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國內股市的供應量,不僅要讓H股及紅籌股回歸國內市場,而且還得充分讓國內公司便利地進入市場
今年以來國內股市的波動及價格快速飆升已經成了一種常態(tài)。有人說,這是由于國內流動性過剩、由于人民幣的升值、由于國內資產證券化的速度加快及股市供給不足,因此,國內股市迅速擴容,增加供給成了解決股市波動的根本之道。
大量的H股及紅籌股回A股上市,當然會大大增加A股市場的股票供應量,對緩解中國股市的供求關系矛盾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而且,更為重要的是H股及紅籌股回歸A股上市可以從根本上改變目前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質量。因為,這些在香港上市的H股和紅籌股上市公司,不僅規(guī)模大,而且大多是國內各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加上經過香港市場的熏陶,其經營機制、管理經驗、企業(yè)文化等方面都在與現代公司看齊。因此,這些公司回歸A股市場,不僅僅能夠緩解目前國內股市的供求關系,更為重要的是改變國內股市上市公司的質量。如果國內上市公司整體質量提高了,不僅為國內股市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也為中國股市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般來說,公司的融資順序是先自有資金,然后是債權融資,最后才是股權融資。如果管理層僅僅是認為要改善國內股市上市公司質量,僅僅是因為國內股市融資成本低,就采取種種誘導的方式讓H股公司回歸國內A股,當這些公司的錢本身就太多而又到國內A股市場來融資時,那么這種行為不僅不利于國內股市的發(fā)展,而且還會給中國股市帶來種種弊端。如由于上市成本低及上市容易,這就可能讓這些公司不會有效地把融集來的資金好好使用,發(fā)展公司的主營業(yè)務,反之,把從市場融集來的資金再投入到股市。這樣,不僅沒有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之,增加市場炒作之風險。因此,H股上市公司本身也需要根據自己融資需求確定回歸步伐和A股發(fā)行數量,應防止在自身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融資,然后又迫于盈利壓力而將募集資金投入股市。
還有,增加國內股市的供應量,不僅要讓H股及紅籌股回歸國內市場,而且還得充分讓國內公司便利地進入市場。目前國內股市上市公司僅有1400多家,而國內能夠達到上市標準并希望上市的公司估計會10萬家左右。如果說,國內股市的公司上市標準再放低,那么國內愿意上市公司會更多。因為,很簡單,對于這些公司,并非要到公司優(yōu)質程度如何,而且是只要達到上市標準就幫助它們順利地進入這種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供給很容易擴張。
因為,在一個發(fā)達的市場,并非僅交易高檔的產品,交易價格高的產品,而是要一個價格多元化多層次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中,不同的上市公司以不同的價格面對不同的投資者。這樣,不同投資者就能夠根據各自的投資偏好,尋找不同價格的上市公司。這樣,不同的上市公司及不同的投資者就能夠各得其所。
而要做到這一點,一是政府就得減少或放松對公司上市核準程序,甚至取消目前的發(fā)審制度,以便創(chuàng)造條件讓大量的公司自由進入股市;二是要確立一個有效的證券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而這個機制的確立,不僅在于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制度安排,更重要的是形成有效的價格競爭機制;三是目前國內股市有效競爭機制之所以無法形成,最重要的問題還是政府主導太多,上市公司進入從一開始就沒有處于一種競爭的狀態(tài)下。上市公司的準入、兩大交易所的完全壟斷、金融機構準入等都完全為政府主導。這些問題不解決,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就無法形成。一個市場沒有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有效的價格機制如何可能形成,上市公司如何能夠通過市場機制來改善自己等,這些都在于政府對市場主導太多。
總之,H股和紅籌股回歸A股,有利于控制流動性,也有利于穩(wěn)定市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投機。但是,增加A股市場供給更重要的是面對國內10萬家公司,如何創(chuàng)造條件讓更多的公司進入A股市場。而這個條件最為重要的是減少政府對股市的主導,讓中國股市形成有效的市場競爭機制,而不要僅滿足于目前既得利益的壟斷性的市場。否則,僅是增加股市的供給是無法改變目前中國股市瘋狂炒作的狀況,無法建立起新的中國股市文化。而這點才是中國股市得以持續(xù)健康發(fā)展的關鍵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