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琛
將難題進行分解
有時,我們碰到的難題無法局限在某一個層次進行處理,但分成不同層次就好解決了。
1872年,“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來到美國。當?shù)赜嘘P(guān)團體立即來訪,請求他在波士頓指揮音樂會。施特勞斯答應了。但談演出計劃的時候,他被這個規(guī)模驚人的音樂會嚇了一跳。
原來,美國人想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之最:由施特勞斯指揮一場有2萬人參加演出的音樂會。一個指揮家一次指揮幾百人的樂隊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了,何況是2萬人?
施特勞斯想了想,居然答應了。到了演出那天,音樂廳里坐滿了觀眾。施特勞斯指揮得非常出色,2萬件樂器奏起了優(yōu)美的樂曲,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原來,施特勞斯任的是總指揮,下面有100名助理指揮??傊笓]的指揮棒一揮,助理指揮緊跟著相應指揮起來,兩萬件樂器齊鳴,合唱隊的和聲響起。
因此可見,“分”是一種大的智慧,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解除心理上的壓力,也能幫助我們將難解決的問題高效解決。
1968年春,羅伯·舒樂博士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設計師菲力普·強生表達了自己的構(gòu)想:
“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間建造一座伊甸園?!?/p>
強生問他的預算,舒樂博士堅定而坦率地說:“我現(xiàn)在1分錢也沒有,所以100萬美元與400萬美元的預算對我來說沒有區(qū)別。重要的是,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人們捐款?!?/p>
教堂最終的預算為700萬美元。700萬美元對當時的舒樂博士來說是一個不僅超出了能力范圍也超出了理解范圍的數(shù)字。
當天夜里,舒樂博士拿出1頁白紙,在最上面寫上“700萬美元”,然后又寫下了10行字:
60天后,舒樂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動了富商約翰·可林,他捐出了第一筆100萬美元。
第65天,一位傾聽了舒樂博士演講的農(nóng)民夫妻,捐出第一筆1000美元。
90天時,一位被舒樂博士孜孜以求精神所感動的陌生人,在生目的當天寄給舒樂博士一張100萬美元的銀行本票。
8個月后,一名捐款者對舒樂博士說:“如果你的誠意和努力能籌到600萬美元,剩下的100萬美元由我來支付?!?/p>
第二年,舒樂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價格請求美國人訂購水晶大教堂的窗戶,付款辦法為每月50美元,10個月分期付清。6個月內(nèi),1萬多扇窗戶全部售出。
1980年9月,歷時12年,可容納l萬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這成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跡和經(jīng)典,也成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必去瞻仰的勝景。
水晶大教堂最終造價為2000萬美元,全部是舒樂博士一點一滴籌集而來的。
許多困難乍一看像夢一般遙不可及,然而我們本著從零開始,點點滴滴去實現(xiàn)的決心,有效地將問題分解成許多版塊,這將大大提升我們?nèi)スタ死щy的信心和復命的效率。
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越來越顯得重要,也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誰要想使自己的工作產(chǎn)生超凡出眾的效果,誰要想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誰就應該跳出傳統(tǒng)的思維定勢,學會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
工作中的大多數(shù)問題并非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它有很多正確答案。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正確答案。往往,第二個或第十個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有效的答案。
哈佛大學的彼得·林奇教授曾給學生出這么一道思考題: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先用左手做持釘狀,捏著兩只手指放在柜臺上,然后右手做錘打狀。售貨員遞過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指了指做持釘狀的兩只手指,售貨員終于拿對了。這時候又來了一位盲人顧客……
問題就隨之出現(xiàn)了?!巴瑢W們,你們能否想象一下,盲人將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買到一把剪子?”教授問。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噢,很簡單,只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比嗤瑢W都表示同意。教授沒有否定學生的答案。不過,他明確指出:“其實,盲人只要用口說一聲就行了?!?/p>
兩個答案都沒有錯,但從中卻凸顯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生回答問題之前,由于大腦已輸入教授提供的“打手勢”的信息,當盲人出現(xiàn)時,他們便產(chǎn)生預見,陷入“打手勢”的心理定勢而無法跳出來;教授卻能擺脫以往經(jīng)驗,打破思維定勢,以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來思考問題。
摘自《中國婦女報》2007年10月18日
編輯:王文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