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臉
在中國的詞匯、成語、俗語、歇后語里面,有不少意思差不多,比如“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團結(jié)就是力量”、“三個臭皮匠,賽過一個諸葛亮”、“眾志成城”等等,都是頌揚團結(jié)的作用的。但是,我卻發(fā)現(xiàn),雖然中國人發(fā)明了這些詞匯,可自己實踐得并不理想。
我有一個搞教育研究的朋友曾經(jīng)做過實驗:分別找了兩組人(每組各三十二名),一組是高學歷高智商的白領;一組是年事已高的退休工人。然后把他們的眼睛蒙起來,讓他們把一根長繩子圍成正方形。就這么一個簡單的行為,白領們卻怎么也圍不好,反倒是那些退休的大爺大媽們,在摸索了幾次之后,順利地完成了實驗。結(jié)果讓我很想不通:怎么越是一些高智商的人湊在一塊越是辦不好事情?(當然,這里指的是一些普通的事情,那些高精尖的項目自當別論。)
另一位朋友又做了一個“鉆山洞”實驗:找三十名學生,分成十五組,兩兩高舉雙手在頭頂交叉,由最后一組同學開始,依次往前鉆過去。過去之后,再形成新的交叉。出乎意料的是,怎么也完不成。但同樣一組實驗,在日本和韓國,人家的學生卻完成得相當出色。雖然我們不能就此下結(jié)論說,“中國人不適合從事集體項目?!钡杂仔纬蛇@么差的配合意識,勢必影響今后的團隊作戰(zhàn)。
不過,中國人好像特別擅長單打獨斗。比如古代的戰(zhàn)爭場面:兩軍對壘,一方是十萬,一方可能是五萬。然后雙方各派出一員大將進行廝殺。如果趕上五萬這方的戰(zhàn)將驍勇,在連斬對方兩三名戰(zhàn)將的情況下,只需把兵器一揮,自己的軍隊乘勝掩殺過去,往往就能贏得勝利。如此說來,基本上是這名將領一個人的功勞,跟自己身后到底有五萬還是十萬沒有太大關(guān)系。(當然,實力也不能懸殊太遠,七八百人還是滾不過十萬人。)
這又讓我想起了繁體的“單”字,左邊一個“單”、右邊一個“戈”,這就是過去中國人給戰(zhàn)斗下的形象的定義。
【選自《百度·貼吧》】
插圖/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