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遒榮
電影《落葉歸根》講述了一個不尋常的故事:五十多歲的農民老趙,南下到深圳打工,不料好友老王死在工地上,老趙決定將老王的尸體背回家鄉(xiāng),一路上發(fā)生了很多事情……
主演農民老趙的,是小品演員趙本山。演員的最大特點是表情都特別豐富,大悲、大喜、大痛、大傷,都能通過面部的細微變化表現出來。這一點,演員老趙尤其擅長。于是,一個本應悲情的故事,被演繹成了一個搞笑的黑色幽默片。
這一切,都是演員老趙的,不是農民老趙的。
在鳳凰衛(wèi)視的“冷暖人生”節(jié)目里,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農民老趙——老農民李紹為,2005年,就是他背起客死他鄉(xiāng)的工友,傾盡所有,千里返鄉(xiāng)。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多,老李仍然無法擺脫悲痛的陰影。這是一張真實的中國老農民的臉:刻滿線條、滄桑、呆滯、無助、空洞、麻木。記得放映影片《落葉歸根》的DV時,圍觀的人笑聲不斷,自始至終,只有老李,面無表情。
面無表情,這就是農民李紹為再次面對那場災難時的表情,與演員老趙演繹的農民老趙,有著天壤之別。
面目呆滯的農民李紹為,生動傳神的電影人物老趙,兩種表情,哪一個更接近當下農民的真實現狀?
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解放日報》的訪談時,心情沉重地談到了她的體會。一次,她到廣西山區(qū)采訪,給當地的孩子帶了很多文具。她以為,孩子們看到這些文具一定會笑逐顏開,喜形于色,可是,孩子們的表情讓她吃驚。那里的孩子根本就無學可上,面對好看的文具,這些又黑又臟的小臉上,竟然沒有任何表情!敬一丹心痛地體會到,窮到極點,不是衣不蔽體,而是沒有表情啊。
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本應生動活潑的孩子們的臉上,為什么會毫無表情?是窮困,使年幼的他們喪失了很多快樂,也喪失了感知快樂的能力??鞓废Я?,甚至快樂從來就沒有光臨過,他們又怎么會表達快樂?
窮到極點,沒有表情;苦到極點,沒有表情;痛到極點,沒有表情。
羅中立那幅著名的油畫《父親》,感動了無數人。父親臉上溝壑縱橫的皺紋,開裂的嘴唇,枯樹一樣的手,木訥的眼神,無不令人震撼。這張飽經滄桑的幾乎沒有什么表情的臉上,寫滿苦難和掙扎。
窮困太重,愁苦太多,災難太大,都會使人的表情變得麻木遲鈍,甚至喪失。一個人的表情,如果是豐富、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就一定是充滿希望的。這樣的表情,應該是發(fā)自每一個人的內心,而不是一種表演……
[原載2007年第11期《中國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