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問/川熊博行 譯/于金
“感覺”與判斷
王銘琬九段:本期,我們研究一下“判斷”的問題。圍棋中存在著可以計算的領域與不可計算的領域。就可以計算的領域而言,因為可以換算成具體的數字,所以易于判斷。而不可計算的領域,是圍棋中最困難的部分,因此我們需要用“感覺”來彌補。
此外,與感覺相輔相成的是計算能力。我一直認為,既然下一手都不清楚怎么走,那么就更不可能知道三手、五手之后的情況。因此,所謂的計算,不過是一個大致的標準、一種根據、或者是一種預想而已,因此,我們需要在頭腦中描繪出若干個可能的圖形,然后自己決定放棄哪個圖,采用哪個圖。這就是本期的主題——判斷。判斷是圍棋中重要的要素之一。下面我就給大家展示一下我在實戰(zhàn)經常采用的判斷方法。先來看一下題目圖。在此局面下,我是怎么判斷的呢?首先來看一下題目圖的形成過程。圖一,面對黑棋的“中國流”布局,白6反掛,對此,黑7在左下角掛角。對局時,黑棋沒有心情在14位應。黑9尖出時,白10在左邊應,所以,黑11、13在下邊展開,形成了對白6一子的攻勢。
——也就是向白6一子施加壓力。對于白14,也有人認為在15位小飛更穩(wěn)健一些。不過.白棋在明知自身棋形薄的情況下還走白14深入黑陣,也可以說是一種作戰(zhàn)意圖吧。
白棋走白14好,還是15位小飛好,那是趙善津九段的判斷。也就是說,趙九段放棄了白15位之后所有可能的變化,選擇了白14。當然,趙九段也一定想到了實戰(zhàn)至黑27為止的結果。
接下來白30如果走白A進角,撈取實地,那么黑也可能會考慮下在B位擴張自己的區(qū)域。實戰(zhàn)中,白棋走了白30,在上邊到左邊一帶形成了較大陣勢,所以,黑棋此時就需要踏入白陣破空,其判斷的基準就是剛剛形成的從右下角開始至下邊一帶的棋形。在右下角,我認為黑棋的上靠是成功的,因為下邊的一顆白子(白6)已經處于臨死狀態(tài)。我認為右下角的白棋因為受到來自黑棋的壓力而難受。黑棋在踏入左上角的白陣時,其難受程度若低于右下角的白棋是最理想的。這樣的話,黑棋就可以助長右下角的優(yōu)勢地位。為此,我選擇了圖二的黑1掛角。
——上邊與左邊相比,左邊明顯要更寬廣?!皬膶拸V的地方掛角”,這是圍棋格言。你為什么故意選擇在狹窄的地方掛角呢?如果在狹窄的地方掛角,你剛才所說的“難受程度”不是會增大嗎?
這是因為此時比較的對象不僅僅是“難受程度”。關于這一點以后再詳述,首先來看一下實戰(zhàn)的進行。黑l掛角時,白2尖頂,黑3長后,白4一間跳應,黑5拆時,白6飛搜根,這屬于完全可以預見的范圍。
——因為白棋就是希望在這里令黑棋難受。
對此,我選擇了黑7沖,黑9擋住。實際上,黑7這手棋最想走的是圖三的黑1大飛罩,但被白A反擊的變化有些看不清楚,所以就排除了黑1大飛罩。最根本的原因是,下成圖二至黑9的結果我認為黑棋不壞。
——但是,就這個局部而言,黑7、9不是受到白棋的欺負而難受嗎?
那就用“手割”的方法來回答你這個問題吧。假設當初白棋在8位走了拆二,那么,從黑1掛角開始到黑5拆二之后,白6二路小尖,而黑7擠時,白棋走了白 長,與白6黑9的交換相比,黑7的頂的確好像更差一些,小過此時不要忘記我們的比較對象——右下角的白棋。與之相比,上邊的黑棋不但沒有被封鎖住,而且本身也已經基本成活。也就是說,上邊的黑棋要好于右下角的白棋。這樣,黑棋就保持住了右下角的優(yōu)勢。
——原來是這樣。所以,黑7、9在這里采取了讓步的態(tài)度。在一盤棋中要比較自己的形狀與對手的形狀,這真是個獨特的想法。不過白棋如果像圖四那樣走白1夾擊的話,黑棋準備怎么下呢?
白棋如果夾擊的話,最普通的下法是黑2點3·三。黑10能夠跳在白棋的前而,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愉快。什下角的白棋完全被封在里面,而這里的黑棋卻可以走到這個跳,相比之下哪一方更難受是不言自明的。
——的確如此。不過還有一點不明,請指教。圖五,黑1、3為什么不行呢?
黑1、3并非惡手,就局部而言甚至可以說是比我的實戰(zhàn)下法更常見。但是在本局中這個下法不行,因為被白4跳起來后,黑棋在右邊以及下邊一帶所形成的模樣將自動消失。就本局的進程來說,如果黑棋的厚勢不能發(fā)揮作用的話,那么當初右下角的白棋所遭受的“欺凌”就變成了撈取實空,反而成為好手。前面你所提到的圖六,黑1從左邊掛角之所以小好,也是這個道理。也就是說,黑1掛角,雖然可以讓白2小飛應,但是此后,白冷得到了加強,這就相對地降低了黑棋厚味的作用。黑棋之所以選擇圖二至黑9為止打散白棋,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就足要盡可能地向右側的白棋施加壓力。接下來是圖七。黑棋需要考慮黑 一子的出路。例如,黑1如果飛進角,以下進行至白12,白棋的區(qū)域也得到了擴張。
——我也能看得出來,右下角的白棋與左上角的黑棋是旗鼓相當。
在本局這樣的局面下,能夠成為判斷基準的比較對象是右下角的白棋,我的目標就是要使得自己能夠比比較對象好一些(哪怕是一點點),所以選擇了實戰(zhàn)的掛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