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是咨詢師協(xié)助求助者解決各類心理問題的過程。心理咨詢最一般、最主要的對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問題的人群。健康人群會面對許多家庭、擇業(yè)、求學、社會適應等問題,他們會期待做出理想的選擇,順利地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發(fā)揮和尋求生活的良好質量。心理咨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提供肯定的發(fā)展咨詢,給出相應的幫助.心理咨詢所提供的全新環(huán)境可以幫助人們認識自己與社會,處理各種關系,逐漸改變與外界不合理的思維、情感和反應方式,并學會與外界相適應的方法,不僅能夠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排除困擾、還能掌握自我調節(jié)的方法,從而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功教育子女,處理好家庭關系。
據2001年的統(tǒng)計資料,在中國,每百萬人口中僅有2.4名心理學咨詢服務人員,即使是在上海,每百萬人口中的心理學咨詢服務人員也只有10名而已。但只是在一般發(fā)展中國家中,這個數(shù)字也達到了50-100名,而在美國更是有550名心理咨詢服務人員在為每一百萬人口服務。在我們這微不足道的2.4名心理咨詢服務人員中,受過專業(yè)培訓的更是屈指可數(shù)。其中的大部分人在從事心理咨詢師職業(yè)的職業(yè)能力、基本素質與任職資格等問題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有一定數(shù)量人的能力水平、咨詢動機甚至令人擔憂。由此可見,巨大的市場需求與匱乏的心里咨詢專業(yè)人才正是我國心里咨詢行業(yè)的現(xiàn)狀。
影響本行業(yè)發(fā)展的重要因素,除了上述專業(yè)人員嚴重不足,其它的因素還有:
觀念上的問題。人們在心理出現(xiàn)傾斜和誤區(qū)并引起身體不適時,通常想到的是吃藥看病,很少有人會主動想到該去看看心理醫(yī)生,即使察覺是心理方面的問題,很多人也是羞于啟齒。而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使當代人的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亞健康狀態(tài)的心理問題和重型的心理疾病成為21世紀的高發(fā)癥狀,這就造成了我國“有效需求不足,潛在需求很大”的矛盾現(xiàn)狀有統(tǒng)計顯示:在每個人的生活中,70%—80%的時間都會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狀態(tài),80%以上的人會經常出現(xiàn)心理困擾.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期,人們產生的失落感和生活壓力,很容易使人患上心理疾病。資料顯示,中國目前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數(shù)已超過1600萬,帶有情緒障礙及行為問題的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約有3000萬。大學生、婦女、老年人、白領階層、下崗職工以及外來民工都是易患人群。各類精神和行為問題,均呈加速上升趨勢。
專家指出,由于一直以來人們對于正常心理的界定不清,很多人并不認為自己有心理問題。因此,以上統(tǒng)計數(shù)字均屬于保守數(shù)字。事實上,在每個人的生活中,70%—80%的時間都會存在心理不健康的狀態(tài),80%以上的人會經常出現(xiàn)心理困擾。
然而,與上面這些數(shù)字相對應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心理診室目前的經營情況并不樂觀,大部分都是門庭冷落,來訪者寥寥。
究其原因,還是社會觀念的落后導致了心理咨詢市場供需錯位。大多數(shù)國人在遇到焦躁、嫉妒、抑郁時,習慣于憋在心里,獨自承受,最多會向周邊的朋友傾訴一下,很少有人會主動去看心理醫(yī)生。去看心理醫(yī)生的人,往往會被人側目視之。
我覺得對大部分人來說,費用不是主要問題,關鍵還在于觀念。一些病人在外面都表現(xiàn)得很強大,覺得做心理咨詢是一種示弱的表現(xiàn);一些人對心理健康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自己心理沒有問題;也有一些人認為心理咨詢并不能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此外,很多人排斥目前心理咨詢實行的按小時計費的方式。他們認為計時收費的方式主要還是為了贏取更高的利益,不夠真誠,并因此懷疑心理咨詢的效果。
此外,很多人排斥目前心理咨詢實行的按小時計費的方式。他們認為計時收費的方式主要還是為了贏取更高的利益,不夠真誠,并因此懷疑心理咨詢的效果。
事實上,一個心理咨詢師所付出的努力遠比病人看見的要更多。除了和病人面對面聊天的那一小時,咨詢師還要做大量的后續(xù)工作,比如查找類似案例,分析心理原因,找到輔導方法等,病人看不見這些工作,所以會覺得聊天一小時就收費幾百元太貴了。
目前來我們公司咨詢的客戶一部分是成年人,咨詢的一般是人際關系、生活壓力、情緒情感、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問題;另外一部分是中學生、大學生,他們多數(shù)是咨詢有關厭學、學習壓力過大引起的抑郁以及早戀等問題。我們做心理咨詢時,主要通過與來訪者聊天了解其心理狀況以及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再進行心理輔導。
隨著人們心理健康意識的逐步增強,進行心理咨詢的人群也漸漸擴大,現(xiàn)在我們公司每周有幾十個人來進行心理咨詢。
這些數(shù)字和實際的市場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我認為阻礙大家走進心理診室的原因首先是觀念,其次才是費用。
很多人心里都懷有這樣的想法:“去做心理咨詢,會不會讓別人覺得我有神經???”抱有這個想法的人很難邁進心理診室的大門。
費用也是一個原因。收入較低的人群可能會覺得難以負擔,所以哪怕心理有了很大障礙,也不愿花錢做心理咨詢。
所以說,我國心理咨詢業(yè)的發(fā)展,需要的是整個社會的努力和觀念的改變。
心理樂園 www.xlfamily.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