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我能在都市的一隅邂逅他,我一定對他說:“對不起,特困生!”
十幾年前我還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因為我的各科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老師和家長對我贊賞有加。我就是在這樣的優(yōu)越環(huán)境下,給我們班里的一位特困生,留下了一塊無法揭去的傷疤。
期中考試結(jié)束了,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中,我從老師公布的成績里再一次驕傲起來,這次我又是全班第一名。分數(shù)下來后,有人歡喜有人憂,但最難過的還是巴圖。他的成績又可以倒數(shù)第一了。那時已然是以分數(shù)為綱,學校里學習成績幾乎可以代表一個孩子的全部。在這樣的標準下,巴圖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特困生”,雖然他一再努力,成績還是在原地踏步。
幾天后班里舉辦了頒獎儀式。在老師的贊揚和同學們的掌聲中,我接受了老師給我的獎品:一支紅色鋼筆。這支鋼筆我曾在旗里的百貨商店見過,由于價錢不菲——3元,我不得不黯然離去。這一次,它就這樣陰差陽錯地成了我的囊中之物。
下課后,我得意忘形,路過巴圖的座位時,不小心竟然把他的鋼筆弄掉了。那支鋼筆的筆尖已經(jīng)開叉,失去了它的寫字功能。
“給我賠!”一個粗大、充滿力量的胳膊從后面抱住了我。是巴圖。雖也曾幾次掙扎,但我不是他的對手。那時的我不知道應(yīng)當用什么樣的恰當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便匆忙地答應(yīng)把我那支獲獎的鋼筆賠給巴圖。
盡管我損壞了巴圖的鋼筆,但我實在不想把這支剛獲獎的新鋼筆賠給巴圖。于是,中午放學后,我趁別的同學不注意,悄悄從我的文具盒里拿出了那支紅鋼筆,我匆忙跑回家,跑進自己的臥室,把它藏在抽屜的最下面,然后匆匆吃了幾口飯,上學去了。
我的獲獎的紅鋼筆“不翼而飛”了!
下午上課之前,班里一陣軒然大波。同學們都知道了這個事實:我的獲獎的紅鋼筆不翼而飛了。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這件事,最后大家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特困生”巴圖身上。大家一件一件數(shù)落著巴圖曾經(jīng)干過的壞事,有的女生還在那里嘰嘰喳喳地抱怨他的學習成績?nèi)绾稳绾卧愀?。大家都說,一定是巴圖偷走了我那支鋼筆。
我如坐針氈,卻不流露一絲一毫表情,也始終沒有說任何話。
放學以前班主任特意給我們開了一次班會。在班會上,她告訴我們偷人東西是不道德的,是可恥的。最后老師還說,如果誰因一時的喜愛拿了那支鋼筆,希望親自送到老師那里,老師不會計較同學一時的過錯。但是,幾天過去了,那支紅鋼筆依然下落不明。那幾天,平時活潑好動的巴圖整日萎靡不振,上課時也木訥地呆在那里,不舉手,也不朗讀。
事情并沒有就這樣結(jié)束。那時我父母都在教育局工作。有一天,媽媽親自來找班主任,并與她聊了好長時間。我不知道當時她們具體聊了些什么,但是我知道,那次談話一定和紅鋼筆有關(guān)。事情就這樣被鬧大了。因為第二天早操結(jié)束后,學校廣播里點名批評了巴圖。這個消息我和我的同學們都聽得清清楚楚。
下早操課回來后,我看見巴圖哭了??薜煤軅?,他的座位與我的座位只隔幾步之遙。但是事情真的鬧大了,那時的我出于害怕,竟不知道怎樣給這樣的事件畫一個句號。幾天后,巴圖的座位空了。一天,兩天,三天……他再也沒有來。后來才有同學告訴我,巴圖的父母來學校辦理了轉(zhuǎn)學手續(xù)。
那支紅鋼筆成了我內(nèi)心的羈絆,我曾幾次試圖把它丟進垃圾桶,但每每那時我沒有勇氣,甚至我的內(nèi)心會微微絞痛,我知道那是一個人的良心在作怪。
我在學生時代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情,我嫁禍于同學,害得巴圖代為受過,并因此離開了學?!覠o法原諒自己!
(選摘于《南方周末》2007年07月26日
文化版“記事”欄目——“說吧,我的內(nèi)疚”征文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