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蓉
冬天,常常想起英國作家吉辛筆下的落葉樹。那是我常看不厭的章節(jié):“不著葉衣的樹形有一種稀有的美,若是偶然雪或霜使它們的枝條變成銀色,對著樸素的天空,它便變成了永不厭倦的奇跡了?!?/p>
原來單單是枝干,也可以這么有風骨這么俊,原來真有美到骨子里這回事。疏朗之美,經(jīng)得起挑剔。
然后就想起了一篇關(guān)于白骨的隨筆。醫(yī)生的門后,有一具骨骼標本。每一次,醫(yī)生用到這個標本,都會輕輕地打聲招呼:“你好,張美麗!”有人好奇地問起,醫(yī)生解釋說,捐獻骨骼的人其實并不留名,但這具白骨清秀美麗,可以想象它的主人生前的美好,于是醫(yī)生自作主張叫她“張美麗”。作者在篇末感嘆道,她真正羨慕這個被稱為“張美麗”的女子,希望有朝一日,也有人面對自己的白骨,憐惜地喚了又喚。
一年之中是要有這樣的季節(jié)的:走在被風刮過的灰色的天宇下,聽見颼颼的風聲,落葉樹不同于其他季節(jié)的表情,蕭瑟的寒冬開闊了視野。
有些樹,要等到葉子落盡,才讓人驚艷。有些情懷,要在繁華落盡后才能體會。
(林鋒摘自《新民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