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短信平臺”欄目歡迎投稿。您可以點評近期下半月版的文章,針對文章本身或發(fā)散思維,或暢所欲言。個性的,獨到的,即是優(yōu)秀的。
字數(shù)在一百以內(nèi),文末請注明“(讀××××年××月[下]《……》)”,并留下姓名及詳細通聯(lián)方式。
讓座本是一件最平常的事,但有幾個人真能做到?曾有人提出“讓座有獎”,這本是對人格的極大侮辱,但竟有人問:“給多少錢?”
(讀2007年11月[下]《公交車上的一個座位值多少錢》)
夏雪(吉林)
我有了汽車,不搶道、不占道、不闖紅燈、不和行人爭道,怎么能炫耀我的身份和富有?百米距離就是要車接車送,不然我怎能無限風光、鶴立雞群?又怎能認認真真地顯擺?我有了房子,還想占有一套又一套,因為我有權有勢有錢,房子可是“硬通貨”呵。
(讀2007年11月[下]《有什么不一定用什么》)
楊孔翔(山東)
我發(fā)現(xiàn)國人最善于美化苦難,把苦難說成天將大任于斯、大器晚成、好事多磨、是財富……甚至把苦難變成一種榮耀與資本,可誰又愿意去承受這份苦難?于小黑的轉學就是對這種宣揚苦難行為的有力回擊。
(讀2007年11月[下]《異鄉(xiāng)人的孩子》)
吳菲菲(浙江)
當關愛被套上功利主義的外衣時,它的實質就變味了。對于一顆遭受過重創(chuàng)的心,我們不僅要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要用心去呵護,不要讓它再受傷,更不要為了品味疼痛而去剝它的傷口!
(讀2007年10月[下]《如此關愛》)
胡云霄(湖北)
經(jīng)歷過太多程式化的募捐,卻都敵不過這一次的感動:沒有媒體,沒有舞臺,也沒有明星,只有一個意大利女孩,扮作圣母瑪麗亞靜靜地站在意大利的街頭,身邊放著標有“救救中國失學窮孩子”的紙盒。我不禁潸然淚下,為了這份如火般熾熱的純粹的博愛!
(讀2007年11月[下]《圣潔的“乞討”》)
邢劍良(河北)
蜂擁而至的人群,險象環(huán)生;周邊道路車堵車,苦了交警。游客爬上烈士頭頂,猩猩累得趴下討?zhàn)垺谟邢薜墓操Y源遭受過度損耗的同時,還讓許多旅游者患上了節(jié)日綜合癥。得不償失的黃金周,它到底能給我們帶來多少和顏悅色的溫馨與快樂?黃金周,想說愛你不容易!
(讀2007年11月[下]《拷問“黃金周”!》)
南楊(浙江)
現(xiàn)在,我才意識到自己最多只是個50分的母親。我們應該關心孩子成長的大環(huán)境,而不只是在自家的小院里給孩子講故事。孩子教育領域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東西,也許母親們暫時不能馬上改變,但是我們可以從今天開始,從自我開始,關心孩子上的幼兒園是否合格,接送的班車是否安全可靠,飯菜是否營養(yǎng)衛(wèi)生,教學內(nèi)容是否科學合理,而不是出了問題后,等著幼兒園來通知。
(讀2007年10月[下]《你是個好母親嗎》)
盧鳳珍(廣東)
讀罷《平靜》,卻讓人無法平靜。有能力的不用,沒本事、不用心、或在崗位上混日子的倒能心安理得。哪管耽誤了學生的成長!文中那個可嘆的半山小學啊,面對成績下滑的學生,不知有多少“平靜”的老師和上級領導在那混日子呢?但愿這樣的怪事不要在我們身邊發(fā)生!
(讀2007年10月[下]《平靜》)
金昌福(吉林)
“應酬”這件事,難褒難貶,難揚難抑,皆源自無奈和需要。說應酬是工作,是體力活,大概沒有人會反對;說應酬是生活,是腦力活,在我看來也不為過。當你在不斷的錘煉中成長為一個合格優(yōu)秀的“派對動物”時,真誠和坦蕩正在棄你而去。
(讀2007年10月[下]《應酬是城市最重的體力活》)
周杰(湖南)
隨著你我逐漸的老去,留在記憶中的或許就不再是煩惱和怨恨、憂傷和恐懼,不再是名和利;而是愛人和子女的幸福陪伴,千載難逢的知己,孩童時的淘氣和頑皮,還有幾件刻骨銘心的往事……
(讀2007年9月[下]《靈性》) 孫星星(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