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下了一場雨,使原本轉(zhuǎn)暖的天氣驟然變冷,氣溫下降了四五度。來醫(yī)院就診的患者一下子多了,輸液室里忙得不可開交。
就在這時,醫(yī)生辦公室里響起了吵鬧聲:“剛剛那位護士小姐說我孩子38.5℃,你說38℃,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一個醫(yī)院兩個結(jié)論,怎么這么不負責(zé)?”
“孩子的溫度計上明明只有3 8℃,不需要打退燒針?!标愥t(yī)生耐心地向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女士解釋道,“這樣吧,哪個護士給你看的,我再問問?!?/p>
“是我?!标愥t(yī)生聽到一聲怯生生的回答。抬頭一看,是剛來進修的徐瀟。
“這怎么回事?”陳醫(yī)生問道,“人家溫度計上明明只有38℃,為什么病歷上是38.5℃?!?/p>
“不是小孩腋下體溫都要加O.5℃嗎?”徐瀟解釋道。
原來是這樣,陳醫(yī)生知道問題出在哪里了。沒錯,給小孩腋下體溫加O.5℃的做法,是很多家庭、基層醫(yī)院都習(xí)慣采用的。其實,這是錯誤的?!爸灰獪y足5分鐘,溫度計上顯示多少溫度,就是多少溫度。”陳醫(yī)生肯定地告訴徐瀟。
“口腔溫度要不要加呢?是不是更準(zhǔn)確?”抱孩子的女士一聽,感興趣了。
“口腔測溫法比較準(zhǔn)確方便,也不需要加。一般測3分鐘,仍然是37℃為正常。但適合于神志清楚而且能配合檢查的6歲以上的小兒。你孩子只有兩歲,不可以用這個方法?!?/p>
“從屁股測體溫,比較好?!迸赃呉晃焕洗鬆斀舆^話,惹來一陣笑聲。
“他說的是肛門內(nèi)測溫法,這種方法測溫時間短、準(zhǔn)確,適合1歲以內(nèi)的小兒、不合作的兒童以及昏迷、休克患兒。不過,用的是肛表水銀溫度計,而且前面要涂滿潤滑油。一般測3~5分鐘,36.5—37.5℃為正常?!?/p>
“還有一種耳內(nèi)測溫法,非典的時候,大家都見過。這種方法也很準(zhǔn)確、方便,也不會造成交叉感染,但儀器貴,門診很少用?!?/p>
“哦,原來測體溫也這么多學(xué)問。”大家都恍然大悟。
徐瀟挺不好意思地說:“我回去以后,也一定告訴其他護士,給小孩測體溫再也不要加O.5℃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