮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