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特生
貪生怕死是人之常情,也因此使我們無法以正確態(tài)度看待生死。
以前醫(yī)療技術沒那么發(fā)達,人到盡頭時,通常都在家里床上,穿戴整齊等親人從各地趕回,也等待那最后的時刻。在無望時,反而使死亡展現(xiàn)神圣的光彩,并且理解到死是最自然的歸宿,一家子在家里聚集,看著所愛的親人離開,就像在機場送機,不舍中也帶著歡愉,沒有遺憾。
但今日有了設備完善的醫(yī)院,壽終正寢的機會愈來愈少。一有危急,親人全部不準圍繞床前,以免妨礙醫(yī)務人員,在那里,床前親人是多余的,在拯救性命的大前提下毫無用處。
我們忽略了:在短短一生中,死不是最大的,遺憾才是最大的。
更何況,電擊治療也不一定能把命挽回,卻使病人孤孤單單上路,那么嚴肅的事,去那么遠的地方,卻沒有一個人送行,像話嗎?
在搶救生命的總綱下,這一切又變得合理了。
許多從外地趕回的親人,連進深切治療部看一眼的機會都沒有,他們可是病人日夜盼著見最后一面的人,結果只準見冰冷的遺體。
大家都悲哀地哭了,不是哭高齡老母的離逝,而是哭她走得那么不平安:鬢亂釵橫,衣衫不整,眼珠還瞪得大大的。搶救前提下,醫(yī)護都在拼命,哪管得了死前尊嚴。
(南云摘自《大公報》2007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