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訪整理:廖哲琳、楊舒媚
●撰文:費若本
馬英九曾有一個外號叫“馬更正”。大大小小的事情,他永遠會不厭其煩地打電話,親自動手寫下千言更正函,馬英九一向是找到機會就要“更正”一下。
已50多歲的人要有所改變,幾率是微乎其微的。除非經(jīng)歷了一生當中前所未有的考驗,對自己的內在不斷地省思,才會重新嘗試新的處世之道。2月13日,馬英九因“特別費”被起訴。對馬英九而言,這是他一生最難以承受的“屈辱”。5月2日的國民黨中常會上,正式獲得國民黨“總統(tǒng)”參選人資格的馬英九,在正式取得“身份”起跑前,談到被起訴那一刻,馬英九用了“非常的郁卒”、“氣憤”、“憤怒”、“荒唐”、“非常嚴重的冤枉”、“非常嚴重的傷害”、“非常在意,如果每次走出去,會被十目所視,十指所指”、“總會覺得外界會有些誤解”……等字眼。
可以想見,被指控是“貪污”,對于馬英九是何等的挫折,他又是何等地想要向世人辯解和說明,何等急著要“更正”呢?
但經(jīng)過兩個多月,馬英九變了。在一封馬英九寫給競選辦公室同仁的信中,他鼓勵團隊同仁,除了要“任勞任怨”之外,也要“任謗”。馬英九說他已漸漸走出陰霾了。
他是如何辦到的?他怎樣走過這段艱苦的心路歷程?這樣的煎熬與省思,又讓馬英九有了哪些體會呢?
馬英九說,經(jīng)過“特別費”一事,面對這么多的攻擊和冷箭,雖然會造成他“對人性的看法有所改變”,“但是不會讓我否定人性向善的一面”。即使未來還可能面對一審、二審,甚至三審的諸多變數(shù),“我對這個社會還是很有信心的。”馬英九說,“即使可能有很多無法控制的因素,如果都把這些‘可能當成是負面的,不樂觀的,那就干脆什么都不必做,等著宣判就好嘛!”他勉勵自己,也鼓勵團隊同仁,不要再“懷憂喪志”了,“我會試圖去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啦,現(xiàn)在我會認為IQ重要,但EQ更重要?!?/p>
第一個動力
家人信心鼓舞是最大心理后盾
從陰霾走出,從辯解到“任謗”,馬英九的心境和行為,正漸漸“破繭而出”。這歷程并不輕松,2月13日,面對著被“起訴”,馬英九可是忙著應變、請辭、宣布參選、直忙到晚上才回到家中。
回到家中的馬英九心情是不平與憤怒的,他對侯寬仁檢察官在起訴書中的許多用語,“詐術”、“連續(xù)犯”……認為是一生中“難以承受的屈辱,非常不能同意”。情緒一向內斂的馬英九,就一個人在家靜思著。住在他家對門,他的母親秦厚修關切兒子,卻不多言。
馬英九說:“我這個媽媽對自己的孩子很相信?!被氐郊液?,秦厚修淡定地告訴愛子:“我們都支持你。”既沒哭也沒表現(xiàn)難過,馬英九有了定心感。他的家人也都不會七嘴八舌,增添馬英九情緒上的壓力。家族聚餐時,大家都鼓勵他:“清白是要靠你自己奮斗出來的。”家人的信任和鼓舞,是馬英九最大的心理后盾。
談到家人,馬英九不禁對他的父親馬鶴凌有感傷之情。他說:“如果我父親在世的話,他會怎么想呢?他一定會非常非常生氣,說不定氣出病來也不一定?!瘪R英九也想起了從小拉拔他的奶奶:“阿嬤在我小時候就常跟我說,我們常常做好事,就不會有事情?!奔胰说闹С?,是馬英九走出陰霾的第一個動力。
但馬英九心中還是會掠過絲絲的感嘆。春節(jié)期間,他在家里想了很多事,包含他從政以來,所有的時間都投入工作了。他回憶,從1993年以來,他已經(jīng)十幾年沒有帶過妻子周美青和兩個女兒出去度個能過夜的旅游,而今竟然換來被起訴的代價,“所以我就想,所為何來?”
第二個動力
上友古人事跡,升華自我心境
上友古人,是幫助馬英九度過這段心理煎熬的第二個動力。在被起訴到春節(jié)期間,很多馬英九的朋友去他家里看他,馬英九說:“從距離我們不太遠的歷史人物,可以尋找出一些智慧?!庇幸晃慌笥迅嬖V馬英九明末清初袁崇煥的故事,這位抗清大將,一生以“忠貞”自許,沒想到最后卻被皇太極設計,受到“漢奸”待遇的天下奇冤。還有一位宗教界領袖,托人告訴馬英九有關耶穌與法利賽人的故事,鼓勵馬英九,就連耶穌也曾經(jīng)為了“安息日”,被當時的“法匠”侮辱。
本就熟讀史書的馬英九,從歷史人物中得到了堅定的信心。在這段日子中,馬英九還讀了受到“腐刑”屈辱的太史公司馬遷的《報任少卿書》,“讓我們去回想許多歷史人物,遭受屈辱的時候,他如何去自處,該怎樣去處理這樣的心境,要怎么去轉變,怎樣去升華自己。”
馬英九也特別提到了平定太平天國的曾國藩是如何轉變“屢戰(zhàn)屢敗”的屈辱,改成“屢敗屢戰(zhàn)”的自我激勵,自詡學習曾國藩之“打落門牙和血吞”。他又心儀春秋時期協(xié)助齊桓公“九和諸侯,一匡天下”的管仲,是如何地忍受世人初期恥笑,因管仲深知“惡小恥而不能成大業(yè)”,一切功過,忍小恥,等成大業(yè)再來評說。
這種心境中,清代名將左宗棠所提出的“任謗”,成了馬英九的心靈支柱。馬英九說:“左宗棠一定也是碰到了類似的狀況,面對一些對他并不公平的批評,但是他又沒有機會去澄清,或者去反擊,他就必須要去承受。”而不是杵在那兒“懷憂喪志”。
第三個動力
能夠下鄉(xiāng)行走獲得最樸實的智慧
下鄉(xiāng)行走,是馬英九的第三個、也是最讓他鼓舞的動力。走在臺灣屏東、臺南鄉(xiāng)下,雖然偶爾會碰到一些村民“嗆聲”,但大多數(shù)的人,卻用他們最樸實的智慧鼓勵馬英九:“你太老實,是被人欺負啦,加油!”馬英九憶起有一次到國姓鄉(xiāng),一位不會說國語的60多歲老太太,看到他就抱著他哭:“你一定不能退,要堅持下去?!弊岏R英九相信公道自在人心。他一生自詡的“清白”,在民間還是有那么多人支持,他自我解釋,這是因為他過去的所作所為,還是得到許多人的信任,“我覺得這點很重要,因為這是我長期累積下來的形象?!?/p>
在這么多的省思和鼓勵之下,馬英九走出了心靈陰影。有一天,他和一些大學時就交往的朋友吃飯時突然說:“我現(xiàn)在反而不怕抹黑了,以后我該說就說,該回應就回應,不值得回應,就不回應了。”
馬英九說,現(xiàn)在他想得更多的是,參選之路應是“大我與小我之間的選擇”。特別費一案,雖是他參選路上需面對的戰(zhàn)場,但不會再是他心理上的障礙。馬英九說他給自己的壓力是:“我要趕快用功,把國家的愿景和策略拿出來”,“不能把民眾的期待,只當成是自己政治的籌碼;而是要讓民眾真正能相信,他們對我的相信,對我的支持,將來絕對不會落空”。(摘自臺灣《新新聞》)(責任編輯/胡文婕)
海外星云 200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