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自行車出行逐漸成為一種普遍的游玩加健身方式,既可鍛煉身體,又能從容欣賞路兩邊的景色。騎車出行的愛好者四處游歷,尋找屬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騎自行車鍛煉的好處是:不限時間、不限速度,不但可以減肥,而且可使身材勻稱。由于騎自行車是需要大量氧氣的運動,所以可以強化心臟功能,還能預(yù)防高血壓,有時比藥物更有效。騎自行車血液循環(huán)加速。大腦攝入更多的氧氣,再加上吸入大量新鮮空氣,會覺得大腦更清新。騎在車上,你會感覺十分自由且暢快無比。它不再只是一種代步工具,更是愉悅心靈的方式。一些原來坐車或開車上班的人現(xiàn)在改為騎自行車。他們說,雖然路上花的時間多了,但落個心里踏實,還鍛煉了“一把”身體,值得。
自行車運動時,手臂和軀干多為靜力性的運動,兩腿多為動力性的運動。在血液重新分配時,下肢的血液供給量較多,心率的變化也依據(jù)踏蹬動作的速度和地勢的起伏而不同。身體內(nèi)部急需補充養(yǎng)料和排出廢料,所以心跳比平時增加2~3倍。如此反復(fù)運動,就能使心肌發(fā)達、收縮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從而使肺通氣量增大,肺活量增加,呼吸功能提高。
掌握好自行車技術(shù)可以節(jié)省體力,保證安全。自行車車座的調(diào)整,是自行車技術(shù)的一個重要方面。車座應(yīng)調(diào)整到什么高度為最佳呢?一般說來,以車座較低并有5~10度的右傾,最利于長途旅游。因為一是低車座蹬車靈活,可用腳的不同部位輪流用力,使下肢各種肌肉輪流休息;二是車座低,人的位置相對降低,可減少空氣阻力;三是車座低,微后傾,使身體挺直,臀部受力均勻,減少疲勞感,同時又可減輕雙臂的負擔,保護手腕;四是車座低有利于安全,在遇到緊急情況時,雙腿伸直便可著地。
騎自行車運動量要適中,只留意騎自行車的路程是不夠的。每次騎車至少30分鐘,但不要超過60分鐘。長途出游時,要定時休息。騎車時上身要放松,以避免引起肩膀和脖子酸痛;不要把身體壓得過低,否則會限制腹式呼吸。
騎自行車遠行,出發(fā)前要把自行車保養(yǎng)好,特別是車胎不漏氣,前、中、后軸狀態(tài)良好,閘、鈴、鎖都靈敏有效。最好隨車帶一個小型打氣筒和簡單的修理工具。每天旅游結(jié)束,要認真檢查車輛,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處理。旅游者計劃每天騎行的里數(shù),最好不要超過100公里,并間以適當?shù)挠斡[、休息,以始終保持旺盛精力。選擇路線時要考慮到風向。在逆風條件下,騎車特別吃力,如果是長途遠行,體力消耗過大,很難持久。遇到這樣的天氣,與其騎車前行,還不如下車推著前行。騎車的速度不宜過快。遇有交叉路口、橋梁或上下坡時,尤其要注意安全。攜帶物品要盡量輕便,除生活必需品,還可以視各人的不同情況,帶些攝影、繪畫工具。所攜帶的物品要擺放整齊,放入袋內(nèi),外罩塑料包,既可防雨,休息時又是一個舒適的坐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