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非常6+1》、《超級女聲》、《加油好男兒》等選秀節(jié)目的火爆播出,“造星運動”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的關(guān)注。在這個崇尚成功的時代,誰都希望自己能成為公眾眼中的“青春偶像”,展示自己,尋求快樂。那么,如何理解“青春偶像”一詞?隨著時代的變遷,不同時期的“青春偶像”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的隧道,一起去搜索“偶像”……
無私、奉獻——
傳承雷鋒精神
受訪人:撫順市 孫敬山(工人,出生于1943年)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親筆題詞,號召全國人民“向雷鋒同志學習”。從此,雷鋒成為整整幾代人學習的榜樣。直到現(xiàn)在,每年的三月都是“學雷鋒月”,學校會組織學生走進社區(qū)、街道、敬老院等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追尋雷鋒的足跡。然而,在信息化的今天,許多年輕人盲目地追星,心氣浮躁,學習雷鋒也只停留在口號上,這讓人感到很心痛。他們并不了解雷鋒精神的時代意義,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民族的“優(yōu)秀品格”。
那么,雷鋒精神是什么?它是:“對待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樣火熱,對待個人主義要像秋風掃落葉一樣,對待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爆F(xiàn)在,雷鋒精神已經(jīng)被簡化為一種助人為樂、無私奉獻的代表性符號,并且一代一代傳承下來。
熠熠生輝的保爾·柯察金
受訪人:劉策 (退休干部,出生于1942年)
至今我還能背得保爾·柯察金的那段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這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終的時候,他就可以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jīng)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全人類的解放而斗爭?!边@段話影響了我大半輩子,還被我抄錄在日記本中,在寫作文和演講時我還曾反復引用過。
在我們那個年代,進步的書籍很少,《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如一股清泉一樣浸潤著我的心靈,它讓我的精神一直保持興奮和激昂,對生活充滿希望??梢哉f,保爾手握鐵锨、頭戴布瓊尼軍帽、大衣被風吹起的形象,被當年無數(shù)的青年人所狂愛,而保爾堅強的意志以及與冬尼婭小布爾喬亞式的戀情,也曾成為當時青年人渴求的時尚。
話外音:20世紀60年代正處在社會主義建設(shè)初期,整個社會困難重重,時代必然會召喚像雷鋒、保爾、王進喜、焦裕祿等具有艱苦樸素、舍己為人精神的“偶像”,他們的出現(xiàn)給社會注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也突出反映了早期建設(shè)者共同的優(yōu)秀品質(zhì)。并且,“雷鋒精神”、“鐵人精神”一直影響到現(xiàn)代化建設(shè)的今天。建議中學生朋友多研讀《雷鋒日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書籍,相信你從中一定會有新的感悟和收獲。
自強、拼搏——
戰(zhàn)勝自我的張海迪
受訪人:長沙市 黃慶然(公務(wù)員,出生于1960年)
張海迪被譽為中國的“保爾”,她從5歲起高位截癱,胸以下都失去了知覺,但幾十年來,她學醫(yī)救人、寫小說、畫油畫、拍電視、唱歌、讀碩士……這些常人都難以全部做到的事情,張海迪做到了。張海迪的精神深深地打動了我,每當困難和不幸出現(xiàn)在面前時,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的形象總能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給我戰(zhàn)勝逆境的力量。等我有了孩子以后,我時常把張海迪的故事講給她聽,讓女兒閱讀有關(guān)張海迪的書籍,并寫讀書筆記。女兒和我一樣也從張海迪身上學到很多東西,我想這種無形的力量將會影響我和女兒的一生。
打不倒的中國姑娘
受訪人:南昌市 趙啟東(教師,出生于1961年)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1981年,中國女排取得冠軍,接下來創(chuàng)下了世界排球史上第一個“五連冠”的紀錄,這給我以很大的觸動。女排姑娘們的拼搏精神讓國人為之振奮,我也從此愛上了排球,女排姑娘也成了我的偶像。
那個年代,中國人開始意識到自己與世界的差距,并試探著向世界打開國門。排球的奪冠,無疑向世界宣告了中華民族崛起的信心和能力。“拼搏”、“一往無前”、“永不言敗”,這些詞匯成了時代的口號,也鼓舞著世人的心——“去追趕別人,去超越別人”。
話外音:上世紀80年代的偶像,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tǒng)的社會道德楷模,代表人物是身殘志堅的“中國保爾”張海迪、救火犧牲的少年英雄賴寧等。這類偶像,以他們的自強不息和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繼續(xù)成為人們所景仰的對象。另一類則是在各行各業(yè)取得輝煌成就的成功人士,如體育界的女排,文學界的顧城、北島、三毛、瓊瑤等。
簡單、盲目——
“超女”是我的偶像
受訪人:哈爾濱市 衣雪云(學生,出生于1989年)
另類的裝束、怪異的發(fā)型、流行的語言、瀟灑的動作、令人瞠目的顏色……湖南衛(wèi)視的“超女”可謂陣容強大。我是李宇春的鐵桿粉絲,她出版的個人專輯、各種演出活動的資料,我收集了厚厚一大摞,臥室里還貼滿了她的海報。我覺得李宇春太有“魅力”了,不光我崇拜她,我周圍的很多女生也崇拜她。2006年“超女”冠軍尚雯婕人氣也很高,她的粉絲也遍布天下。
受訪人:沈陽市 張曉桐(學生,出生于1990年)
我是一名中學生,12歲的時候就獲得過交通臺舉辦的歌手大賽一等獎。老師經(jīng)常對我們講,學藝術(shù)的不光要精通專業(yè),更要去實踐。于是,各種面向?qū)W生的“選秀”節(jié)目時刻撥動著我的心弦。2006年我參加了“超女”東北賽區(qū)的比賽,為了能在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我提前二個月就開始做準備了,犧牲了不少上課時間去參加各種培訓班,練舞蹈、練聲樂、學走臺步。為了模仿張靚穎,2006年3月張靚穎到沈陽獻歌時,我特地請假頂著寒冷的天氣在車站迎接靚穎,我揮舞著橡膠海豚,大喊張靚穎的名字。還有不少中學生模仿張靚穎的“海豚音”,就連走路的姿勢、說話的語調(diào)也要和張靚穎保持一致,我真是遇到知己了。
話外音:對于未成年人而言,他們正處在自我意識快速成長的時期,企盼自己有朝一日能夠被人注目,這種強烈的心理需求促使他們?nèi)①?、去追星、去崇拜。即便他們不去參加海選,不去亮相,也要做一名忠實的“粉絲”,為自己的偶像吶喊到最后。這反映出年輕一代浮躁的心理和盲目崇拜的價值取向。
結(jié)語
有人說,現(xiàn)在是一個“偶像缺失”的年代。年輕人盲目地崇拜“娛樂偶像”,卻很少有人把偶像與偉人、科學家、學者等聯(lián)系到一起,這很危險。誠然,“超女”、“好男兒”等一批“平民偶像”自有其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但這些“偶像”能體現(xiàn)這個時代的精神嗎?他們可能會影響當下年輕人的言行和舉止,但不可能引導、推動我們這個社會積極健康地向前發(fā)展……單一類型的偶像崇拜,無疑會給我們這個民族帶來深層次的精神“貧血”。我們堅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但“榜樣”是誰?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些什么?這些問題非常值得我們青少年好好地去思考和反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