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埃博拉”這個名詞還顯得有些陌生。然而事實上,它是人類所知最致命的傳染性病毒之一,感染后死亡率高達70%~90%。在過去的十多年間,全世界已有1000多人因此死亡。這里,我們通過一篇來自非洲的紀實報道來了解一下埃博拉病毒的真面目。
2000年10月14日,東非烏干達北部最貧窮最偏僻的古盧區(qū),3名染上一種奇怪疾病的實習女護士正在病床上做最后的掙扎。隨著她們一陣陣痛苦的呻吟,一團團污血順著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門往外涌,任由高明的主治醫(yī)生用盡了一切的辦法,也沒能堵住涌出的污血。此時,醫(yī)生們只能等待衛(wèi)生部的疫情專家前來會診。
姍姍來遲的專家小組正好看到了3名患者最后死亡的恐怖情景,其中一名專家震驚得連手中的器械都掉在地上。這位經(jīng)驗豐富的專家一路上都在擔心這種怪病就是“埃博拉”。很快,他的猜測得到了實驗室檢驗結(jié)果的證實:三位護士正是在照顧患者的時候感染了埃博拉病毒。
然而,這一發(fā)現(xiàn)顯然太晚了點,“埃博拉”實際上已經(jīng)在古盧地區(qū)全面爆發(fā)。當?shù)匾患裔t(yī)院院長介紹,每收治一位感染“埃博拉”的患者,至少表示該患者有五到六個親人已經(jīng)死亡!現(xiàn)在,醫(yī)院的護士們嚇得不是辭職不干,就是得穿全副保護服才敢進行搶救。恐怖、疲倦和絕望籠罩著整個地區(qū),占據(jù)了這里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
10月17日,隨著疫情的進一步擴大,烏干達政府動用軍隊將古盧地區(qū)完全隔離。隨后,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埃博拉”病毒專家飛抵烏干達。就跟好萊塢恐怖影片《瘟疫爆發(fā)》一樣,所有的專家和救護人員全都穿著如同宇航員太空服一樣的防護服裝。幾個月后,在當?shù)卣畯娪辛Φ母綦x措施及病毒專家艱辛的工作之后,埃博拉才被控制住,沒有波及世界其他地區(qū)。
什么是“埃博拉”
人類首次認識埃博拉,還是在30年前。1976年夏天,在非洲國家扎伊爾埃博拉河邊的一個小鎮(zhèn),一位叫尼果·姆碩拉的醫(yī)生首次記載了一種新型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 “這種疾病傳染迅速,致人于死地。它使患者高燒39℃左右,許多部位大量出血,嚴重腹瀉、脫水,皮膚干薄如紙,眼眶下陷……一切治療方法都難以奏效,3天內(nèi)迅速死去……”。
后來,科學家們從一位患者體內(nèi)首次分離出了“元兇”——一種新病毒。由于發(fā)現(xiàn)地附近的一條河叫埃博拉河,因此被命名為埃博拉病毒,由它引發(fā)的疾病稱為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病毒通過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及分泌物,經(jīng)皮膚、呼吸道或結(jié)膜等感染。被感染者的1毫升血液中含有1萬至100萬個埃博拉病毒,哪怕是咳嗽噴出的一點唾液都有可能是致命的。最近一次流行中,7位患者就是由于參加葬禮時共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的。
一個埃博拉病毒的直徑只有80納米,雖然極小,卻能毀滅整個人體。早期,埃博拉出血熱表現(xiàn)為頭痛、輕度目眩等與感冒相似的癥狀,容易被誤診。死亡前3天左右,患者全身高燒顫抖,持續(xù)性嘔吐越來越厲害。死亡前1天,人體膠原開始溶解,皮下組織溶化,皮膚與人體剝離,全身臟器和體表出血,全身痙攣,死在血泊之中。
遠離恐怖
對于埃博拉出血熱,目前既沒有疫苗,也沒有特異性治療藥物,醫(yī)生只能采取對癥支持療法,最大限度地降低死亡率。所以,控制埃博拉病毒的擴散尤為重要。包括密切注意世界埃博拉病毒疫情動態(tài),加強國境檢疫,一旦發(fā)現(xiàn)疫情緊急隔離。
當然,除了要在防治“埃博拉”上下工夫外,人類更應(yīng)該反思的是,誰打開了“潘多拉盒子”?
埃博拉病毒的出現(xiàn)并不是偶然的。在它之前,有籠罩歐洲的“黑死病”——鼠疫,有肆虐全球的流感病毒;在它之后,有正困擾著人類的艾滋病病毒,還有我們記憶深刻的“非典”病毒。
這些危害人類生命的病毒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病毒的最初來源都是野生環(huán)境(艾滋病病毒來源于非洲猿類,非典病毒來源于華南地區(qū)的野生動物,埃博拉病毒也主要在黑猩猩中傳播)。也就是說,病毒本來潛藏在宿主所棲身的自然環(huán)境里,如果不去觸動它們,它們會靜靜地生存于自然界中,也不會侵襲人類。然而,隨著人類的足跡遍布地球的各個角落,在擴大了我們的生存領(lǐng)地和獲取更多資源的同時,侵犯了這些生物的藏伏之地,迫使它們暴露了出來。而人類又不具備對這些病毒的免疫力,最終釀成災(zāi)難。
因此,人類在為各種“奪命傳染病”不寒而栗的時候,不但要做好預(yù)防和控制工作,也應(yīng)該反思自身的行為。因為正是人類的“侵略”,才導(dǎo)致了自然界的“報復(fù)”。
編輯/張宇zhangyu@cpcw.com