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濤等
中國的城管成了小販的“敵人”,美國的市長成了城管的“敵人”?!靶∝溕嫞青l(xiāng)和諧”與“城市形象,政府政績”孰重孰輕,當權者、執(zhí)法者心中應該有桿秤!
(讀2006年10月[上]《我們需要一個什么樣的城市》和《紐約市長是美國城管的敵人》)
張濤(內(nèi)蒙古)
大學生不愿掃地毫不奇怪,豈不聞當今中國,舉凡是學生,愿掃地的都已不多了。究其原由,有家庭因素、教育因素,更主要的,恐怕還是社會意識的污染效應在作祟。
(讀2006年10月[上]《美國大學生能掃地,中國的就不能嗎》
李雪峰(云南)
年底,機關黨委組織政治理論考試,開卷答題。寫一篇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論文或調(diào)查報告。正好有一篇我陪領導考察農(nóng)村經(jīng)濟起草的調(diào)查報告,修改后交卷(后投稿某雜志全文登載)。成績公布,單位僅我一人為良,其余均為優(yōu)。問秘訣:都是從網(wǎng)上直接下載打印的。彭老總曾有句嫉惡如仇的話:“崽賣爺田不心疼。”連考試都如此花納稅人的錢,我們某些官員當然不心疼。
(讀2006年9月[上]《中德官員對話錄》和《“政府缺錢關門”與“紅綠燈欠費斷電”》)
金樹(北京)
如果我理解得不錯,林沖口中的“文學”當是智慧、韜略、膽識等等,果如是,則金圣嘆先生的批語便站不住腳,有“文學”則王倫極可能如黃波文中所寫“他只要稍稍動動歪腦筋……結局都將判然有別”。晁蓋、吳用何足道哉?宋江、盧俊義何足道哉?!因此,王倫之敗一言以蔽之“又沒文學”……
(讀2006年11月[上]《江湖不是講道理的地方》
王凱(河南)
底層人群向“上”流動是自身發(fā)展的合理訴求,但是如果沒有上層人群向下流動的渠道上層社會如何容得下眾多的人?正如現(xiàn)在的官場,上得下不得,又有多少能者上不來,庸者浮于事?
(讀2006年12月[上]《底層人群代際傳承是不和諧因素》)
貝榮針(廣西)
道不盡寒門考生家長愁,炒不夠蟾宮折桂狀元秀,喝不完金榜題名謝師酒,撼不動教育產(chǎn)業(yè)這般牛……但見美國新生上哈佛,才知咱的作為有多丑。咱娃何止輸在起跑線,分明未進賽場就落下。自釀苦酒自己喝,難辭其咎你我他!
(讀2006年11月[上]《美國新生上哈佛》)
王安平(貴州)
關注民生,關注弱勢群體是媒體的首要職責。以“新聞性”為標準的報道,是對權力的褻瀆,是另一種社會不公!
(讀2006年11月[上]《窮也要窮得有新聞性》)
王成平(山東)
人生是一個過程,而且只是一個感受的過程:“食”和“性”是上帝賜予我們的最杰出的作品,它們構成了我們生命的基本架構;生命之鏈給我們的“關系”是我們生命關系中最親近的一種關“系”。欲明真相,真相已明,醍醐灌頂,不可不讀也。
(讀2006年12月[上]《欲明真相》)
賀英(山西)
含淚讀完《去國依依》這篇文字,我為沈女士的遭遇感到無比心酸(盡管這類事情每天都在麻木的氛圍中頻頻發(fā)生)。不知道沈女士去的哪一國,漂泊何方,但我總覺得她是懷著對祖國和諸多好友的依戀,含著失望和無奈的淚水踏上飛機舷梯的。
(讀2006年12月[上]《去國依依》)
蒙有功(廣西)
廣告說到底就是為了錢,令人,惡心嘔吐的俯拾皆是。非常感謝你們給讀者一個讓心靈和眼睛徹底放松的伊甸園。懷念沒有垃圾廣告的過去時。欣慰終于見到一本遠離廣告的心靈寫真集。
(讀2006年12月[上]《廣告,拜托你有點創(chuàng)意》)
袁統(tǒng)國(山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