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縣苗族錦雞舞,2005年列為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苗族錦雞舞發(fā)源于貴州省丹寨縣排調鎮(zhèn)境內的苗族“嘎鬧”支系中著麻鳥式超短裙服飾的亞支系,流傳于苗族“嘎鬧”支系中著“排莫式”、“雅灰式”、“八寨式”等服飾亞支系。
錦雞舞是苗族蘆笙舞的一種,在數(shù)千年的傳承與創(chuàng)造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獨特的“四滴水”蘆笙;自成體系的百余首蘆笙曲;模擬的錦雞服飾及舞者錦雞角色扮象;舞蹈動作中腰、肢、臀、膝、步等起、承、轉、合流程化的動律特征等,與其他蘆笙舞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格。
錦雞舞是遠古鳥圖騰崇拜的演化物,具有農耕文化的顯著特征,她的表演內容有祭祖和文化娛樂兩方面,深層里與圖騰崇拜和農事祭祀、豐收慶典有著血脈相連。
丹寨錦雞舞素來深受人們喜愛,錦雞舞曾在國內外比賽和文化交流活動中引起轟動。在歷屆中國·凱里國際蘆笙節(jié)舞蹈比賽中多次獲得一等獎。2007年參加“多彩貴州”舞蹈大賽,獲得黔東南賽區(qū)決賽原生態(tài)舞蹈第一名,獲得全省決賽原生態(tài)舞蹈類最高獎——金黔獎。■
(責任編輯 趙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